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2

    主演:莱斯特·赫特,玛丽亚·巴尔蒂罗莫,Peter Jennings,切斯利·舒伦伯格,理查德·恩格尔,Peter A. DeFazio,唐纳德·特朗普,赵小兰,Ted Cruz,Andy Pasztor,Zipporah Kuria,Dennis Muilenburg,John Cox,Michael Stumo,Richard Blumenthal,Rick Ludtke 

    导演:罗瑞·肯尼迪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2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3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4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5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6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6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7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8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19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这部令人不寒而栗的纪录片中,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罗瑞·肯尼迪揭露了企业对问题的漠视和贪婪如何导致两架波音 737MAX 飞机在短短五个月内相继失事。在航空专家、新闻记者、前波音职员、美国国会和受害者家属的主导下,这部电影揭开了一家曾经备受推崇的公司背后一味削减成本和掩人耳目的文化。《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痛斥来自华尔街的败坏影响,并指出美国企业所秉承的理念的危险之处——有时这甚至事关人命。本片由罗瑞·肯尼迪执导和制作,马克·贝利制作和联合编剧,布莱恩·格拉泽和朗·霍华德监制。

     长篇影评

     1 ) 人命与资本的对抗

    今天下午看了《一落千丈 波音大调查》,算是半部纪录片吧,整部电影是有导向的。

    讲述的是波音公司为了竞争市场,升级了737机型,推出了更大更省,让航空公司更有利润空间的波音737MAX,因为设计的改变,波音公司加入了MCAS系统,这个系统会通过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操作而被激活,激活后会强制使机头压头,原意是为了飞机在头重尾轻的时候,头仰太高而恢复飞机平衡。而在错误的数据下,会使飞机在平飞的状态下依然被压头,最后俯冲而下。困难的是,狮航失事前,波音甚至没有告知飞行员有这么一个系统,以致于狮航的飞行员在出事时甚至无法自救,且安全系统的权限高于人手操作。

    而电影的后半部分提到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的影响,使波音从安全、质量至上走向了利润至上,人事管理和文化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了后续的事情。

    整部电影的剧情,节奏都安排得很好,看完后会让大家认为错的都是波音公司,淡化了USA 官方对于设备的监察。有时候想想,哪怕是航空公司和机长,执飞新的飞机,关于飞机的资料来源也是厂家,而如果厂家提供的资料是不完全的,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航空公司和机长也许并没有那样的义务,去解构一台飞机,去那么彻底的了解它。而且是在厂家表示没有大改动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也许更需要上面的监督了。

    如同《资本论》那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无法想象当时的飞行员是多么的绝望,想起了以前看的《萨利机长》,还记得那个所有空乘在喊Heads down, Stay down的场景。当飞机失事的时候,空乘们也许是最想大家一起活下去的人,只是狮航和埃航最后还是没成功。

    其实看这部的原因是因为3月的东航空难事件,而最终的原因,等官方公布吧。

    只是有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人祸,却没能避免,这比自然灾难更让人觉得难受和生气。终究认为,人命比别的一些东西重要。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黑白的解忧杂货铺

     2 ) 看到mu5735的热搜,第一反应就是:不会是波音吧?

    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出人命,奈我何?

    金钱至上,金钱至上,讲道德?笑话一个!

    波音的铁板一块,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冷酷无情,又让人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无奈和绝望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希望会有奇迹发生,逝者安息!

    希望c919能稳步发展,总有一天顶替波音。

     3 ) 利润比人命更重要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工具也不断地推陈出新。飞机已经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出行方式了,它以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场合所应用。但是当你看到一架飞机坠毁的时候,你还会安心地去乘坐一架飞机吗?波音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之一,却在近年事故频发。这部《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就向人们揭示了波音公司的事故黑幕。

    影片的剪辑十分巧妙,开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解说词向观众展示了飞机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简简单单的一句“如果不是波音飞机我就不去”也充分体现了波音公司的信誉和人们对它的赞许。通过狮航飞行员妻子的描述和新闻片段迅速代入坠机情境,又通过第二次坠机的家属的讲述让环境呈现出了更加的恐慌不安。然而整部纪录片并不是讲完这两件事情就结束了。导演巧妙地将两件事件与波音公司的黑幕结合了起来,在共性问题上反复强调,两件事件与黑幕解说之间的切换频繁却不显得杂乱无章,反而让观众思路清晰。影片结尾的剪辑直接放上了字幕解释波音的后续事务,在保留了“失事原因解说”这一拍摄主要目的的同时也言简意赅地为整部影片画上了句号。

    影片的画面设计也很精巧。片中两次以上出现了家属们去现场认领遗物与飞机残骸的真实影像,让观众触目惊心的同时也让观众对波音公司的“愤怒感”翻倍。在狮航飞机失事事件上采用了模拟片段,让观众处于一个更紧张氛围的同时也让观众更直观地,身临其境地“参与”了这次失事,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在解释MCAS等理论问题时,采用了动画的方式,更直观,更具体,更容易理解地为观众展示了这些知识,通俗易懂,便于观众理解。通过富有年代感的真实短片剪辑,展现了波音公司的历史,信誉与伟大,但同时与前两次坠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波音公司存在的问题。

    影片中的配乐音量很小,用音色低沉提琴的声音来表现,在不影响观众思考的同时给予了观众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

    影片中采访的人物都很“接地气”,从家属到波音员工到媒体记者都有涉及,增强了影片的真实客观性,可信度大大提升。故事与理论的转变和理论到故事的转变也都是通过旁白与人物解说词所过渡的。例如片头解说词:“2017年前都没有出现过打的坠机事件,波音信誉良好”,解说词结束就引入了空难,转折的十分自然。萨利机长在听证会上的同期声后顺承了波音零件故障的解释,也很自然。狮航失事飞行员的妻子的一句“利润比人命更重要吗?”点醒了观众,直接揭露主治引申含义:批判资本之下,任何事都是次要的这种想法,可以说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资本这个东西真的是会“要人命”的,要不是为了“卷死”空客,提高市值,赚更多更快的钱,波音公司可以做的更好,更精,同样可以维护好的信誉。果然,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商业的“互卷”可能会酿成大祸。最令人厌恶的是波音公司在酿成大祸后还无动于衷反而推卸责任。波音一落千丈的是经济,一落千丈的是信誉,一落千丈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人命关天,人心又在资本面前无比脆弱。这也许才是《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想展现给观众们的。

     4 ) 在资本面前,人只是一种用以谋利的资源

    一落千丈这个译名起的很好,一方面是飞机发生事故,从高空一落千丈;一方面是波音背弃安全第一的信条,让波音的形象一落千丈。

    波音的事故简单来说,是因为波音被收购后,走上了资本化致富的道路——他们在华尔街能赚到比卖产品更多的钱。所以为了更好的收益,波音对内裁撤了一批管控质量和安全的员工,以提高生产效率;对外,波音则向航空公司掩盖了新产品可能的安全隐患,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这其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为了让产品尽快上线,波音公司选择改造已经上市半个世纪的旧机型,使之适配新引擎,而不是设计一款本身就可以更安全地容纳新引擎的机型。

    其次,旧机型与新引擎之间的补丁被称为MCAS系统,但MCAS系统存在重要的设计缺陷。MCAS系统在启动的情况下,会快速下压机鼻,具备直接影响飞行安全的能力。但如此重要的MCAS系统却只有单一的感应器,这就意味着感应器的单点故障就会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

    最后,为了让新上线的产品获得可观的销量,波音公司向航空公司隐瞒了这一重要的需要学习才会使用的系统——将新加入MCAS系统掩饰成是飞行员已熟知的速度配平功能,并宣称现役飞行员均可直接飞行新款机型,无需特殊训练。

    MCAS系统极其重要却不为人知,这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两起空难。有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故事是19年的美剧切尔诺贝利。在剧中,事故发生的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概括成类似的三点。

    第一,当晚值班的人员为了尽快完成被要求的完成的测试,他们在不合适的时候强行运行核反应堆,导致核反应堆的功率迅速飙升。

    第二,他们以为核反应堆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暂停机制,但是不知道这一机制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会直接导致核反应堆爆炸。这一设计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出于节约资金的考虑。

    第三,当晚值班的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对可能的结果一无所知。

    我认为这两件事情的相似性在于,在不理想的情境下,无知的人被安排去操作了一款致命的系统。我一直都觉得结构性无解的悲剧非常迷人,波音的悲剧透露着资本嗜血的本性,而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在剧中是政府的谎言。

    这样的悲剧一直都社会中重复着,政府撒谎,资本嗜血,无知的百姓为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5 ) 波音737MAX大调查笔记

    1.由于空客新型号A320neo节能设计,抢占了波音的市场。为了与其竞争,波音没有时间研发新型号,于是在737NG基础上推出第四代MAX,该型号换了节油引擎。

    2.由于新引擎太大,需要安装的位置更高,导致在飞行时迎角会变大,机头上抬可能导致失速,因此需要不停调整姿态。

    3.为了解决问题2,引入MCAS系统,可以根据迎角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水平尾翼(按头)。

    4.新飞机上线前,需要飞行员停飞培训,而这会增加成本(也会降低竞争力),于是波音的某次内部会议中给出处理方案是:对外宣称这是对速度配平的微调,而对内仍称为MCAS。由于速度配平系统在原机型已有,所以无需模拟飞行培训。

    5.在MAX试飞时,波音发现问题2在起飞阶段即会发生,而并是不原先以为的只在飞行阶段,所以需要给MCAS提升优先级,使其对水平尾翼的调节所占飞行区间更长、角度范围更大。

    6.为了节约成本,只使用了单一迎角传感器。(高安全性等级但单余度)

    7.波音内部安全问题协调单上写明,该系统失效情况下,如飞行员不能在10秒内做出反应,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10秒!)而前提是需要对飞行员进行培训。然而,狮航的飞行员并不知道有MCAS这个东西存在。

    8.狮航坠机后,波音不得不向飞行员介绍MCAS系统,埃航的副驾确实关闭了MCAS,但还是来不及挽救。

    9.在坠机前一年,狮航曾向波音提出要进行额外训练,以求更安全。波音说:驾驶MAX机型绝对不需要进行MAX模拟飞行训练。并嘲笑狮航的谨慎“because of their own stupidity”。

    10.在推出MAX后,波音的市场占有量再次超越了空客。

    11.狮航迎角传感器故障,发送错误指令,飞行员收回襟翼,MCAS被触发启动,下压机头,而飞行员不知道原因。

    12.狮航事故后,FAA做过评估,预测这型飞机如果不解决该问题,在飞机服役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再有15次坠机。

    13.波音提出暂时使用软件修复该问题,FAA同意了。

    14.737MAX在2020年10月拿到FAA的复飞许可,

    15.2021年1月,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波音公司串谋诈骗FAA,波音同意支付25亿美元罚金和赔偿金,以避免刑事诉讼。

     6 ) 这不是新鲜的故事,它反复在上演。无论哪个时代。

    影片上线不到一个月,东航就摔了一架737-800,俯冲撞地,砸出巨坑,无人生还。

    好似一个魔咒,在这十年间,每当波音想要淡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每当它想重新来树立品牌形象,每当它把安全两字挂在嘴边,就会突然地冒出来那么一个事件,一场空难,让人们对波音的信任,一降再降。

    Netflix上影片介绍页面

    是什么使得波音,这个曾经在全球都拥有无与伦比声誉的企业,接二连三的发生航空业最可怕的安全性问题。影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唯一的解答,但我相信,这一定是真实的答案。

    影片通过受害者家属的阐述,通过事件的客观进展,通过波音员工的反馈,以及最重要的邮件证据,还原了这家公司,如何从一个把“质量与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变成了“股价”占据绝对首要地位的企业。当基层员工的声音不再被听见,当不再有人敢提出意见,重大安全事故就会成为必然发生的事件。

    类似的故事好像经常能听闻。任何牛逼的人、事、公司,在起步的时候,都有着对品质的极端追求,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可在此之后,往往也就转向了追逐利益。这实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若能做到始终如一的追求品质,或者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若能真正做到初心不变,那可真是值得令人称赞。

    可这样的品牌,能有几个?

    做大做强之后,利益凌驾一切似乎才是正常现象。

    以后还是坐空客吧,或者也可以试试C919?

     7 ) 东航321空难背后

    在资本的逐利背后,传统的老牌制造业开始不注重质量,追求产品的所谓创新点和销售突破点;在受难家属面前企业没有真心诚意的道歉,只有CEO迫于无奈的斜视;事出之后涉事高管只是领取了巨额退休金便可息事……种种操作让普通百姓觉得无力和悲哀。其实不仅是波音,现今企业的发展追逐资本的态势已经不是一时,多少企业为了套现努力包装,实则金玉其外缺斤少两。社会发展步伐过大产生了很多投机的地方,人也变得浮躁,沉淀下来的工匠人数减少。希望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

     8 ) 不存在的因果报应

    在这个节点看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无疑是唏嘘的。Netflix在二月份上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一定万万想不到,短短一个月后就在中国发生如此的悲剧。

    对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这部片子可以算是深入浅出。从两起事故说起,巨大的悲恸引申出来的深刻反思和查证。事故的起因,MCAS程序的由来,波音的历史和“堕落”,以及沉醉在金钱中的杀戮。

    当然,篇幅有限,很多细节也并没有一一展开。可是从我一个外行的角度,能透过这部片子略微了解其中之缘由,已经觉得很值得了。

    看片的时候一直想到去年大为震撼的“成瘾剂量”。我想,资本都是一样的。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早已彻底抛弃了所谓良知。这些道德甚至法律在利益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正如成瘾剂量中的家族即使破产也并没有“卖出任何一艘游艇”,波音的高管也是同样拿着高额补偿离职身退。在这么多生命面前,什么报应,什么惩罚,都是不存在的。大概,被限制在这一些条条框框下面的,也只有普通人罢了。

    以后坐飞机,我会看一下机型。也许是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

     短评

    并非对这起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与探索,也未见归纳更多新鲜的观点;尤其前后两半段「情感」-「真相」的明显分隔,很难真正厘清作者的出发点到底在哪边。但在这之外,它所切入的是个更具资讯性与值得深思的的角度- -忙于取悦华尔街,却疏于质量上“报忧”的企业文化改变;不断成长的贪婪与野心,却是对生命的罔顾。悲剧是否究竟能在这里停止,我们无从得知;波音的坠落,也是“资本神话”的坠落。

    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很好看的一部纪录片!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 everything‘s definitely no problem at all. 人命关天,波音的离谱操作: 事故后首先自欺,而后欺人,并首先质疑pilots的专业能力。完全忽视FAA的documents中pilots retraining advice以及 10 seconds应有的reaction time(even though this is ridiculous)。事故前不告知Loin Air MCAS的存在,以及完全ignore Lion Air的询问是否需要retraining并嘲讽Lion Air 要求波音为飞行员提供模拟机训练的要求。故事最后逼辞董事会代言傀儡时任 CEO Dennis Muilenburg,随赔62M美金安置费。

    12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力荐

    N記應該上架多一些這類良心紀錄片,而不是充斥即食味的那些。一「篇」不俗的專題報道,若果以五至六集篇幅來交代,應該會更為有力。

    15分钟前
    • 過客
    • 推荐

    卧了个大槽原来波音和麦道的合并,最终是麦道管理层上位,那 737 Max 不出设计问题才是见鬼;麦道的 DC 和 MD 是空中浩劫常客,更是被弹幕戏称为 Daily Crash 和 May-Day,事故也是飞机原因的比例更大;而且从事件如何收场不难推测,还会出新事故,波音公司掏钱付罚款和赔偿,高管则免于被刑事起诉,甚至 bonus 都不带受影响的;建议避开出厂年份较新的波音飞机

    19分钟前
    • ushuz
    • 力荐

    Lion Air机师的遗孀说,难道赚钱比人命更重要吗?肯定会有无数金融骄子们告诉她of course.

    21分钟前
    • Rocinante
    • 力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提起来看,完全沉浸其中。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公司,转变成提出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公司。用隐瞒和谎言让利益凌驾于安全之上。停飞两年的737max还可以复飞,可是这些惨痛的代价永远不能够弥补。顺便等待这次黑匣子的结果。

    26分钟前
    • 2的N次方
    • 推荐

    在一部iphone4里修改了bug再强行装个ios15.4的结果

    27分钟前
    • 盧穎Chrissie
    • 力荐

    解释得很清晰明了。还是马克思那句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30分钟前
    • mOco
    • 推荐

    从18年10月的Lion Air Crash到五个月后Ethiopian Airlines坠毁两起空难切入,到介绍Boeing利益至上的理念调整,最后归结于在资本侵蚀下管理层的贪婪与投机心理。内容受体量所限难以顾及深广度,好在条理清晰,如今 737 Max重回市场,本纪录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34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别看造的是飞机,骨子里和某酸菜一样,能扣则扣,能省则省,死鸭子嘴硬拒不认错,只有联合抵制才能让他们肉痛

    36分钟前
    • 沧海贻珠
    • 推荐

    我给十颗星!!!看完觉得脊背发凉,大众的尾气门也是因为换了领导班子,变成了追逐利益的资本机器,它的Passat会出问题也许根本不仅仅是在于上海大众,而是从狼堡那栋大楼里就坏了烂了腐败了。资本本就不该参与经营,这是制造业的底线! 新闻说这周埃塞俄比亚才恢复737 Max的飞行,国内是去年12月批准复飞,最近波音的股价才从2020年3月全世界都lockdown造成的不景气恢复过来,明天礼拜一希望它大跌,狠狠打华尔街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狼们一个嘴巴子,这次波音估计完犊子了。

    38分钟前
    • 白展胖
    • 力荐

    这么长时间累积的剧毒公司文化,不是换个ceo赔个25亿可以短期改善的。看完这纪录片,波音产的飞机真是不敢坐了,以后订机票还真得看看飞机是哪家公司的。

    41分钟前
    • concrete_sea
    • 力荐

    波音的离谱操作: 1) Lion Air事故前不告知MCAS的存在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2) Lion Air事故发生后,全力lobby不要ground飞机3)两次事故发生后最先质疑飞行员的专业能力 4)嘲讽Lion Air要求波音为飞行员提供模拟机训练的要求5)逼辞时任CEO Dennis Muilenburg,随赔62M美金安置费。 Max刚出来订单不断股价暴涨,波音在华尔街商业战上取得的短暂胜利,随后换来的是两次事故346人丧生。 希望每个人都有良知, 敢于质疑,不畏发声。

    43分钟前
    • Julie.R
    • 力荐

    关于波音737 Max两起空难的调查报告。我还记得当时两起空难之后,有波音在南卡的前职员说:因为知道他们如何质检,我这辈子都不会搭波音的飞机。曾经是「品质」代名词的波音走到现在,不论从决策运营还是技术执行,简直就是美国从盛到衰的缩影。

    44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唉,看到八十年代波音的工作环境还是挺感动的,最后所有人也都逃不过缓慢被资本主义蚕食、异化成机器,维权家属的身影太令人心碎了。至于为什么波音和麦道合并之后居然让麦道的人做高管我是永远不能理解……DailyCrash还不够吗

    48分钟前
    • 海王星黎明
    • 推荐

    程序会从飞行员的手里夺取飞机控制权……10秒内没有做出反应就要直面死亡……预估还会有15架飞机坠毁也不停飞……这是拿别人的生命进行的豪赌……资本市场太疯狂了……

    50分钟前
    • tian小小蕊
    • 推荐

    今天的新闻让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一瞬间那些鲜活的人顿时变成新闻里的数字,变成数据时代媒介平台上的字节。虽然是旁观者但也无法不心碎。在最后的定性报告出来之前,也许每一种猜测都是对当事人的不公。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我看的全程都在被distract,企业管理的漏洞,资本运作的腐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和公司的异化,这些宏大的叙述在坠落的飞机面前并不能更引起我的思考。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并不是很关心人类很关心世界。我无法停止想象那些坠落前鲜活的个体和他们各自的网络,是如何被这一场坠落击穿。那是些就此爆裂了的破碎。

    53分钟前
    • Feridaws。
    • 力荐

    非常荒诞的一幕:波音总裁在听证会现场面对高举遗照的罹难者家属,没有鞠躬没有道歉,竟然只是坐着看向他们…资本家的眼中没有破碎的几百个家庭,只有股票市场的涨跌。

    56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最讽刺的就是疫情前出的事故,现在疫情在很多地方已结束这飞机居然又重新回到市场了…………瑟瑟发抖啊………煽情戏份过多,片子质量本身不咋地,但是题材赢了,我反正以后订机票肯定看机型了………

    1小时前
    • 螺蛳粉兔
    • 推荐

    “It was corrupted by the pressure from the Wall Street. Plain and simple.” 最后五分钟终于说出了我从第一分钟就想说的话。资本下,人命如何衡量。那些逝者的照片,不是抗议,是被人爱着的人啊。

    1小时前
    • Herring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