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决战

    大决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1

    主演: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于和伟,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邵兵,刘之冰,王亚楠,郭广平,何政军,李健,王挺,谷伟,陆思宇,韩鹏翼,安冬,李强,陈逸恒,霍青,朱铁,赵麒,王强,赵亮,米学东,薛奇,徐光宇,王雷,林永健,张云龙,陈都灵,何晟铭,宁理,姚居德,卢奇,陈月末,胡亚捷,章申,邢岷山,刘斌,谭凯,于慧,赵秦,邵峰,毕彦君,赵晓明,于滨,王辉,柳明明,鲍大志,刘昀,李思博,郑伟,战卫华,吴 

    导演:高希希 

    猜你喜欢

    • 第01集

      上有老下有小

    • 第25集

      海天雄鹰

    • 更新第36集

      但愿人长久

    • 更新第16集

      颜心记

    • 更新第19集

      金庸武侠世界

    • 全13集

      惹不起的宫主大人

    • 已完结

      刑警队长

    • 42集全

      大宋少年志

     剧照

    大决战 剧照 NO.1大决战 剧照 NO.2大决战 剧照 NO.3大决战 剧照 NO.4大决战 剧照 NO.5大决战 剧照 NO.6大决战 剧照 NO.16大决战 剧照 NO.17大决战 剧照 NO.18大决战 剧照 NO.19大决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剧集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全剧通过讲述战略、战术和战斗三大层面的故事来立体式地表现三大战役,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呈现宏大的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长篇影评

     1 ) 战役过程解析

    党中央刚刚离开陕北前往西柏坡,美国顾问团建议蒋介石退出东北收缩兵力,不过蒋介石最初并不想这样做,一方面他认为不战而退会给国民党带来很坏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东北一旦失手,对于华北的压力会很大。此时在东北方面,林彪正在围困长春,注意力还没有放到锦州上面。军委之前提出的要求是,将卫立煌军团牢牢困在东北,从而实现各个击破,并且倾向于进攻锦州形成关门打狗的局势。不过林彪认为攻打锦州时机还不成熟,锦州的防御力量比长春还要强,范汉杰15万兵力,比长春还要多5万。而且围困长春,同样可以牵制住卫立煌军团,同时还可以围点打援,削弱东北国民党的军事实力。

    东北局的意见上交给中央军委后,中央军委认为,通过围困长春牵制只是抓尾巴,通过占领锦州是掐脖子,显然后者更好。不过他们也充分考虑了东北野战军实际的困难,尤其是傅作义兵团,可以随时北上支援锦州。而且如果拿下长春,东北野战军南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同意林彪打长春。

    另一边蒋介石正在庆祝自己连任总统,虽然战局节节不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进入自己的人生高潮,在庆典中,苏美大使的态度尤其令人感兴趣,在场记者不断追问苏美大使各自对于国共双方的日趋激烈争斗的态度。对于美国来说,当时正处于杜鲁门和杜威的大选之年,

    杜鲁门和杜威对国民党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显然后者对于国民党抗击共产党的态度更加坚决,因此,美国大使非常清楚,国民党更希望杜威当选美国总统。不过从当前的选举情况来看,选举结果充满变数。而苏联大使对于是否支持中共态度也非常的暧昧,似乎一副坐观成败的姿态。

    东北的林彪得到上级的同意后,开始对长春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况一开始就很激烈,双方多次在机场展开反复争夺。远在沈阳的卫立煌料到这是一次围点打援行动,他和廖耀湘商定,不会派一兵一卒过去支援。蒋介石也不止一次电力催促卫立煌军团派兵以解长春之围,卫立煌拉拢蒋介石的门生廖耀湘作为挡箭牌,多次推脱敷衍了事,蒋介石也大为光火。不过当时的事实是,长春一座孤城确实牵制住了林彪的主力,使得华北的形势对于国民党而言相对是稳定的。林彪也非常清楚,一旦长春危在旦夕,卫立煌可能顶不住压力,不得不支援。

    而如果长春还在坚守,则不会钓到任何大鱼。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命令二肖加强攻势,不过伤亡实在太过惨重,许多的战果也微乎其微,他冷静的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觉得再这么僵持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反而是自己被动的被牵制。于是他冷静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第2套作战方案南下打锦州。得知东北局自己反应过来主席很高兴,来电同意东北局推迟一个月进兵,做好战斗准备。并电令华东野战军,攻击绥远地区,将傅作义兵团牢牢的控制在关内。

    解放军这边做好了准备,国民党那边却是一团乱麻,首先国民党占领区的经济行将崩溃,财政赤字达400多万亿,蒋经国向父亲提议改革币制,发行金元券,实行战时经济管制法,严厉惩办不法之徒。不过蒋介石的第一顾问陈步雷担忧,发行金元券固然可以改善财政,以此来积累黄金外汇,难免会激起民愤。蒋介石对此表示非常认同,他表示变革经济谈何容易?这又是一场战争。不过经国认为此时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时候,他亲自请缨,表示一定破釜沉舟办成此事。此时的蒋介石早已没有精力去管其他的事情,他的军事行动屡次遭到打击,目前国民党的战略防御体系被打得千疮百孔,他在南京开了军事检讨会议,会上提出新的战略,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绞,还提出要改造官兵心理,强化精神武装,要迅速编练战略总预备队500万,力争在军事上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无独有偶,一个月之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提出的指导方针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旅,5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双方真可谓是针锋相对。一场决定,双方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2 ) 很经典

    经典电影,军迷一定不能错过。

    林彪也刻画得很细腻,总是吃黄豆,不爱说话总爱思考的特点描写得入木三分。

    罗荣桓是红军时期就跟随毛泽东的军人,给林彪当政委能看出和林彪的私人关系就不如刘邓融洽,但总在关键的时刻能头脑清醒地给林彪以正确的意见,能起到林彪起不到的作用,在批评一个丢掉了阵地的团长时亲自下去,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情节刻画得很清楚。

    林彪以稳为主导的思维,和开始不敢拉长战线深入到辽西打锦州,后来由于长春战斗失利突然想通的过程也描写得很到位。

    东北野战军说话的东北味,塔山阻击战里的小战士和老班长也刻画得很到位。东北支前的妇女,一副东北老娘们样,对小战士的怜爱也描写得很好。

    国军排着队集团冲锋,也拍得很壮观真实。

    。。。

    总之,亮点实在是太多,值得一看。

     3 ) 30年献礼片

    献礼片在建国前二十年的数量是可观的,但大部分描写的是基层的建设和国家的变化,即便是军旅题材涉及到的也多是普通一兵,到了80年代,第一代领导人的形象开始跃然银幕,献礼片也开始有了特定的主题

    1981年,建党60周年,《南昌起义》

    1989年,建国40周年,《开国大典》

    1991年,建党70周年,《大决战》系列、《开天辟地》

    1996年,《大转折》,这个不是周年献礼,但是开播后半年,邓爷爷就去世了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进军》系列

    2007年,南昌起义80周年,《八月一日》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三部曲

    2009年《建国大业》,2011年《建党伟业》以及今年的《建军大业》

    总体上来说,《大决战》是最出色,《大转折》《开国大典》次之,《开天辟地》《南昌起义》《大进军》再次之,《八月一日》拍的最不好,三部曲属于明星荟,电影元素真看不出什么好来

     4 ) 高水准大场面

    无与伦比没有特效,实景爆破的大场面。参演的得有几万人吧。这么多人的组织,导演功力厉害了。攻打锦州时千炮齐发太震撼!讲方言的毛,周,蒋,朱,,,,,比现在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吃豆的林彪,戒烟的罗荣桓,被吵醒的毛。人物举手投足细节考究,力求还原,又很生动形象。场景道具也全是当时老货。 林彪全面负责运筹帷幄,仔细盘算,下定决心后杀伐果决。罗荣桓相辅相成,工作出色。相反国军,卫立煌,老蒋,廖耀湘谁也不听谁的,廖耀湘反复犹豫,贻误战机 能赢吗?

    能看出这是一部仔细把握细节的电影,这是一部有充分准备的电影,这是一部有详实资料支撑的电影,这是一部有充分支持的电影。

    比起更戏剧化的建国大业这部影片更厚重,军迷必看。估计再也拍不出来这种电影了。高水准,大场面。

     5 ) 《大决战三部曲(Decisive Engagement)》:成王败寇【第1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7/decisive-engagement12.html
    0 评论

    本片获得1992年第1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这是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最后看得一部。之所以最后看,原因有二:其一,这个系列看过不只三遍,有些情节还历历在目,所以不着急看;其二,看本系列前一直在看《一寸河山一寸血》,想看完这部抗日纪录片、对抗日的国军将领有所了解后,再来看看本片中他们是如何败在共产党手下的。

    电影情节不复述了,三部电影每一部都达到210分钟,全景式的描绘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详细过程。可以说,本系列是一部了解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的最好教材。当然,历史是一个婊子,谁成功就由谁书写,因此本系列影片的内容也不能全信。在我来看,影片内容至少有八成是真实的,毕竟各场战斗的结果都摆在那里!此外,本系列拍摄于1992年,离战争结束还不到五十年,所以剧情不会太离谱。

    现在来说说我对本系列的感受。简单来说,本系列可以说是总共28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最好看的一个系列,没有之一。影片好看之处主要有六点,一是剧情引人入胜,二是人物塑造丰满,三是影片描绘全面,四是场面大气磅礴,五是音乐恢弘、荡气回肠,六是演员表演精湛。下面简单来说一说。

    其一,剧情引人入胜,这是本系列给我的最直观感受。从第一部《辽沈战役》开始,影片就深深吸引住观众的心。东北如何打?长春打不打?沈阳打不打?影片通过细腻的方式描绘了林彪的犹豫不决。其后,当战争开始后,影片给每一场战斗都留下悬念,比如某某部队是不是能及时取得胜利,某某部队是否能坚守得住,等等等。这些颇具看点且吸引人的剧情,从《辽沈战役》开始,一直延续到《平津战役》。即使《平津战役》中由大规模作战变化为“谈”还是不“谈”的悬念,影片依然会紧紧抓住观众们的心不放。总之,三部影片每十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看点,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影片漫长的630分钟。一部巨作可以做到此种程度,在中国电影中太难得了!

    其二,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看过是三部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此外,电影没有脸谱化人物。片中人物,没有对与错,没有正义与邪恶,都是有着血肉之躯的中国人,这些使电影充满了真实感。尤其是对于蒋介石的塑造,他在《平津战役》中巡防南京结束后说出的一番话,颇具肺腑之心,可以明显感觉出他真的不想离开南京。总之,将这些历史人物还原为真实的人,是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另一大优点,让我们看到“国民党反动派”也不都是“大坏蛋”,也都有着真情实感。

    其三,电影描绘方式是全景式的,几乎涵盖这三大战役的方方面面。上至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中央军委、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国防部,中至国共双方的战役指挥、战场指挥,下至普通士兵的某一场战斗,以及战场前线的支边群众,等等等。影片将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在了影片中,让观众们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真实的了解这三大战役,这是本片的另一大优点。能够做到此种程度,让我非常佩服本片编导。他们竟然能将如此大规模的影片细化到某一个战士身上,太了不起了!可见编导的拍摄、指挥与调度能力不是一般的出色。

    其四,本系列战争场景之壮阔,堪称全球之最。本片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从万炮齐发到上千人的的冲锋;从国民党军队的机械化运输到共产党的手推车支边;从国民党军队的空袭到解放军的坦克进攻,等等等。这些画面将战场上的真实与残酷以及规模,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还都不是本系列电影最震撼的,影片最大的手笔、让其他国家影片黯然失色的是,对于航拍的运用。航拍,本系列几乎用烂了,从廖耀湘兵团的机械化行军,到黄伯韬、黄维兵团的被围与突围,以及天津津塘桥解放军的胜利大会师,这些场景中都有长达数分钟的航拍及特写。至于,表现气势与人物情绪的俯拍,更是比比皆是。比如毛泽东在黄河上、蒋介石在南京的各个角落,等等。总之,本片拍摄上的大气,不是几千人、几万人塑造出来的,而是成千上万的演员与不惜血本的投入汇聚而成的,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五,电影音乐完美贴合剧情,适时渲染出影片的情绪。影片音乐在风格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表现伟人气质与胸怀的,舒缓而悠扬的音乐;一种是表现国民党军队惨败时的,灰色阴沉的音乐;一种是表现解放军战场胜利的,激昂振奋的音乐。电影通过这三种主旋律,完美的衬托着剧情,使得影片锦上添花。这也是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的电影。

    其六,本系列影片演员完美塑造出各个给历史人物。片中历史人物繁多,数不胜数,但对白多的角色却并不多。但无论戏份多少,该系列的演员整体上成功的塑造了他们所扮演的各个历史人物。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蒋介石扮演者赵恒多,他将一个大势已去、又不甘于现实的人物塑造的真实而丰满。他在《淮海战役》中的怒火与《平津战役》中的悲情,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不仅是一个好的特型演员,也是一个好演员。片中毛泽东的饰演者古月也同样出色,颇具伟人气质,而且与毛泽东太像了!只可惜这两位优秀的演员,在2000年都去世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本系列电影是近乎完美的。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三部电影中,缺点确实很难找,即使中国电影的通病——情节不连贯,也变得无迹可寻。可见中国不是拍不出好电影、不是拍不出好看的主旋律电影,而是没有人认真的去做!“事在人为”在中国电影中很难实行起来。

    虽然影片几乎完美,但我还是要说,一场内战拍摄如此大规模的电影实在没有必要!内战打得再成功,它还是内战,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歼敌数百万”这可是“歼”的中国人,都是爹妈生的孩子!因此,成王败寇的三大战役电影只是胜利者的宣言,从战争角度来说没有丝毫意义。这也让本片的一个缺点显现出来:虽然国民党反动派是敌方,但本系列电影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普通士兵没有进行细致描写,太不应该了!

    总结一下。从电影方面来说,本系列电影近乎完美,历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最好看的一部。但从内容上来看,本系列电影只是一部不能百分百相信的解放战争史。

    序列:0864

    大决战1辽沈战役.Liaoxi.Shenyang.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大决战2淮海战役.Weihai.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大决战3平津战役.Beiping.Tianjin.Campaign.1991.DVDRip.X264.AAC.HALFCD-NORM

    2012-07-03

     6 ) 广阔的视角,决胜千里

    【4.5星】 1、这种才是真正的战争片,敌我双方都有伤亡,没有哪个是神人,即使是指挥官比如杜聿明、林彪,也都是对结果没那么有把握的,都不是完全的躺赢主角,完全是靠自身实力。 2、蒋介石六十有二,生日那天,他的达令(妻子)飞过来,他与她妻子见面的场景,可见蒋介石也是一个尊敬和爱他妻子的人,这电影没有一味**对手,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抗日神剧**化对手,其实是对自己的贬低:既然对手如此垃圾,为何久攻不胜?岂不是说明己方更垃圾? 3、西柏坡,锦州,葫芦岛,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和平年代的存在感却也比较低啊 4、“共军又怎么知道我的司令部在胡家窝棚呢?”笑死我了,共军因为部队乱了,有一个小纵队误打误撞咬了一下遇到的敌军,结果捅到马蜂窝——敌军司令部了,虽然共军这一纵队都没了,但是却令敌军开始怀疑共军为啥知道自己在这儿 5、这里面的枪炮、子弹的火花看起来非常真实,是真枪真炮? 6、最开始预计需要5年,打完辽沈战役就准确预计到只需要1年左右就行了,毛泽东是真牛 7、蒋这边的氛围看起来就是比较资本主义,下属多半都是蒋的学生,很多裙带关系,而且各怀鬼胎,感觉很多时候都没有完全执行蒋的命令

     短评

    呵呵,就是说林总每个决策都是错的呗,然后得上级引导、下级力劝才能回到正确轨道,说白了林总根本不会打仗,都是别人教的...他就是后来犯了天大的错,彼时的功绩也无法抹杀,不至于这么瞎编排人家吧。历史这个小姑娘都快给打扮成张飞了,就差涂上黑扇面直接写金字了。大场面还不错。

    8分钟前
    • JerryLee
    • 还行

    每一次回顾三大战役都血脉贲张,尤其是辽沈战役。战斗之前,林总的“未言胜,先料败”,固然让人感觉精打细算,瞻前顾后,但战争真正开打起来,仔细琢磨那种不拘一格、大开大和和对时机的把握,不愧为军神。

    10分钟前
    • 五月花号
    • 力荐

    一部电影成为太祖和101的终极迷弟。借这条短评说一件我意难平的事。本科学政治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很迷燕京的几个中国专家,其中马若德教授前几天刚刚去世。那时我对一个现象非常失望,因为出了哈佛燕京,似乎没有什么政治系的老师对我党这个我自以为很有价值的课题感兴趣。我想在我离开美国回国的时候,我要给一些本科时待我不薄的教授们发一封邮件,真诚地问问他们,他们可能研究了一辈子各种政党,但是在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是否对一个28年时间从12个党代表发展到统一四万万国民的党产生过兴趣。如果没有,那说明本科时精神上的极度失望,或早或晚,都会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15分钟前
    • VeryBerry
    • 力荐

    “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趴在椅背上的林彪啊……

    17分钟前
    • Kevin
    • 力荐

    史诗巨片,对细节和史实的还原、对场面的控制、对节奏的把握都很好,基本事实的还原上唯一的模棱两可的就是郑洞国据守长春中央银行大楼是在胁迫下起义的而非主动起义

    18分钟前
    • 格瓦拉
    • 力荐

    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全景式的战争巨片,气势之磅礴令其他战争电影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虽为主旋律片,却并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从宏大历史的视角,抽丝剥茧般去分析国共双方。影片自始至终采用一种对仗的叙述方式,上至双方最高统帅阶层,下至各自阵营里的将领与士兵,做了精雕细琢地刻画,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胜与败,得与失,留有后人评说。

    21分钟前
    • 可乐的细碎生活
    • 推荐

    从战争片的角度是完美的电影。特别喜欢那些航拍镜头,气势如虹,现在是拍不出那种东西了

    24分钟前
    • 陈鑫THU
    • 力荐

    林彪在火车站的一组镜头相当精彩

    25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这片子比现在的主旋律好看多了!政治 军事 经济 人心全有描写,大到军事战略,小到小人物的细节。大敌当前,每个人心里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搞派系搞内斗,这样的政党怎能不亡。不是林彪多厉害,纯属是国民党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28分钟前
    • Alec
    • 推荐

    貌似上中学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的自己就是个“战争狂人“每天梦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领袖在乱石之中敕岔风云,每周新的一期军事期刊发行后就赶紧跑去购买,电视上有战争片上映就看得激情澎湃,更有甚者,自己勾勒出中华帝国的兵力部署阿,战争时的动员阿,组建了“军政党”(模仿希特勒的国家社会党,一度很崇拜希特勒),也许好斗是大多数男孩子童年的特征吧。渐渐的长大,这种破坏欲望渐渐消磨,甚至周边世界发生过什么事也不曾想到要关注,眼光越来越局限在自己身上,自己身边的事情。

    29分钟前
    • 多倍体奶牛
    • 推荐

    震撼的战争片,整个影片的质感就和开篇时的黄河凌汛恢宏的气势一样,影片所展现的是决定了后来中国走向的解放战争,题材就给了影片一种严肃厚重的气质,作为受此历史影响的后人,情感上随着战争的进行不禁掀起了汹涌的波涛,我对解放战争的了解并不多,看了这部影片我对这场战争的兴趣多了很多。

    31分钟前
    • Higgs
    • 力荐

    人物刻画细腻,特别是国军方面,廖耀湘,卫立煌,杜聿明都很出彩。共军方面林的刻画很亮眼,台词少但印象深刻。小人物也不马虎,戴红围巾的小战士,送猪肉粉条的炊事员等等,出场不多但很突出。战争场面精炼,没有过度渲染,也不冗长乏味,国共双方的行军场面都很震撼。台词各具风格,精当传神。

    36分钟前
    • 玲珑心
    • 力荐

    八一制片厂的最好水平啊!大场面掌握的很不错。大事件也处理的不错。人物塑造也挺到位。很棒了

    39分钟前
    • 黄海
    • 力荐

    好像是第一部正面描写林彪的电影

    4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评论里那个“中国人打中国人,好厉害”的人,真的是脑子有坑。如果拍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这种人应该会是第一个鼓掌的人,而且还会歌功颂德把他的美帝爹爹捧到天。真的是非蠢即坏。

    47分钟前
    • 逝水无痕
    • 力荐

    如果能更尊重一点历史,这个系列或许会是一部无法超越的超五星作品,毕竟没有哪家公司承担起这样巨制的费用。但是我还想说但是:就目前来看还仅仅是一部主旋律献礼电影。

    50分钟前
    • kis_ing
    • 还行

    中国战争电影的最高峰就是大决战系列,客观的展现了国共两个当年,都说集结号如何如何,可是跟这个大决战比还是差远了,大决战的视野大,场面大而不假,各种军事细节都很真实,选取的人物都很具有代表性,配水池墙上还写了凡尔登第二。绝对的战争电影最高峰!现在导演只会搞噱头,看来这种电影是绝响了

    54分钟前
    • qwe
    • 力荐

    林彪: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给我复述一遍!(参谋长,电报)刘亚楼:林总,塔山来电。林彪:念。刘亚楼:敌人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整营整连地集团出击,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林彪: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立即发报,快。刘亚楼:林总,部队已经全乱了,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林彪:这个我不管,能找到廖耀湘就行。罗荣桓演员真是好演员,居然还演过大宅门詹王爷,三国演义刘禅。潜伏吴站长辽沈战役这会已经通共是东野八纵司令段苏权。

    57分钟前
    • Howey
    • 力荐

    太棒了,无论是镜头艺术性还是人物刻画场景都十分精妙。林“开完会各自回去,我没有准备午饭”,罗补充:“跑步通知伙房下面,让各位指战员吃了再回去”。警卫员叫毛毛犯起床气不起,周闯进毛房间毛顿时翘起来,然后被林的电报气得扣错扣子。林指示严办失阵地不报的司令,罗亲自前往赦免,临别“就这么走了,手都不握?”逼出对方热泪。md,编剧大手子!!!请今天生硬麦麸的主创们好好学学什么叫见微知著细腻自然地表现互补的性格和默契的情谊!

    1小时前
    • 白藏
    • 力荐

    在今天这个反宏大叙事、刻画小人物或个体英雄泛滥的时代,这三部曲宏大壮阔的气象,反而显得空前绝后的珍贵,看得荡气回肠。何况对双方的刻画今天不过时,相当客观冷静,克制着价值评判,力求真实还原历史。

    1小时前
    • 皓宇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