•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坠落2022

    坠落2022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英国2022

    主演:格雷斯·卡罗琳·柯里,维吉尼亚·加德纳,梅森·古丁,杰弗里·迪恩·摩根,贾斯珀·科尔,达雷尔·丹尼斯,Bamm Ericsen,朱莉娅·佩斯·米契尔,Evie Mann,Joseph Mann,Nick Lynes,Branden Currey 

    导演:斯科特·曼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DVD

      好小子6:小龙过江

    • HD中字

      外星人入侵

    • HD

      超次元学院1

    • HD中字

      假面骑士Snipe

    • HD中字

      极限特工2

    • 正片

      关中诡事之雾隐藏棺

    • 古惑仔7-友情岁月山鸡故事

    •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剧照

    坠落2022 剧照 NO.1坠落2022 剧照 NO.2坠落2022 剧照 NO.3坠落2022 剧照 NO.4坠落2022 剧照 NO.5坠落2022 剧照 NO.6坠落2022 剧照 NO.16坠落2022 剧照 NO.17坠落2022 剧照 NO.18坠落2022 剧照 NO.19坠落202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贝姬与丈夫都是极限运动爱好者,然而在一次攀岩中,丈夫意外坠崖不幸丧生,这场灾难给贝姬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她疏远了周围所有人,沉浸在失去恋人的痛苦中。  同样爱好冒险的亨特为了帮助闺蜜走出悲伤,邀请贝姬同去攀登一座高达610米的废弃电视塔,出于对丈夫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挑战,贝姬答应了亨特的邀请,谁知这竟成为了噩梦的开始。  成功登顶后,却遭遇年久失修的扶梯坠落,身下是万丈深渊,二人被困于塔顶的方寸之地,开始了一场心惊肉跳的绝境求生……

     长篇影评

     1 ) 坠落影片中的一些硬伤

    不知电影创作者有没有请专业攀岩者进行咨询,不然以下bug不可能出现:

    1、 攀岩中遇到不了解的岩洞时,专业人士不会贸然直接伸手进去,贝琪老公就不会摔死,也不会有后面故事。

    2、2000英尺(600多米)的铁塔,不可能从上到下一个截面大小,影片中这样的铁塔,侧向风荷载早就吹断。高空中的锅盖接收器安装也太随意,根本顶不住风力。

    3、如此高的铁塔的爬梯,会有环形背部保护设计。梯子也不会从上到下一条直线,而是不同阶段换着方向,以保持重量平衡。

    4、塔顶天线,通常都会设计焊接式简易爬梯,用以维修更换顶部导航灯。天线底部女生休息平面,绝对会设计防护栏和楼梯上下空间,不必像女生一样费力翻上翻下。

    5、顶部导航灯绝不是个普通灯泡,片中灯泡亮度照不了多远。

    6、天线直接就落在三角形塔顶平面,这样的安全结构太假。

    7、爬铁塔,特别是弃用的锈铁塔,专业人会戴手套、戴头盔,不会穿短裤。

    8、爬2千英尺高铁塔,不可能只带一条50尺绳。背包不专业,连胸扣都没有。并且各人背一个。

    9、影片中在塔顶的风,简直就是凉风有信,不像2千尺高空中的风,脱手的绳基本不会垂着。

    10、塔顶灯包有电,中间看不到送电线管。

    11、铁梯是一段一段的,不可能从上到下一次脱落。铁梯的自重也不可能让所有锈死螺栓断裂。

    12、这种专业的攀爬拍摄,会在头盔上装gopro等运动相机,而不会拿着手机杆摄影,容易掉。

    13、攀爬除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下来。上爬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危险问题,要么停止,要么修好才爬,越是极限,越会注意安全。螺栓松脱这种事,不可能视而不见。

    14、都敢违令攀爬高塔,即不敢把地面围门弄开,车子开进去?

    15、大家吐槽的为何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放到地面发送信号?

    暂时想到这些……

     2 ) 设定取胜,但也不必过于吹捧

    第三次更新,评论区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有话要说,我就不再编序号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明明双肩包,非要一只肩搭着;
    用绳子挂手机下去试信号,绳子不够长,鞋带皮带衣服等等不能解下来延长?
    在那么高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过夜,一歪头就会掉下去,背后就是柱子,晚上睡觉不把自己身子绑柱子上?
    就背了一个那么普通的双肩包???和户外稍微沾点边的双肩包,胸前不都应该有根横着的带子吗,这样女二就不用捡包而买死了
    上去時樓梯拍得很清楚,是一段一段分開駁在圓柱上的,所以不可能全部整條掉光,最多掉幾段。而她們的绳子是可以够到的。

    第二次更新,按严重程度调整了一下槽点的顺序,但是编号没变,所以看的时候不要觉得奇怪。


    原文在此。

    说实话,这个片子没有我预期的好,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好创意被浪费了的感觉。

    我试着把造成自己这种观感的槽点分享出来,你说这些是bug也罢,是我主观的挑刺也行,总之,有同感的一起讨论下,没有同感的也不用急着骂,毕竟我还是打了3星的。

    先说两个在关键剧情上出现的bug,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出戏了。

    6. 亨特,你真的不是蠢死的吗?

    我不李姐。

    你看后面贝琪就十分乖巧,老老实实地把绳子固定在梯子上,轻松完成垂降。

    但是你亨特下去的时候,明知道长度不够,却选择把绳子绕在柱子上,这是为森莫?是有什么不可知的原因造成你看不到这么显而易见的选择吗?

    7. 贝琪,你真的不是在报复吗?

    好吧,前面这个问题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对比之下,接下来贝琪的操作才让我明白,亨特就是个必死的命。你看,亨特站在天线上试图重新抓住绳子时,贝琪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她瞎忙活,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她挪动一下绳子的位置。

    你说呢?你怎么不把绳子挪到塔后面再问这个问题

    之前亨特吊在上面的时候,还能解释说那是因为重量太大挪不动。但是现在它就是一根没有任何负载的绳子而已啊,你把它转一下挪到亨特这侧来,她一伸手不就够到了吗!

    如果只看这个画面的话,你会以为上面的贝琪已经死了

    此处情节如此不合理,以至于实在让人无法不去怀疑贝琪就是故意要坑死亨特的。


    OK,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其他细节上的问题,这些地方对观感的影响因人而异。

    1. 姐俩这能是攀岩运动爱好者的体型?

    我并不是要搞什么外貌歧视,但是亨特和贝琪这俩演员的体型实在和攀岩运动好手设定相差太远了,让人无法不出戏。这里我随便搜了几张真实的攀岩运动员的照片,各位自行感受吧。

    Margo Hayes

    Laura Rogora

    再看本片的主角……让我如何信服

    2. 劝沉溺酒精一年有余的人直接去爬600米的高塔?

    如果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建议大家永远和亨特这种朋友绝交:在明知道对方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极差的情况下,还要劝说对方跟自己一起进行高风险运动?

    不好意思,这不是什么脱敏疗法,这就是不负责任。

    终日酗酒

    试图自杀

    即便贝琪吓得双手发抖,亨特却依然坚持让她上去

    3. 跑去爬塔,居然连塔在哪儿都不知道?

    按照影片中的信息,亨特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她却处处体现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冒失。比如她在前一天晚上都还不清楚B67塔的确切位置;爬之前对塔体状况不做评估;除了水之外没有带任何给养!讲实话,我在上海就算周末去爬个佘山,都会带几根士力架在身上,而亨特按说是一个以冒险为生的人,如此轻率,是嫌自己命长吗?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万事周全,这片子就没办法拍了,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好的剧本应该是在符合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让人物遭遇他预料或处理能力之外的意外,这才能让观众心无旁骛的被人物遭遇所牵动,而不是看着看着就走神抓bug去了。

    你是有多不上心,需要问服务生才知道塔在哪里

    4. 撒骨灰,不是让你挫骨扬灰

    难不成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我活了几十年,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贝琪这样撒骨灰的。

    这是有多恨自己老公啊,直接就给人挫骨扬灰了。正常操作不应该是抓出一把骨灰,然后随风洒出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吗?怎么到了她手里就跟撒石灰粉似的(虽然拍电影时可能的确用的就是……)。咋了这位姑娘,你之前哀悼了一年多,突然间是有什么急事吗?

    老父亲在线教撒骨灰

    5. 鞋子+胸罩能抵御600米高度冲击?

    610米啊,什么概念呢,我依然举个上海的例子,这座塔也就比上海中心大厦(上海最高建筑,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高度是632米)矮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不知道这俩人是怎么想的,就算真是天真地认为她们在这个高度居然能为手机提供足够保护的话,那好歹你们俩脱了外罩在外面多裹两层也比光用一只匡威鞋里塞个胸罩靠谱吧!而且你用鞋就算了,怎么连鞋带都没扎结实,扔出去没等落地鞋带就散开了,这尼玛都什么操作……

    半路上鞋带就开了

    8. 让人费解的摘戒指动作

    贝琪发现亨特和自己老公的婚外情,生了一晚上闷气后,开始打自己戒指的主意。我开始还以为她要把戒指扔下去。

    哼!我要摘下戒指,忘记这个渣男向前看了

    结果却只是把戒指从手上换到了脖子上,这明明就是恋恋不舍的感觉吧,跟此时要表达人物move on的情绪对不上啊。

    然后挂在脖子上以示决心

    难不成就为了引出戒指的存在,为后面充电情节埋伏笔?可就算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后面贝琪双手抓住灯座的时候,戒指戴在手上不是更自然地能被她看到,然后想起来这个道具的用途吗?所以这里脱裤子放屁是为了啥呢?

    9. 贝琪女金刚的恐怖臂力

    无人机从没电到充满电要多久呢?我以大疆Air 2S为例吧,官方手册宣称飞行器的电池完全充满电需要1小时35分钟,那么咱们以此为参考,再姑且打个折扣,让贝琪在上面待1个小时好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双手垂吊这个动作来对比一下吧。这个姿势,正常人如果能维持100秒,就已经是相当牛逼的成绩。

    各位不服的话可以自己试试

    那电影里贝琪是怎么做到维持下图这个屈臂抓握的姿势1个小时的?即便说她用到了双腿缠绕在做支撑,但考虑到她的一条腿已经划了一条大口子,这种情况下她能坚持的时间只会更短,而不是更长。

    强出天际的臂力

    伤口还在持续流血

    所以我猜,导演这里是想借此情节来表达主人公超越自我极限的意向吧。

    但是还是那句话,吹牛能不能讲究点基本法?

    10. 零火短路真的没有关系吗?

    戒指终于出场了。

    但是,直接把这个环形金属物扔进灯座这个操作……恕我物理基础不好,但是如果这样能达到垫高触点的目的,那是不是也同时意味着,电源零火短接了?

    11. 对观众的预期管理不好

    前面说了那么多细节,最后说个总结性的吧。

    影片直到将近40分钟的时候才让这姐俩发现自己真的被困在塔顶下不来了。此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导演在干嘛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搭建故事背景和铺垫人物情绪,比如交代了女主角与父亲的矛盾,交代了她此前遭受的情伤等等,但是,这些看似丰富人物形象的细节,却并没有对两位主角陷入困境后的情节做出任何推动作用。比如父女矛盾这条线,从手机没信号的那一刻就彻底丧失作用了;比如女主角的情伤,在撒完骨灰后也没有再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发现亨特与丈夫之间的奸情这个桥段,也仅仅促使贝琪摘下了戒指而已,除此以外就只是为她们俩人提供了一些对话的素材,再没有对情节产生任何推动作用。所以你如果是一个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看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觉得始终有点提不起劲,原因就是你的预期不断地在落空落空落空……


    写到这里有点意外,一个吐槽的影评居然写了这么多,赶紧收个尾吧。

    说实在的,此类生存恐怖/惊悚片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比如同样大女主担纲的影片,有《鲨滩》珠玉在前。

    《鲨滩》2016年 女主孤身一人智斗大白鲨

    而同样描述主角孤身一人从极端环境脱困的类型,还有《127小时》这样的佼佼者。

    《127小时》2010年 付兰兰被困峡谷断臂求生

    对比之下,《Fall》中的女主角就显得弱鸡了很多,纵观全片,除了提出“扔手机”这个方案以外,这个贝琪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我该怎么办”“我要死了”“亨特你快想想办法”“这样做真的可以吗?”等等极其被动的状态,从这个角色身上你看不到什么自我超越的人物弧光。

    主观能动性极低的《Fall》女主

    所以目前该片之所以能获得高分,我想除了最近一两年同类型好片子实在太少以外,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在了600米高塔这一困境的设定非常新颖,而且成功激发了观众所熟悉的“恐高”情绪。但除此以外,无论是演员的表演,影片节奏,还是剧本的合理性,本片都存在很大问题。

    最后我索性列几个同类型中的优秀影片在下面,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面提到的《鲨滩》,《127小时》以外,还有《冰峰168小时》,《活埋》。

    大家如果想到更多的,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

     3 ) 披着女性主义的父权主义片

    现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似乎表面上的女孩可以做任何事就是女性主义了,本片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此类剧本

    以下有剧透

    —------------------------------------------------------------------------

    1.首先本片的女主是好人,体现在老公死了还守寡了差不多一年,是父权价值观中的好女孩,而片中死去的两个人,老公和闺蜜,就是本片价值观中的坏人,表面上是老公闺蜜不小心,一个掏错了洞一个没抓住绳,实际上在本片中是因为老公和闺蜜出轨了,特别是在婚礼的视频里,闺蜜看着新婚小夫妻那一副嫉妒的样子,因此,会让人前意识的觉得女性之间会为了一个男人而友情分崩离析,这完全是出于男性的想象,实际上真正的女性主义中,男性并不是女性之间讨论的重点,因为一个男性而让两个曾经同生共死的好友产生间隔,完全就是男性的幻想。

    2.父亲这个角色塑造的仿佛是上帝,无论是在老公死后还是女主获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让人觉得还是要听爸爸的话,但是又与现实差之千里,根据数据,即使是对父亲赡养要求非常高的德国,也有一半的母亲要不到赡养费而起诉父亲,但是大部分还是会即使起诉也要不到,这部片的价值观又在潜意识的宣传: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父亲最重要。而这部片里女主的母亲压根就没出现。

    我觉得最离谱的还是两个女生被困在高塔上快饿死快渴死的时候还有心情因为一个已经死了快一年的男的吃醋,真的这一看就是男导演的臆想,女性友谊里男的真的没这么重要。

     4 ) 片头前情提要都快忍不了了,

    开局4分钟,看得我槽点绵绵不绝

    干干净净的手指,还带着戒指。

    全是open点,不对,飞屋檐是个大包

    动态转移的目标是男友的怀抱

    男友还不是在保护站,两个人全程处于running belay状态。

    两个人之间的绳子这么短,冲坠系数爆炸。

    简单说一下冲坠系数,任何物体延展量都是有极限的,跌落的距离/可以延展的绳子长度=冲坠系数,两点间可以供延展的绳子越长,那么越安全。假如你爬了3米跌落了,那么冲坠系数就是2。(不要以为不可能,因为有可能起点不是在地面。)甚至你在转移保护点过程中跌落50cm,你的冲坠系数也有可能为2,风险也很高,所以就有了牛尾的存在

    男友冲坠,居然另外一个人没有被带起,男友是有多轻。

    发生了冲坠第一反应不是建立保护站加强安全系数,相反还解开绳子,真迷之操作。

    忍不了忍不了忍不了

     5 ) 高,实在是高!——极限状态下的小场景惊悚片的魅力

    对这个片,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广告语——

    汤司令:高,实在是高!

    以上是题外话......

    高空题材,非常适合特效影厅,我记忆中《云中行走》《热气球飞行家》都是同类题材中票房滑铁卢的,希望该片能有所突破

    惊悚片和恐怖片的区别是什么?

    恐怖片更多的是在让观众大部分时间保持一种松弛状态后,在几个已经酝酿好的节点,给予观众突然的惊吓,大部分的“吓一跳”恐怖片都是这种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温子仁和清水崇等亚裔导演提供了一种心理恐怖的模式,通过范围的渲染,让全片不在只是依靠“吓一跳”的要素来取悦观众,他们首先给予了观众一种持续性的恐慌,而这种低强度的持续性恐慌并不会削弱“吓一跳”元素作为恐怖电影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招魂》系列或者《咒怨》系列中,让能看到类似的元素,这种“吓一跳”仍然是众多恐怖片的杀手锏,也就注定了恐怖片是无法让观众保持一种持续性的紧张的。

    而惊悚片如果去掉了恐怖这一元素后,那么如果保证观众从始至终能有一个长久的紧张感,说直白点,就是如果能让观众憋着尿不去厕所,这便成了考验一部惊悚片的关键了。

    众多的惊悚片佳作都做了什么呢?

    《活埋》的卖点是一副3平米的棺材;

    单场景影片考验剧本和导演,也是让短片导演容易上手的题材,短平快

    《狙击电话亭》的卖点是一个2平米的电话亭;

    全场只出场了81秒的caller,贡献了全片33%的精彩,法瑞尔贡献了33%,应召女郎们贡献了34%

    《隧道》中主人公只能生存在一个车厢的空间内

    影片并不是全部都给予了废墟下,而是有很多救援方的内容,使得全片的紧迫感不足

    《鲨海》的卖点是鲨鱼怎么开罐头….其实是这个四五平米的防鲨笼;

    鲨海和坠落,从影片故事构架上说,基本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这些作品很清晰的指出了一条仅惊悚片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的挣扎。

    那种时时刻刻的胆战心惊,人仿佛就在刀尖上摇摆一样,无论在这个人自身的状态如何,观众对于其所处的环境就始终抱有一个警惕的心理。

    而这种极端的空间,越小,越局促,带给人的压力也就越大。

    于是,各个创作者开始将主人公放到任何地方。

    太空、棺材、电话亭、海底、密室、孤舟、快用光氧气的休眠仓、大床上….

    女主全片没离开床的惊悚片《杰罗德游戏》

    方寸之间带给观众的魅力和对导演的考验,是同等艰巨的。

    这一次,我们被观众带到了一个高度。

    《坠落》让观众把视线放到了610米的高空上。

    610米是多高?

    北京的中国尊是536米,上海中心大厦是632米。

    高,太高了,光是影片起始那个从塔底到塔尖的镜头变化,就让我有些晕眩。

    影片讲述了两个姑娘徒手爬上610米的电视塔,再如何下来的故事。

    用了20分钟爬上去,再用80分钟琢磨如何爬下来。

    影片大量使用俯视的镜头,太有临场感了

    影片给予两个姑娘的极限空间就是610米高,而面积不过3平左右的平台。

    而下面是断了的攀登梯,周围是大片的荒漠,只有一个公路餐厅在几公里之外。

    这样一个极限环境下,两个女孩的情绪、挣扎、自救,甚至是绝望,都成为了影片的卖点。

    或者说,极限状态下,人们的绝望神态,就是一个主要卖点。

    《狙击电话亭》中科林法瑞尔从满不在乎,再到不满、质疑、绝望、愤怒,小小电话亭里的情绪转换,叫人拍案。

    《坠落》中,两个女孩的情绪表达更有机会点的方面在于——两个女孩在危机出现后,基本上是能区分出性格啥的差别,情绪上的反馈也是不同。

    女一在危机出现伊始便是充斥着惊恐,而与之相对,女二展现得更为积极,更为乐观,而且在自救方面更为主动。

    这个时候,有一定观影量的观众大概就知道了,后者的种种表现,说明,她离挂掉不远了。

    只有让女主在现有的危机上再加上一个危机BUFF,当她绝地反击,涅槃重生时,带给观众的冲击才大。

    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到,在后面女一如何克服好友的死亡,自救成功。

    该片让人心动的地方还在于,哪怕只是微小的 一步,都可能让你掉下去,因此这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跳跃,就能把观众胆吓出来

    于是这边典型的惊悚片把所有卖钱的要素都拿给了观众——

    死亡、极限空间、同伴牺牲、大女主、最后的绝地求生。

    恐怖电影和惊悚电影能够同时满足人类对死亡和快乐的两种欲望,我们一面随着银幕上的人物,一步步行走在生死之间,因此而害怕,一面,我们舒适的坐在银幕前,为这些危险只发现在银幕上而感到高兴,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电影最惊险的时候既会惊声尖叫又会鼓掌喝彩的原因。

    在大银幕上运用极限环境的情况,倒也不是只有惊悚片,更为观众了解的,较为代表的就是《碟中谍》系列——

    密室的悬吊、爬哈利法塔、扒飞机…..

    所以说,观众到底喜欢啥呢?每每进入影厅,眼前漆黑,仿佛是未知领域,大家总会有一丝兴奋,在银幕没有亮起时,我们仿佛都身处一个个孤立的密室。

    银幕亮起,我们注意到自己坐在沙发上,是不是一股安全感油然而生。

    所以说到底,看的就是未知,看的就是他人的生活,体会的是一种置身之外的安全感。

     6 ) 关于反转的细节汇总以及感想

    ——————防剧透——————

    ——————防剧透——————

    ——————防剧透——————

    ——————防剧透——————

    透露反转的细节

    1.闺蜜刚拿到包的时候猛灌水,但是再次上到平台上之后没有再喝过一口水。刚上去的时候,女主喝水示意闺蜜喝,闺蜜摇头拒绝。女主准备爬到顶端给无人机充电时,喝完了所有水,闺蜜偏头似是口渴却没有喝一口。

    闺蜜刚拿到包时喝水,也是最后一次喝水
    拿到包后,女主喝完水示意闺蜜喝,闺蜜摇头拒绝并说应该“好好分配”(现在看也是双重含义)
    女主爬上去充电前喝完了所有水,闺蜜也没喝

    2.闺蜜再次爬上平台后,所有“有效的现实操作”都由女主完成。写纸条、操控无人机、爬上去给无人机充电(这个还蛮巧妙因为给了理由是闺蜜无法完成攀爬动作)。闺蜜都是在提供思路、鼓励女主。

    3.闺蜜掉下去的时候,女主先是脱力,然后惊恐到凝滞了一会,才慢慢探头去看下面的情况,这个过程中下面的闺蜜都是没有动静的。当女主看到下面情况时,闺蜜才喊道“我抓住背包了”,如果是第一时间抓住了背包,闺蜜不会有这段沉默的空白,其实是暗示现实中闺蜜已经掉下去了,她抓住背包是女主幻想。

    镜头先给到闺蜜离背包很近,暗示观众有可能抓到背包
    女主脱力,往后倒坐在平台上,吓到停滞住,反应过来后才慢慢往下看,已经面露悲痛开始流泪,直到“看到”闺蜜抓住了包包,这个过程闺蜜没有说话
    此时闺蜜大喊抓住了背包,至此女主完成了对幻象的心理建设,虚幻的闺蜜出现。但是前面的空白无法解释,现实里的情景是女主看着闺蜜尸体陷入崩溃,痛苦大哭,然后开始自我欺骗。
    真实情况

    4.女主面容苍白嘴唇干裂(而且是在喝了水的前提下)且昏昏欲睡,闺蜜的状态看起来好得多,尚有余力去抚慰女主(我认为她展现的状态是停留在爬下去拿包的时候)。

    5.闺蜜鼓励女主别睡,谈到wwe女主喜爱的选手,闺蜜回答出了本不应该知道的正确答案,连女主都讶异地问“你不是没看过吗”,确实真正的闺蜜是不该知道的,只因为女主实际是在和自己对话。

    6.给无人机充电时包包掉下来,闺蜜直直看着包包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掉下去,如果说是来不及还能解释,但事实上她连抬手的动作都没有,双臂一直是自然垂下的状态(不可能接住因为根本没有实体)。女主质问为何不接住背包,她也没有解释而是迟疑没有回答(答案不能揭露)。

    没有任何哪怕是微微抬手的反射动作

    感想:

    设置的反转还是很巧妙的,而且过渡自然,从女主想到最后传递一次信息需要用闺蜜的鞋,引入到拿不到鞋,因为闺蜜掉在下面,逼迫女主打破幻想,直面残酷现实——她早已孤身一人。

    绝境也是层层递进,本以为失去无人机,与希望擦肩而过已经是尽头,从有同伴到独自求存又将绝望感推进了一个层次。

    后半段给我的两个震撼点,一个是闺蜜早已死亡的自白,另一个是女主将鞋子塞进闺蜜肚中的决绝。

    作为幻想出来的形象,后半段的闺蜜一直在强调“我们”怎么怎么样,我们一定能活下来,我们需要填饱肚子……其实是女主需要“不孤独”,所以一直借助闺蜜形象和自我对话,不断强调的我们,其实是在自己给自己信心。

    小小的温暖点:女主说,这次可以把短信编辑得更加完善。最后一次她发的短信,其实报地点和拨打求救电话这两点和前面发的信息没两样,只是这次她加上了“我爱你,爸爸”。

    ps:男人果然更懂男人……听爸爸的话,远离渣男!!

     短评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7分钟前
    • Freja
    • 推荐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10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15分钟前
    • Sphiham
    • 推荐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20分钟前
    • sisi
    • 较差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22分钟前
    • Salines
    • 力荐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25分钟前
    • 神气神气神神气
    • 推荐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27分钟前
    • 柠檬咖啡猫
    • 还行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29分钟前
    • Airy
    • 较差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32分钟前
    • 神越
    • 还行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37分钟前
    • 1984频道
    • 推荐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41分钟前
    • LIEN寶
    • 还行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43分钟前
    • 赛博老烟枪
    • 推荐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47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5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56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57分钟前
    • 弯弯
    • 还行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1小时前
    • 瓦晴
    • 还行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Man_K
    • 还行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