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萌宝去哪儿

    萌宝去哪儿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1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2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3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4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5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6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16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17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18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19萌宝去哪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组家庭,进行三天两晚的旅行体验+亲子互动,由村长李锐陪伴亲子成长,让爸爸和宝贝们一起在玩中学习、乐中历练、笑中成长。

     长篇影评

     1 ) 依然是个人见解,这次是关于它与中国电影与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看法。(凑不了上次那么长的标题了)

       

    今天一上来非常失望,不知道是没等到还是根本没得等,仔细看了所有人的长评和短评,没有人说它表现了怎样的亲子情,怎样的令人回味,怎样的成长心路经历。没有一篇说它好的发人深省的。
       它就和我预想的一样了,是部纯粹的爆米花片,让人笑过就忘。如果说电视上孩子们和父亲去体验生活有着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及加强父亲与孩子的沟通的意义。这部电影就是纯粹《爸爸今天和我一起去动物园玩天然萌的梗》,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意义呢?
       明年的今天你还会记得它吗?


       《关于中国电影》
        我一直认为它垃圾,但我并未绝望的认为,因为整体的差劲我就可以麻木的容忍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的存在而认可。因为烂片的横行我就放弃了对中国的电影的期望。凤凰燃烧到了尽头,必会重生。
       因为还有姜文,他可以将一篇短文改成2个小时长的电影,并且,是天天都在改剧本。
       因为还有徐克,请来国外的制作班底,并搭建了一个巨型水池,还要克服演员的水性与拍摄难度等等问题就为了拍一部爆米花片。
       因为还有王家卫,力求真实,让演员集体苦练武功,张震更是练了三年拿了一等奖。影片的每个镜头也都力求美与耐人寻味。
       因为还有贾樟柯,一个总是将镜头关注小人物生活频频在海外获奖却被自己的国家长期拒之门外的导演。
       因为还有跟随他们的团队,以及很多很多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有的人,一生没吃饱过,就为了拍电影。
       有的人,宁愿自己烧伤也不希望胶卷有事。
       有的人,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为电影而活。
       他们这么呕心沥血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观众舒舒服服看部商品。
       商品!
       他们都只是为了,制作一部商品。你们口中的,商品。

       
       我从来不将电影只看作商品,它是我情感的载体,我可以肆意的在里面做梦,也可以在那里找到我自己。那是我从童年坐在露天电影院开始就一直拥有的最私人最特殊的回忆。
       我做不到像普通人那样看过就忘,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会兴奋得睡不着,我会起来找论坛发言,找微博写评,找朋友聊天。我加入过话剧社也写过剧本拍过DV,正是做过才知道要做好有多么不易。
       所以我不能容忍,一部5天完成的电影,一部靠消费孩子剩余价值的电影,一部被人认为完全与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一部已经没有任何深刻意义的纯粹爆米花的电影。赚得了比那些电影人多的多的钱,收获了比那些电影人好得多的评论。让他们那么努力想做好却仍被人骂的成果变成了黑色的笑话。

       
       《关于纪录片》
        第一部电影就像你的初恋,这可真没错。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海豚湾》,至今依然记得深红的血水与湛蓝的深海错综交织的场景,鲨鱼的无力挣扎,低沉的古典大提琴。。。以及我咬到发麻的嘴唇和满脸的泪痕。
        这部片奠定了我对纪录片的标准,就是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它可以不用专业道具,也可以不用精美的剪辑,也不用强大的后期,只要它的故事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思考,能让我回味,能让我认识到理解到新的世界与观点,那么,它就是优秀的纪录片。
        而这部电影,连优秀都谈不上了,它不配纪录片之名,一部感动的点仅仅只有最后大合唱的DV亲子秀才是它的本质。
       
       而在我看来这种感动的点还不如让小胖妹扶起一个老奶奶来的感动。可惜这种事连我自己都没有胆量去做,所以更没有什么指责的权利。

       假如这部片子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种树,或者保护水源。我还会觉得它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算是纪录片。

       否则,这个样子也算纪录片。不就跟这个样子也算中国电影,这个样子也算健康食品,这个样子也算中国足球一样了吗?
       
       纪录片要求的是真实,但不是爸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不停卖萌逗得人笑的真实。纪录片要求的是会心一笑,而不是哈哈大笑。那只是贺岁片春节片爆米花片。
        唯独不是纪录片。



       《关于真人秀》
        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我是很不认可的,但是我并不想去阻止去反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因有果。它并不是中国首创,早在这之前日本美国都有先例,作为真人秀鼻祖的美国在屡战屡败之后终于认识到电影和综艺的距离就像刘谦和YIF中间隔着一万个傅琰东。而娱乐大国日本在那一次小试牛刀之后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还是该干嘛干嘛。
        但是这种综艺节目一拥而上抢滩电影市场的事却是中国独家独创,虽然之前我猛烈抨击过这种现象,但是现在仔细一想,人人都来做这块饼,这块饼却不是人人都爱吃的。《爸爸去哪儿》是因为正能量与家庭以及父子亲情才大火的,还有爹的帅气与娃娃的萌。这种讨喜的馅料做出来的饼是不挑人的,男女老少都爱吃。但是其余的节目针对性太强了根本做不到成功改编成卖座的电影。再有与《爸爸》相似的出现人们也只会认为是狗尾续貂。它的成功不可复制。

        如果改编得好,能够客服综艺与电影的不协调性,我是不反对的,但是目前情况,大部分综艺除了屏变大了内容一点没变甚至还烂,这对于看加大版还不能换台的观众来说可不是好事啊。
        何况这个问题连真人秀祖师美国都未能攻破,中国要想超前完成简直是不可能。
        综艺由于脱胎于电视所以它的内容必须拥有极强的娱乐性与时效性,这要求它的内容必须够新鲜够吸引眼球,因此很容易缺乏内涵与深度。而一部电影,优秀的根本就是它内涵的故事与深度的思想。当然爆米花片也是电影,然而一部爆米花片不可能像综艺只凭笑点爆点就能高收视,要么拥有宏大的场面,要么拥有绚丽的特效,要么拥有丰富的视觉享受,要么拥有紧张刺激的动作爆破。很显然综艺办不到。

        另外真人秀自身的弊端早年都遭人诟病以致有了《楚门的世界》,美国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磨合才形成了共谋的局面。而真人秀刚刚起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没走完却先想着怎么努力扩大知名度来挤压对手了。
     
        借用我妹妹的话就是:天天心思没怎么想学知识尽想着窝里横了。(突然又想到成东青的话:这么多年了还是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大过年的,就是图一乐,何必这么较真。
        我会说因为这个理由,于是它就值五星并要我好评?
        我这是在评电影,不是在给微博点赞。
        何况它也不可能变成百年经典,那我更没有给好评的理由了。
        如果不是大过年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片了,会有这么多人去看?
        一碗炸酱面,从一次性方便碗转移到了青花瓷盘,味道有点变了但还是好吃,不过价格比之前贵了至少十倍。
        然后有人说我就是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呵呵,我有家庭影院。我还用省下的钱给我弟弟买了个包。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老人父母都是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我不懂那种亲情聚在一起的可贵,也不懂不是人人都有家庭影院。
        于是我看看超市里普遍卖的电视,都有插口,等几天网络出了高清版,完全可以下了然后和老人父母一起围着电视看。
        你家是有多土豪,非要在电影院跟一堆你不认识的陌生人挤在一起才能聚会,还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正排座位,还不清楚自己跟家人能不能坐到一起,然后看一部跟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


        借用我妈妈的话就是:中国人真的特别爱凑热闹,好像去晚了或者不去就抢不到似的。


        我祝福过每个真心想去看或者被硬拉去看的人,你无法阻挡有人就是喜欢放大版的萌。但是我自己却拼死找不到必须要去电影院看它的理由。如果你刚好是正在犹豫看还是不看,或者听到以上两种言论对你的激励的人,希望我说的会对你有用。
        所以我还是打了一星,如果不是爸爸和娃娃们,我就打负星。







        此文献给商品论者纪录片论者及好电影论者。

     2 ) 为何大家会觉得这个片子成功,代表中国电影市场的失败?那么这次我就来详细的说一下为什么,以及如何界定它的身份。(最短的标题一定要配上最长的内容)

    首先,咳咳,这是影评。不过呢,不是《爸爸去哪儿》影片剧情的影评,而是透过《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以及所产生的现象,反思它的意义以及反思中国电影业的影评。本着不报忧国忧民的态度,尽量客观冷静的来分析。(其实我是蛋疼加写上瘾了)


     
    第一篇影评我曾在标题强调过是个人见解,第二篇我也频繁用到第一人称,因为我不可能那么客观,权威的断言它真的一点也不算电影。这只是在我看来不符合我心中对电影的底限要求,出于情感因素我不能承认它是电影。
    那么,如果我抛开情感因素,客观的来看它,它是不是电影呢?

    【纪录电影】
    很多豆友认为,这个不叫电影,是因为,它不像我们常见的电影那样有故事,有起承转合。但是电影可以按不同方面分出不同类型,如果按故事的真假来划分,就可以分为故事片————虚拟的编造加工过的影像记录,与纪录片————真实的自然的影像记录。
    另外电影按照广义理论来看待,凡是在电影院播放的影像媒体,都属于电影,包括AV。如果AV在电影院上映了,它也是电影。不过不在电影院播放的电影叫不叫电影呢?也叫,但它从属于第一身份:视频,第二身份才是电影。
    但是广义理论太广义了,放到食物上来讲就是凡是人类能够在餐厅吃到的加工食物都算烹饪,甚至包括日本的大便餐。
    那么纪录片,又可以细分为纪录电视剧与纪录电影,或者以深重主题为主和以轻松主题为主的。
    由于纪录片特有的真实性,两者除了播放媒介不同再就是播放长度不同了。纪录电影还可以再分,具有娱乐性的和不具有娱乐性的。但是在电影院盈利的纪录电影,它势必要有娱乐性才行。
    而在具有娱乐性的纪录电影里,它又被分为纯记录性质和有参与性质的。前者譬如《圆明园》,后者譬如《怎么长胖?》。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爸爸去哪儿》本来的面目:真人秀,一种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主题,人为地设置任务来推动节目流程的综艺娱乐。纪录片和它非常像,甚至经常分歧模糊,因为二者一直处于互相借鉴的关系。
    那么到这里《爸爸去哪儿》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一部以轻松主题为主的具有娱乐性的有人为参与的纪录电影。

    不过它可以叫电影,可不可以不叫电影呢?也可以。
    因为它完全是按照真人秀的流程来进行的,所以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真人秀且毫无勉强。而上面这一长串的下来几乎可以翻译成它是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里的冷门。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它就是用塑料泡沫做的沙滩比基尼,虽然一时吸引人们,但它的材料用途注定昙花一现。你虽承认它是衣服却十分勉强,它也很难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对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并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众审美需求。它就像挂在派对墙上的人,你说它不是派对的一员,也算;你说它是派对的一员,勉强,但还是算。关键看你用什么角度看。

    不过以我个人的需求看我不认可它,它不符合我对纪录片人文诉求主题的定义,如果是原本在电视上放的内容,我还可以说它具有强烈的人伦亲情关怀交流与现代儿童教育意义,这部只能说反映了亲情的温暖与孩童的快乐,简单虽好却没有了深层次的内在了。不过我还是会看。
    (肯定有人会说没看怎么会知道它意义深不深?很简单,我通过已看过的观众反馈与电视版的做个对比就清晰了。)



    很多人说它会摧毁中国电影界,很多人就会说他们杞人忧天;很多人说他们宁愿选择看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就会说那些真正的电影就会输给一部不是电影的电影。很多人说不管什么看得开心就好,很多人就说电影越做越差就是因为你们抱着这种心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又代表了什么?


    【影迷】
    我第一篇评就像一个有缺陷的鱼钩,虽然不完整却钩出了这部电影受众的所有形态:喜爱的,抨击的,狂热的,理智的,悠闲的,愤怒的,乐观的,冷漠的。。。还有拿钱的。《爸爸去哪儿》真神奇,它特别简单粗暴却迅速划分出两种人:普通观众和影迷。
    怎么样辨别一个影迷?豆瓣时光是必上的,随机有知乎账号。家里常年有《看电影》《环球银幕》等杂志,有特别欣赏的电影明星与导演,同一部电影兴致勃勃的看个七八遍不腻,对电影有高诉求,偏注重剧情,进过午夜场,爱看影评评影评写影评收藏影评。
    一个影迷,在别人通过海报知道电影存在的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可能就已通过豆瓣时光知乎知道它的导演演员剧情上映日期并翘首以盼苦苦等待,上映后先看看评分,决定进不进电影院。进入电影院直接买它的票,如果没有,宁愿多等一小时。看的过程中脑海里飞快的想着念白演技特效场景的各种表现力,并时不时吐上一句BUG或萌点。看完还觉得精彩兴奋的打开手机电脑在电影网站贴吧与网友展开热烈的讨论。
    而观众,逛逛街,累了;周末了,没地可去。去电影院看看离现在时间最近的片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啃啃爆米花吸吸可乐。喜剧:哈哈。悲剧:哎。恐怖:啊!其余:呵呵。也许还有:呼~,看完继续逛街,或者继续没地可去。
    前者有目的,后者没目的。可悲的是,我从对我的回复里看到后者的基数远远大于前者,很多观众甚至都不能分辨观影感受与影片类型的区别。而还有更多没有豆瓣账号的观众,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天空。

    这是件十分惭愧的事,因为我国与国外完全成反比,美国电影的核心力量是影迷,无论金融危机海啸风吹日晒冰霜雪打都无法动摇他们走向《星球大战》首映的决心,并省吃俭用只为了买舰长或者尤达的周边来刺激市场的多元消费间接给予了电影人创作的激情与动力。
    而我国核心的力量是看心情进电影院的观众,买完这次下次不会再来了。从众心态强烈,某青春片别人都看了自己不看显得很特别;热衷花边新闻,对人肉搜索反映的现实兴趣不大却很喜欢圆又圆之恋。很多观众进电影院只是为了“放松和好玩”。当然就不能指望什么周边了,电影人指着票房赚钱就不错了。
    而影迷自身也很悲哀,社会形态趋于分散,且是整体年轻素质偏高的城市人群,不具有普遍性,国内也没有系列片培养长期影迷基础。
    所以才能这么轻易撼动电影结构。
    【盗版枪版】
    说到这个我自己非常惭愧,因为我刚开始一怒之下也建议别人去看枪版,这本身也危害了我所支持的电影行业。
    其实我国影迷数量非常庞大,却不是由影院诞生,而是依靠盗版。神不神奇?我开始看盗版的动机,是在一直买正版DVD之后的某天看了别人的盗版,发现它不但便宜,还可以一碟多片且画质十分高清,还有花絮!自此以后再也没买正版也再没看过商店里有正版。
    无法赚影迷的钱也无法通过正版获得收益,电影人只能博彩,什么手段都出,吸引观众眼球为主,也就使市场出现了《富春》。
    【档期】
    我真不想说我是一个阴谋家或内心黑暗者,但是这个档期排的太有问题了,在它上映的那天同期上映的影片清一色都是小成本爱情片。1月31号正是大年初一,举家老小出来游玩,选择看电影的话毫无余地,谁还会抛家弃小跟爱人过二人世界?总之就是,无论你愿不愿意,你没得选。
    【题材】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国并不缺青年偶像,却非常缺乏青春偶像题材电影;我国并不缺童星,却非常缺乏专门拍给儿童看的儿童片,尤其是真人儿童片。《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正是国内缺乏儿童片的最好佐证。为什么档期会出现一家独大?春节合家欢之际,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很多儿童片百花齐放良性竞争的时候,可是细心想想,上一部标准的儿童片,是什么时候上映的?
    【演员】
    很多人留言说过一群孩子的笑声与哭声竟然盖过了真正的演员们,我要说,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当下演员所得薪金的虚高连央视都跳出来骂了,一部号称大制作的电影的一半投资其实都是给了演员,剩下的钱怎么够做好特效养活编剧?于是质量自然粗制滥造。
    然而再说到童星,作为特殊的小演员,国内很少有以他们做主角的电影,于是他们不得不依靠参与成人电影来出镜,而在宣传发布会等各种地方他们都要说着大人才会说的话。本来就牺牲了同龄人的时间与隐私,还要牺牲自己的天性说违心的话。这就是电影圈机制的问题了。而很多无聊网民仅仅出于无聊,对这样的童星进行攻击,就更不利于童星的发展了。
    业内人士应该借这个机会反思,是不是应该更多关注儿童的世界?是不是应该给童星提供更好的空间?
    【院线排片】
    这个真不想多说了,之前去看《逆光》把我活活气的啊。。。我国排片特别随心所欲,完全不考虑“均衡,平衡,全面发展”,重头戏的大片不管好的烂的全排的满满当当。其余小成本要么一天才二三场,还是午夜场。要么,根本就不排。那些院线惯的大片跟天王老子大爷似的独霸天下,烂不烂无所谓,反正,你又没得选。





    有人说:这不是正代表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能力很强,需求很旺。我说:确实很旺很强,就像土豪,花钱花的爽,但是自己没有内涵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没有情趣,钱堆起来真正的蓝血也不会瞄你一眼。消费能力再强,文化欣赏水平跟不上,满足的也只是生理需求,不是心理需求。



    每一部现象级电影的诞生都是有好有坏的,比如《小时代》,它代表了90后一种真正的面貌,而再不是导演们自我YY式的猜测。虽然这声音物质且空洞矫情,却也是小鸡电影开始划分年龄层次的开始。
    坏的显而易见,它的内容效果都是负面的价值观却作为主流来宣扬,吸引了大批跟风者。《爸爸去哪儿》也是一样,它开创了真人秀电影的模式,填补了目前儿童片的空白。但它本身的综艺性质,让它的后继者更多的是复制它的成功模式而不是思考它的特殊意义。



    怎么非要我给评啊?这次我不想评啊。好吧,还是基于我个人的情感诉求给一星,不认可就是不认可。

     3 ) 装逼是装逼者的通行证,有感于那些大言炎炎的喷子们。

    《小时代》上映时,我压根没关注过。对于这种片子,如果注意到它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打一星吧,喷它吧,显得很无聊——又没人强迫你去看。所以于我而言,碰上这种电影,最好就是无视,当不存在。

    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自己掏了几十块钱,屁颠屁颠跑到电影院里看完,然后去豆瓣跟小时代的脑残粉对喷。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这些喷子们又出现了。我向来很困惑,这需要闲得蛋疼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花钱找气受的事情?

    像《致青春》这部片子,我喷它,是因为它装逼,装作一副很有艺术内涵的样子。结果一看之下,发觉上当了,这片拍的不是一般的烂,我当然要喷它。但《小时代》人家摆明了就是一部物质炫富电影,也没装逼,既然有人喜欢看,碍着你什么事了?你非要自己花钱忍受俩小时视觉污染,然后去豆瓣教育脑残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装逼精神?今天《爸爸去哪儿》上映后,一帮喷子们又有新的说辞了,“娱乐节目也能进影院,中国电影完全毁了”,一幅痛心疾首苦大仇深的样子,仿佛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救世主,众人皆醉他独醒。他有义务来教育脑残粉,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我向来觉得这种人比那些脑残粉更恶心。存在即合理,有人爱看,这就足够说明一切了。人们自己有用脚投票的自由,有谁规定娱乐节目不可以进电影院了?我真是不懂这些喷子们有没有正常的思维和逻辑,居然还在大言不惭地指责那些打四星五星的粉丝。

    换一个更形而上的视角,也可以看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恰恰正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本质,乃至艺术的规律,核心就是自由。导演有拍电影的自由,观众也有看电影的自由。而总有一帮喷子们,指手画脚,动辄指责这个是文化垃圾,那个是艺术倒退。有人逼你看这些文化垃圾了?

    前些年很多恶俗的网络歌曲广为流唱时,怎么豆瓣这帮高端艺术逼没出来叫嚣中国音乐已经毁了?我所看到的现实是,听王菲的还是听王菲,听周杰伦还是在周杰伦,听重金属的还是在听重金属,听凤凰传奇的依旧在听凤凰传奇。

    道理其实很简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同的人,精神需求不同。你不喜欢没关系,但是你摆着一副高姿态指手画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中国电影真的被一部真人秀电影毁了,那说到底也是因为大陆民众的艺术修养太低了,因为像你们这样高端优雅有内涵的人太少了。你们这帮高端艺术家们,应该做的是发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来提高蒙昧大众的艺术修养。现在为难一部真人秀电影,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么?你们高贵的逼格和品味与低下的智商和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况,有你们这帮冷艳脱俗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怎么会毁。你们大可以去拍一部牛逼闪闪的杰作,把《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争取过来。这样做是不是比只会在那瞎喷效果要更好些?这些电影不好,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么?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没烂过?这时候出现一部大家喜闻乐看的电影,难道不比当年大银幕皆是空洞大片的时候要好些?

    如果一部电影明明拍的很烂,但它打着电影艺术的旗号来忽悠你掏钱包,比如《致青春》《富春山居图》。你看完之后发现上当了,当然可以喷。但是《爸爸去哪儿》人家压根就没标榜自己多么艺术,人家摆明就是为了圈钱。只要有粉丝愿意贡献票房,这碍着您什么事了?


    你要追求阳春白雪,没人有意见。我没见过《小时代》的脑残粉们去喷《肖申克的救赎》。相反,那些稍微看几部艺术电影的货们,倒是很喜欢出来卖弄格调,显摆品味,教育他眼里的“下里巴人”。

    我就纳闷了,这些人到底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干涉别人的自由?这是要幼稚和无脑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我绝对不会看《小时代》,但我从来也不会对《小时代》的脑残粉指手画脚。

    大张伟昨天在采访里说了一句话深得我心,他说:“有人觉得SM特别不能接受,但有人觉得被抽鞭可爽了,关键是你看站在谁的角度上,所以人没有底线之分,只有角度之分。”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些人总觉得自己偏好的才是唯一的,正确的。别人跟他不在一个队伍,就是垃圾,就是低俗。

    即使这些电影真的很脑残、很垃圾,但国外的暮光不也大卖,加拿大吸毒的那个小JB不是照样粉丝无数,这世界无知的少男少女、无知的脑残粉多了去了,都需要你去拯救?你特么是不是感觉太良好了。

    法国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有商业广告。说白了,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很多事物都是为了迎合乌合之众而存在的。你境界这么高,你批判的过来么?是不是干脆所有的广告和娱乐都要取消,每个人每天都精研佛经、哲学,你这个装逼货就满意了?


    往往这些货们,连基本的辨理逻辑都没有,数学考30分,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构架期,看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能把他洗脑。这些货们大概就是看了几部诺兰的片子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之类的文艺片,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指手画脚,要指摘超度那些他看不起的脑残粉。

    但其实就如冯小刚在微薄上说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连什么是蒙太奇都搞不懂,就出来大谈特谈什么电影艺术。你丫有数千部的阅片量没?是否对各国电影各种类型的杰作都了如指掌?你了解电影史吗?你丫看过几本电影理论书籍?你知不知道有相当部分的“CULT”类型片,在当时是很烂的片子。

    什么是艺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逼格很高、远离世俗的东西才是艺术的唯一形式?你怎么不说现代的大部分艺术形式都是垃圾?二十世纪的流行音乐和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还有什么逼格可言。我相信,当上个世纪古典音乐式微,流行音乐取而代之时,肯定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哀叹真正的音乐已经毁了。


    费里尼曾经对斯皮尔伯格说,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所喜欢的东西是大众喜欢的。这些喷子们如果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恐怕也要喷斯皮尔伯格低俗吧。不过是稍微看过几部不错的片子,就不可一世了,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少年凯歌》里有句话说的好,“当你觉得你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原谅你的幼稚”。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依我看,当初叫嚣着《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改写影史的人,也是这帮装逼装清高、秀优越感的货们。因为真正懂电影的都知道,诺兰的片子给当年的《黑客帝国》提鞋都不配。而《小时代》《暮光》之类电影的脑残粉显然又不会对这种电影表示这么高的评价。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不是那些一无所知的人,当一头猪也有猪的幸福,《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自有自己的幸福。最恶心的其实是这种人,稍微知道一点东西,就觉得自己理解了全宇宙,觉得自己高贵典雅,高人一等。


    就像一句话说的,你永远无法战胜一个纯傻逼,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个层次,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战胜你。上述的这种人就是这句话里的纯傻逼。


    今日《爸爸去哪儿》上映,又有一帮货们在豆瓣狂喷。吾为二货们的那幅大言炎炎的正义精神所感动,故作此文。文字里出现了一些不雅词汇,那是因为——这些词汇再怎么不雅,也是对这帮货们的真实写照。



    ----------------------------------------------------------------------------------------------------


    PS: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讨论《爸爸去哪儿》究竟算不算电影。只是看不惯那些装腔作势的人。这些感想也不单单是因《爸爸去哪儿》被喷而起的,里面说的一些东西,也是长久以来,豆瓣这些装逼货们给我的印象。

    有些说辞可能有点拔高这部片子的嫌疑,那只是因为过于反感这帮拿着大棒到处倾轧的货们。你当然有评论的自由,所以我也有骂你的自由。


    话说回来,电影美学理论一直在发展,当代的电影美学观念和五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就我个人的感悟,不管什么学科,当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他下结论反而越谨慎。很多问题到头来,其实是哲学问题。为什么要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我始终觉得,乱下结论、乱扣帽子是种很浅薄很无知的表现。

    批评一部片子剧本空洞,演技有瑕疵,镜头语言不纯熟,这些当然都可以。只是当讨论层面上升到“什么是电影”这么深刻的本原性的话题时,这个连新浪潮大师们都不能穷其究竟的话题,这些货们居然能洋洋自得地谈个不休,还拿着他自认为的所谓的“电影艺术”的定义来压人,我觉得这实在太不能忍受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这帮高端艺术逼们恶心的原因之在。

     4 ) 铁打的芒果台,流水的熊孩子

    【注:由于本人在海外所以电影没有条件去看,当然即使有条件也不会吃饱了撑的砸钱看。所以,以下就是一些个人感想,无关电影,更不是影评】 本来到去年为止我还恨不得和芒果台划清界限活在异次元井水不犯河水,但自从有了《爸爸去哪儿》我也稍稍对此台略有改观,也曾天真的以为它要就此从良了。 所以即使综艺办的每况欲“水”,广告变得越来越多,每当《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一想起我每每还是很不争气地哭成狗——尤其还是在这异国他乡的潮湿地带,彼时我还情不自禁仰天长啸:原来劳资也有成为脑残粉的一天啊! 怎料“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一盆冷水浇下来,我对湖南台的感情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从来——没见过——这么——糟蹋——自己的节目——以及孩子的! 简直就是把灵魂出卖给了煤老板! 当然,要说这部所谓的“电影”会影响整个华语电影市场那就有点太夸张、太杞人忧天了,就算日后《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我要上春晚》集体进军影视圈,当市场趋于饱合再没人肯买帐,这伙虾兵蟹将自然也就散了,再闹腾也闹腾不了一年半。 但对于这档节目本身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起码足以动摇我这种残的不是那么彻底的“脑残粉”,问了问看过的朋友,大都反应现场很活跃,熊孩子熊家长乐作一团。可你再问他们这叫电影吗,和你在电视上看的综艺有什么不同——纷纷笑而不语——坦白说就是一部加长版综艺SP省去了中间的插播广告——因为广告都改成了隐性植入,这货从本质上来说和电视上播的毫无差别,你放电视上播说是为了回馈观众来个新年特辑肯定一片叫好,可你非把它剪成电影版的长度放到大荧幕上滥竽充数又让观众花钱凭票观看,这种行为也实在是太急攻近利、太令人作呕了。 有一就有二,是不是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有一部《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爸爸带我去水族馆》《爸爸带我去爬山》《爸爸带我去迪斯尼》《爸爸带我去海天盛宴》呢,然后每年趁着大好假期,我们的脑残粉爸比妈比就带着自己家的可爱小宝贝躲进电影院去欣赏“别人家的爸比”带着“别人家的宝贝”一起玩泥巴,数星星… 不要以为这不现实,凭芒果台的尿性这大有可能成真,因为被宠溺的总是有恃无恐,典型例子就是五月天的《科幻演唱会》系列,自从几年前他们丧心病狂的把演唱会搬上了大荧幕,加一点特效就冒充电影,如今一年又一年演变成了保留剧目,这种不要脸的圈钱行为是连脑残粉也忍受不了的,算一算自从有了这货以来五月天掉了多少粉?无耻圈钱,迟早是要还的。 我真的受不了孩子们天真笑脸的背后站着的是为眼前利益而无所不为的大人,受不了连小宝贝们喝的牛奶,吃的粉干都别有深意暗流涌动(韩国综艺节目会把商标都遮住),这部“电影”赚钱是肯定的,因为成本实在是太低廉了,一共拍摄五天,几个摄影师,十几个场记,最后再做做后期加点特效,甚至连个编剧都不需要就可以出片,真是怎么拍怎么赚翻天。 可是会掉粉几乎也是版上钉丁的,原本讨厌的会更加讨厌而且也更有讨厌的理由,而粉丝中也会有一大波像我一样愤而倒戈的半吊子“脑残粉”,剩下的估计就只有百分之百的、与世无争的、24K纯“残”脑残粉了。 所以制片方是准备用它来精简脑残粉队伍,看看究竟谁残的更彻底、更牢靠、更加忠心耿耿吗?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有工夫没完没了的重播还珠格格一、二、三,新版还珠四、五、六,就没工夫给这个特辑排一个档? 你放到电视上我们皆大欢喜,来年好相见,放到电影院用来圈钱,拿天真的孩子来套现,不心虚、不脸红吗?你们就这么缺钱吗? 更恶心的还有贵台台长的一番言论 : “首日票房9200万,好多人说是一匹马年的黑马驹儿…这符合我的预期。什么票房五要素,什么喜剧的AB线,电影,作为一种最早的长视频,来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包括电视剧包括春晚包括选秀季播包括一切视频,都是变化的终端惹的祸。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张华立 这就是典型的赚了点钱就不知东西南北中、妄图改变世界的爆发户心理,别人说你这不叫电影,你就说你要重新定义电影,明摆就是在耍流氓嘛,走路还不会就想着要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可笑 不过是利用投机倒把发了笔横财,却大言不惭地对电影市场指手划脚,就跟煤老板赚了个百八十万就计划着要冲击福布斯500强一样,马桶台下一步是准备把大荧幕也当作自个家的后花园般玩耍吗? 听我一句劝,干完这一票,咱就收手吧!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别把大人的罪恶让孩子来还债。 PS: 我衷心的希望下一季可以换人 第一,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大家也是时候走出来,去看一看别处的风景了。 第二,为了五只可爱的小宝贝,请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环境,“正常的”成长吧,他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自己的老爸是明星,但自己不是,自己不过是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中当了一把嘉宾。 那些口口声声“舍不得这五只”“只爱这五只”的大人们,你们还想把孩子圈养到几时?

    PS:

    以前的公号因为不可抗力关了,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怀孕、生女,以及仍然是未婚,并且亲手撕渣男。

    两年前处女膜都要长茧的我,一定想不到自己会经历这么多泼天的狗血,于是乎,我又砍号重来了。

    为了我那“睡遍人间花美男,操尽世上小狼狗”的伟大宏图,我要做一枚富婆。

    为了让我女儿吃最贵的奶粉,上最壕的幼儿园,我要变成一个富妈妈。

    新公号名字叫“老母亲渡劫日记”,主要关于养娃,但也会有正经的剧评,和不正经的小黄文流出。

    哭着喊着求大家关注了,二维码在下方。

     5 ) 好像是第一次写长评。。。我也来说说关于爸爸去哪儿的一点想法吧

    先说,片子还没看,本来也没打算看,就是准备等高清资源的。但是我知道,看完之后感觉一定是一样的。

    作为综艺五星都不够,作为电影一星都不值。综合了一下,三星吧。

    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就目前的评论来看,应该是电视版本的延续,所以,非常喜欢是毋庸置疑的。

    之前我就跟朋友说,很多爸粉儿反驳的用语都是“就是看个乐呵何必在意” “总比看那些烂片强” “孩子们很可爱,当时的气氛很和谐,一起大合唱的氛围你们根本感受不到” “就是喜欢花钱看他们你们管得着么” 这一类的,而这些话是根本没办法用正常的道理去说通的,我以前看过的几部片子,也被封为大烂片,可是我看得很高兴,所以也会用类似的语言去反击。带着感情色彩去评论一部电影我觉得是人之常情。于是我觉得整个局面陷入了死循环。

    最近看了很多相关的评论,发现不少人都说,以前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这部片子就去了。我其实很想问问那些死命维护爸爸去哪儿的粉丝们,既然你们觉得电影这两个字没什么高逼格的,你们觉得让你们开心肯掏钱就行,那么如果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电影模式你们觉得怎么样?电影人们不用费劲八力的写剧本了,写完了也是烂片,以后国产电影就靠爸哪儿这样的来撑你们觉得怎么样?不需要再做综艺了,改成每月一集的或者每周一集的院线“大电影”,反正你们觉得人多看着更开心啊!中国好声音之类的也放到电影院呗~之前我是歌手不是放过,据说音效超级好,这样多棒啊!你们觉得呢?这样编剧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写剧本了,影评人不用浪费口舌和时间去看了,观众乐呵了,想要赚钱的都赚到了,我觉得简直共赢!你们真的接受这样吗?

    虽然很多片子我也觉得是烂片,不过最起码那是电影。不管怎么样都是人家费心费力演出来的。粉丝们平心而论这部真的叫电影吗?我知道你们掏钱是为了自己开心,可是想没想过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究竟你们是因为这个综艺的火爆延续而掏钱还是真的出于对这些孩子的爱?

    我喜欢这个综艺节目,非常喜欢。但是我不希望因为这个节目现在卖座了,火了,让芒果台膨胀,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真的够好了么?芒果的综艺一年不如一年的不在少数。老牌的什么快本就不想说了,我是歌手今年的评价就不如去年了。我不希望他们再毁了爸爸去哪儿。

    其实说实话,尽管很多人说韩国的爸哪儿没意思,但是看完韩版的以后,已经觉得芒果版的不对味儿了。至于怎么不对味儿我就不想说了。

    但是我依然期待芒果的第二季,因为有的孩子真的很萌很可爱。希望他变得更好。

    我知道大过年的,找一部全家都能看的电影不容易,这部真的是老少皆宜。而且春节档,有人可能一年就进这么一次电影院。这部片子高票房其实也没什么惊讶的,只是如果再出同类的片子,这些纯粹为了找乐子的人真的还会去捧场么,真的会一点怨言都没有么。

    纯粹是因为最近我见过的,每一个说爸哪儿不是电影的人都被喷了觉得很悲催。我看着都吓人了。怎么说都被喷。写在这里好歹是我自己的地盘儿,而且不一定有人看。。。说出来好受多了。

    反正大家开心就好。

     6 ) 这是第一部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的电影

    23岁了,爸爸快50了,带他去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次和他看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不明白那些一星负分滚粗的人是为了什么,不过我就是觉得好看。kimi依旧是不懂事,田亮还是那么喜欢干净,所有孩子的表现和往常一样,其实他们拍的是不是电影无所谓,真正的是想看到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父亲带孩子的诙谐,电影的节奏还是很好。
    回来的路上和爸爸还在讨论电影,我们交流着彼此的观点,电影中的父子父女令人们开怀大笑,而现实中的我们也因为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触动,很微妙,无以名状。其实电影中的爸爸和孩子也是现实的,。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他更像是纪录片,真实的记录着人世间的一种最伟大的感情,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更爱我的爸爸,爱这真实的更感情和生活


    这不是软文!!!凭什么为了他是不是电影就否认他!评星等级本来就是他值不值得看的标准!!!他带给人们欢乐我就是给五星!!!我不会因为他圈钱,不是电影放在电影院就在这边逗逼!

     7 ) 我就想问问是什么勇气让这东西可以称为电影的

    我就纳闷怎么那么多人能把这个东西当成是个电影,别侮辱电影这个词了行不行。
    如果这是个故事,他可以称为故事片,但是这个前提也是要有故事,比如爸爸带着孩子们去动物园玩,突然遇上动物园员工集体吃迷幻药,然后整个动物园陷入了空前的混乱,老虎,大象,狮子乱窜,爸爸们为了保护孩子,和动物们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故事....虽然这个剧情很狗血,但是至少是个剧情!如果还是5个爹带着5个娃做任务,做饭,请问这是什么故事?如果这种东西能称为电影,我还真替中国所有编剧给你们跪了,那以后的电影倒是简单了,什么东西火就往影院搬就是了,还要编剧做什么?
    那个什么什么局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嫌中国,不对,只是内地,嫌内地的傻X还太少,恐怖片只能是心理类的,只要是出现鬼的都不能在内地上映,让那么多好的香港鬼片,海外恐怖片进不到内地,有一点讽刺社会讽刺政府就不能上映,看看无人区多坎坷就知道了。
    我真的很想问问那个什么什么局,难道你们就这点本事?就知道刁难真正的电影人真正的电影?
    这种连电影都不是的东西也能公映,还是进电影院,什么时候一个连剧情都没有的加长版综艺节目也能称为电影了?你们这些人到底在给人们传递什么信息?
    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到底用了多少手段让你们把这种东西批准上映的?不管再烂的电影,哪怕富春山居图也可以称为电影,因为它不管怎么样,它有故事,有开始,有结局,这东西有什么?
    甚至我还看到有人说这是剧场版,我真的很想笑,别侮辱剧场版好不好,你给我找出来个综艺节目做出剧场版的?就算是好声音那个绝对的烂片也是以好声音为主题讲故事,但是那也不能说是剧场版,你这个加长版综艺节目竟然还有人说是进步,是剧场版!
    难怪真正的好电影基本都是不考虑内地的,也感谢有互联网能让我这种还算喜欢电影的人看到很多好电影,虽然只能是盗版。
    我最后真的很想问那些把这个东西称为电影的人,在你们眼里这种东西是电影?
    如果这样,我只想说:“呵呵。”

     8 ) 粗劣加工,尊享服务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个春节档值得铭记。不是因为票房总和创下新高,而是因为这种繁荣局面罕见地来自激烈的良性竞争。除《大闹天宫》、《澳门风云》、《前任攻略》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外,《爸爸去哪儿》开创出“真人秀电影节目”形式,将电视领域的滚滚热血注入迅猛成长的电影市场中,不但没有分食,反而锦上添花。

    对于这部低成本粉丝电影,叫好的和唱衰的人一样多,前者声称电影满足合家欢需求,给春节带来快乐;后者紧握电影拍摄仅耗时五天的把柄,誓要将其挤出电影定义之外。其实电影天然具备艺术与商品的双重属性,站在两个维度上的争论必然驴唇不对马嘴。就我个人而言,我认同每一方的立场。

    几天就拍完的电影并不少,作为影视作品,《爸爸去哪儿》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涣散,未能实现从电视到电影的节奏转换。不可否认,延续电视对真实性的追求、展现孩童纯真面貌是电影的成功之处,但从时间布局上来看,电影比电视多出的那部分无非是多几个游戏环节而已,在电影院的密闭空间中集中精力观看,难免令人感到冗长重复。尽管形式上为纪录片,却处处充满人为设计痕迹(比如数句植入广告台词),到了所谓高潮段落,更是动用上百人摆拍欢呼,主人公们对口型唱响主题曲。一部“纪录商业片”完全可以有更打动人心的作结方式,如果没有,那只能说明积累的素材量还不够多,激发与提炼的功力还不够强。

    说到商业,却又不得不承认,《爸爸去哪儿》电影版是一部目标定位快准狠的优等卖品。借助出品方天娱传媒(湖南卫视全资公司)的渠道优势,电影版的宣传被最大程度地推向既有粉丝群体,电视是怎么获得观众的,电影就能事半功倍地将其转化。粉丝在对长期免费享用的电视品牌形成忠诚度以后,面对第一次可以花钱来“投票”的电影版,不但不会吝啬,反而充满热情。通俗点说叫趁热打铁,往深点说叫利用消费心理学。

    《爸爸去哪儿》属于春节档团圆亲子特供,其商业成功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算作综艺节目电影化的里程碑。取材自真人秀节目的电影不是新生事物,《爸爸去哪儿》的首创意义在于,它真的就把电视形态搬上了大银幕,而不是以电影手法去创作一部衍生品(只不过即便是电视形态,在品质上也不算优良)。在媒介趋于合一的时代,《爸爸去哪儿》的产业意义远胜于其他。电影本来就是综合性艺术,有包容万物的能力和潜质,很多国家对电影形态的探索早已走在前面。而对于中国的文化现状而言,电视是打开电影眼界的一道低门槛。“爸爸模式”可不可以复制、如何复制,怎样在两种形态的转化中找到更好的节点,都是未来值得电影人、电视人继续探索的问题。无疑的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一定是各取所需、开放包容的。能在电影院里热卖的,是不是电影都无所谓,只要它是一个受欢迎的产品。

    【南方都市报】

    PS:一个是土豪,一个是暴发户,《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都在一周之内掘金万两,春节档票房争夺战也暂时以平局告一段落。条条大路通罗马,赢得高票房的途径不止一个。狂蟒和巨象的共赢说明,在风云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谁摸准了多数观影人群的心脉,谁就能杀出重围轻松上位。喜欢大片的观众肯定多,但追偶像的粉丝也不少。如果能在大家都放假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来看,那票卖得就更容易了。没有哪一部电影可以作为吸金模板,每一部电影都是营销个案,片方所能做的,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流变中,寻找下一个有望被炮制成“现象级”的可能。

     短评

    忘评论了!真的笑点很足啊!!我锁的美貌值在大荧幕上又up了!天儿永远那么美不说了!恬锁大血红!!

    2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为了钱,下限永远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点

    5分钟前
    • ANGEVIL
    • 很差

    看完点映还有大长腿本尊可以撸诚意十足啊!从头笑到尾整个影院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逗逼气氛!心情好你们还可以在最后来一次全影院卡拉OK!为他们13亿票房的目标出一份力吧!

    6分钟前
    • Nolita
    • 推荐

    完全符合对这个节目的所有期待~

    8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我想为之前骂过小时代像MV或者贴吧动态签名说句对不起

    10分钟前
    • 大白汐
    • 很差

    想着“能从一大堆素材中剪辑出有开端冲突结局的电影来应该还是挺腻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把它当做电影来做!完全是综艺节目的大屏幕版而已啊!

    13分钟前
    • 小呀呀。
    • 较差

    电影广告捆绑十几条,票价和3d电影一个价,综艺节目剪辑版就成电影了?这部电影和私人订制一样没上映光广告费就翻利了,靠人气圈钱之作,孩子成了圈钱的工具,呵呵。中国已经忘却了电影的含义,简直是侮辱电影,估计这电影票房不会低,总是有不差钱的人,拿着3d的票价在电影院看着脑残综艺节目。

    15分钟前
    • 风逝
    • 很差

    应该能大卖,虽然这不是一部电影。

    19分钟前
    • 淘金汉
    • 较差

    我是脑残粉 掏点钱从头笑到尾总比看笑不出来的电影强吧

    22分钟前
    • 孩子
    • 力荐

    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了!

    24分钟前
    • The sail
    • 很差

    大银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头刚出来的那一刻,就像第一声音乐响起时的偶像演唱会现场,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没看够,也许是脑残粉儿的心理作用。

    26分钟前
    • 下一秒治好懒病
    • 力荐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厅里好久没这么欢乐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样,从头笑到尾…Kimi萌点、石头笑点,森碟酷点,天天嗨点,Angela治愈点,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交织,既搞笑又温暖,结尾观众竟跟着合唱起主题曲…这虽不是一部严格电影,却是一顿适合老百姓的美餐。

    3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很久没在电影院里看全场观众一起笑作一团的片了。看在电影版的反响的份儿上第二季就原班人马吧,找得着比Kimi还萌的吗,找得着比天天还暖心的吗,找得着比Cindy还可爱的吗,找得着比石头还懂事的吗,找得着比angela还甜的吗?就算找得着,不是他们几个我也不看╭(╯^╰)╮

    35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凑数看了场免费;因一万年不看电视,萌点笑点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综艺节目都能拍成“电影”,那中国无疑是第一电影大国了!负分滚粗!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很差

    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你们逛动物园?

    41分钟前
    • 许德拉
    • 很差

    冲着观众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电影结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45分钟前
    • OURI
    • 较差

    作为综艺节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电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这么圈钱么

    47分钟前
    • 慕雨眠
    • 很差

    粉丝向的产物,人家圈钱观众买单买的high,影院里欢声笑语都挺开心的就够了,用影评人的深度来评论大众趣味就不太讲究了。天天给张亮洗脚真的看泪目了,我泪点果然奇低。

    51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救救孩子。——鲁迅

    52分钟前
    • 卢十四
    • 很差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话,会不会有种在看1000吋大电视的感觉?

    57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