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天上再见

    天上再见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法国2017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阿尔贝·杜邦泰尔,罗兰·拉斐特,尼尔斯·阿贺斯图普,艾米莉·德奎恩,梅兰尼·蒂埃里,埃洛伊兹·巴尔斯特,菲利普·乌禅,安德烈·马尔孔,米歇尔·维耶尔莫,凯恩·科贾迪,菲利普·杜克斯纳 

    导演:阿尔贝·杜邦泰尔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猫狗武林

    • HD

      弗兰西斯·哈

    • HD

      百岁老人跷家去

    • 怪兽大学

    • HD中字

      美国小说

    • DVD

      浪漫岛屿

    • HD中字

      爱情敏感地带

    • HD中字

      爱情傻瓜

     剧照

    天上再见 剧照 NO.1天上再见 剧照 NO.2天上再见 剧照 NO.3天上再见 剧照 NO.4天上再见 剧照 NO.5天上再见 剧照 NO.6天上再见 剧照 NO.16天上再见 剧照 NO.17天上再见 剧照 NO.18天上再见 剧照 NO.19天上再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

     长篇影评

     1 ) 最天真的孩子永远是最受伤的人

    记得黎戈有说过,相信文艺的人骨子里是很天真的,正是这一份天真使他们处事不够圆滑,做人不够圆融。很多时候,这些人就如同真正的孩子一般。

    然而,一个一生都天真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孩子可以被包容,但成人不能不长大。你可以追求你的艺术梦,可以把爸爸画成asshole,可以为和爸爸赌气跑去战场,但属于现实人生的那些不幸、欺骗与丑恶一定会来要你买单。

    一个天真的人不会仅仅因为他的天真而躲过真实的人间。这是最悲惨的地方。

    尽管,他还是会以自己那种天真的方式回击和消解所有那些不幸和痛苦,尽管,他创作那些诡异华丽如嘲似讽的面具,尽管,他搞出那大胆惊人的骗局,来尽情奚落发战争财的权贵们,尽管,他把金钱挥霍一空来一场舞步与吗啡的狂欢……

    就像他的朋友说的:他分不清楚梦与现实的界限

    当现实出击时,对天真的人总是过于沉重。毁坏的半张脸,是余生都无法弥补的悲哀、痛苦与仇恨的征象,对于他来说,炸弹在他耳边爆炸的那一刻,他的人生就结束了。

    余生,若不是准备复仇,就是欣快地为死亡做不那么悲伤的准备。

    直到那一刻他爸说:“他有权利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才跳下,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不是为父子的和解,而是为,终于有人理解他所追求的那一个梦,它实际上无关艺术,无关他悲惨的故事,仅仅因为天真的人与天真的梦所共同具有的那种纯粹的质地,那里有他的快乐和抗争,而他想为一切画上完美的句号。

    渴求完美,也是天真的人的一个特质。有时艺术的完美与人生的完美,是难以彼此分别的。对把人生过成一个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可这种完美很悲剧啊,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它的美,惊心动魄,绝不是形式上的美,而是源于它心灵底层那丰美灵动的本质——纯之又纯的天真。

    倔强调皮又机智狡黠,才华横溢又不拘世俗,这不是人间俯拾皆是的廉价表演、一个受人喜爱的完美人格符号,当他纯然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生活方式时,这是艺术的人生、天真的人生,也或许不能免于成为完美的悲剧人生。

    你所带的面具即体现了你生存状态的本质。这是另一种真实。

     2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载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到底是法国电影,残酷到日月无光了,也还是有星星点点的优雅与华美。只是仔细一想,原来这种优雅与华美,也可以比残酷更残酷。

    海水

    故事要从1918年11月9日说起。

    这一天,德军停战的谣言在法军队伍里游走,枪声消失了,谁都不要做最后一个死去的人,那比第一个死去的人还要愚蠢。

    这一天,艾伯特(阿尔贝·杜邦泰尔饰)记得爱德华(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在泥泞的战壕里画画。他又记得没过多久,自己在炮火轰鸣中被活埋,身边只有一匹死马,而爱德华执画笔的那双手把他抽了出来,从死亡里头,也从绝望里头。

    但英雄换来的,是下半脸被轰炸掉的惨状。

    战争是太残酷了。它不分青红皂白就剥夺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与尊严,可相比痛快死去,那么多的幸存者却只能带着支离破碎的身躯和灵魂,度那破损得不知是好的余生。

    如果说还有更悲哀的状况,那便是这一次毫无必要的伤亡,全拜艾伯特和爱德华那个身为好战分子的上司亨利(罗兰·拉斐特饰)所赐。为了战争这瓶兴奋剂,他竟然可以丧心病狂地暗杀两名手下,并嫁祸德军,最终如愿以偿引发又一场血肉横飞的惨剧。

    可公义总是慢半拍。战后的和平年代,亨利是乘势而上的既得利益者。而艾伯特感念恩情地带着爱德华避世,战前的会计工作与相恋对象都已经失去,一个人的捉襟见肘发酵成两个人的苟延残喘。

    战场上的血液与病床上的与药液,顺着战争狂人的口水与受苦民众的眼泪,如海水般倒灌到《天上再见》的背景里。生活也像深海,人在波涛汹涌的黑暗与寒冷中,也不知道战时的无常,是否比如今躲在暗处的绝望要仁慈。

    悲惨累积了一重又一重的愁绪,写满在爱德华湛蓝色的眼神里。

    这个角色承载了电影最抒情的伤痛。他有贵公子的家世,但与彼时专横的父亲失和,等到毁容的噩耗降临,更是自觉切断了家族的根。他游出了异常孤绝的姿态,就连顾影自怜都无法忍受,毕竟那影子包含了太多不堪回首的凄绝,只会凑着生活反衬当下的不堪。

    他不像爱德华,山重水复了,也还有柳暗花明可期。于是他只能接受对方带有犹豫的恩惠与友情,但幸好还有小女孩露易丝(埃洛伊兹·巴尔斯特饰)这个“战争孤儿”,让他拥有摘下面具的勇气与自在。

    同样被一战褫夺了幸福与爱的两个人,有了奇异而温存的对等。她为不能说话的他发声,用的是以惨痛代价换回来的同理心。这样的默契,总是不忍多想。

    对于战争带来的疾苦,《天上再见》有很刚硬的呈现,但更多的伤痛就跟这些伤口上的盐一样,细小得差点看不见,可就是无法不生疼。

    火焰

    有那么多海水一样深的疼痛,但在《天上再见》更多的篇幅里,还是火焰般的温热。

    这种火是烧在内里的。生活定焦在已有的悲恸上,所有人必须在废墟中找寻自己的光亮来度日。

    爱德华的方式,是用非凡的艺术才华给自己打造38个面具。有的简约到只剩一个情绪表意的符号,有的繁复到枝节可以冲破生命固有的框架,一个个戴在脸上,都是在为自己的新生突围。

    很多设计都让人屏息凝视。

    他的第一个面具,靛蓝色的底盘,珍珠白的勾线,左脸枝枝蔓蔓地开出了伸向苍穹的触手,像是铁树开了花,死掉的脸面有了涅槃后的姿态。

    而他的最后一个面具,靛蓝转向了亮蓝,主体尽是服帖而有温暖的羽毛,眼睛周围是深绿与明黄的珠片,当中一道鸟喙,勾勾地把人藏得很深。唯独露出两汪眼眸,蓝得叫人心碎。情动时泪水如川流行经荒漠,人世间再无任何枷锁羁绊。

    那具残破的躯体,也就能一下子长出了羽翼和翎毛。无穷无尽的自由给他生风,时针又拨回片中最温煦的那幕,他用钞票装点出雄狮面具的鬃毛,在残破的房舍里带着艾伯特和露易丝跳舞。

    向前,退后,转身,定格,肆意的久违的快乐把忧愁焚烧得无比旺盛。爱德华没有下巴来发笑,但浑身每个细胞却都在欢呼。这一段即兴的舞蹈,是可以点亮放眼望去的永夜的。

    与此同时,点亮的还有《天上再见》的基调。

    现实有那么多的荒唐与恶毒,发动战争的、放任战争的甚至享用战争的一群野兽,在战后依然能够风流快活。爱德华想去给他们予以惩罚,用的方式也跟火焰一样活泼。

    他要对这群人实施一个充满异想天开的骗局。那些恶人要购买战争纪念碑来粉饰自己的罪恶,他就通过收取永远不会建造的纪念碑的订金,来开一个以牙还牙的玩笑。于是他伙同露易丝和艾伯特,把与狼共舞的谋算化作了俏皮诙谐的游戏。

    他们收到的每一笔横财都像一个巴掌,扇在伪善者脸上,火辣辣地烧着皮肤。而这些劫富济贫的钱,还给他们以及身边一些人赢得了宝贵的脱身。

    摩洛哥的天要比法国的灿烂。爱德华给所有人燃烧了这样的光热,让他们无论踩到人生的哪一段泥泞都好,只要想起来,头上就有一朵艳阳。

    而银幕前的观众也将很难忘怀,明明面具越精致,越飞扬,就越能感受到面具之下的窒息与绝望,怎么偏偏是这样的枯枝败叶,烧出了最璀璨的光景。

     3 ) 天上再见38个面具合集

    这不是一个关于战争伤痛、父子亲情撕扯,和战后社会以及人心缝补的影评,它只是一些超现实的印象派只字片语。

    这是38个甲乙丙丁,这是38个面具合集

    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00:16:58 孤儿院的尤金

    孤儿院的尤金

    2、00:21:25 625支吗啡

    625支吗啡

    3-5、00:21:25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

    6、00:32:47 大胡子蜀黍

    大胡子蜀黍

    7、00:37:00 海仙女

    海仙女

    海仙女

    8、00:45:02 上下

    上下

    上下

    9-14、00:49:09

    月亮

    亲吻的两人

    落下的水滴

    风车

    马桶君

    15-16、01:02:21 无名氏

    17、01:02:48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18、01:05:38 佐罗

    佐罗

    19、01:12:04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

    20、01:13:43 无名氏

    21、01:15:10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22、01:20:35 画家

    画家

    23、01:27:40 审判

    审判

    审判

    24-31、01:27:45

    32、01:29:50 早上好

    早上好

    33-36、01:39:00 残破

    37、01:07:00 死马

    死马

    死马

    38、01:43:50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

    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 ) 「不语037」诗意反战——《天上再见》影评

    “战争已经结束,我也不确定”。将反战题材揉进黑色幽默和法式风格,这部“华丽”的战后题材电影颇有文学大作的味道。再做一些细心打磨,创痛感和艺术感会更出色。

    电影改编自同名的法国文学最高奖作品。时代周刊评论剧本原作:强烈的情绪、十足的清晰感以及天才般的原创性。电影保留了文学创本的脉络清晰和手法原创,添加了视觉煽动性,但同时减弱了天才般的诗意和将幽默融于电影语言的情境统一性。

    全片描绘了一个纸醉金迷却面目全非的战后”舞台“:生者被遗忘,亡魂无归处,人们无处安放的缅怀都是一场场虚伪的爱国骗局。当伟大的复仇完成,唯有各自死去得以表达对恶的无力对抗,我们天上再见。在反战题材中,用通俗小说情节荒诞地呈现具有艺术宣言感的犯罪,这种原创性的手法独特而少有。电影保留地较好。

    煽动性的视觉成功主要归功于男主角的人物塑造和细节演绎。天赋之下的情绪真实而丰富,但可惜并不细腻入微(人物特写与幽默风格的失衡是主要原因)。38张面具的情绪、致敬意味的画作、签名的隐喻、纵身一跃的华美,都是很好的发挥空间,美这件事,并不美在故事的曲折荒诞,而在核心人物本身。保留故事性的丰富以求讽刺性的完整,支线基本都安排了,但牺牲了角色被深刻体会和逻辑完整的实现。

    本片的镜头语言在舞台框架和真实重现的平行宇宙间跳转,娓娓叙事线和华美复仇线,哪一个是主线?丢失镜头语言的统一性,连带失去的还有美学的统一性,这导致文学的诗意被减弱。或许,保持如《布达佩斯大饭店》般的统一,无论视觉美学上还是镜头语言的风格上,创伤就会多一些痛感。

    最后的最后,Nahuel的眼睛不愧是双鱼座,电影8分,没有附加。

    更多的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 willyi_

     5 ) 38张面具下的残酷与浪漫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大家好,我是遗憾的小仙儿。

    当五一档《复联4》以雷霆之势横扫国内票房的时候,一部法国电影成为了没有名字的炮灰。

    烂番茄新鲜度93%,IMDB评分7.5,豆瓣评分8.0,猫眼评分9.2,在法国本土28天获得1200万欧元票房的电影在中国上映3天,票房却还不足100万人民币

    当小仙儿在离家甚远的冷门时段终于看过了电影后,不禁觉得,成为炮灰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遗憾,反而是中国影迷的遗憾。

    它是文艺电影,电影中每一帧都充满着浪漫的艺术气息,发人深省。

    它是商业电影,节奏明快,紧张刺激,娱乐性十足。

    在小仙儿看来,仅仅是电影中精致又艺术气息浓厚的38个面具,就值回票价了。

    它就是《天上再见》。

    《天上再见》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新奇又残酷的故事。

    爱德华在战争中失去了半张脸,他和好友艾伯特在战后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们无耻的长官却飞黄腾达。

    战后上流社会热衷于筹款建造战争纪念碑,但战后的老兵们却流连失所,生活窘迫。

    于是,爱德华决定向世界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复仇……

    说起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它的同名原著小说。

    这部牛逼的小说获得了2013年龚古尔奖,这是法国最高荣誉奖。

    《天上再见》作者皮耶尔·勒梅特向媒体展示龚古尔奖奖金

    有人声称,这是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史诗。

    而电影,在小仙儿看来绝对没有给小说拖后腿。

    影片在“欧洲奥斯卡”凯撒奖上获得了13项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5项大奖。

    爱德华这个名字总是充满着艺术气息,《简爱》、《剪刀手爱德华》的男主们都有着这样的特质。

    而巧合的是他们一个失去了胳膊,一个没有双手,而今天要说的主角,失去了他的半张脸。

    爱德华本来出身上流社会,但因为父亲对自己热爱绘画不理解,叛逆的他选择了参军。

    在一战结束的前两天,为了搭救好友艾伯特,他被炮弹打到,失去了半张脸和声带。

    具有绘画才能的爱德华为了遮住骇人的伤疤,开始为自己制作面具。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爱德华这38张面具。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的传达。

    带着面具的爱德华,反倒比没带面具的普通人更加真诚直接。

    面具,成了他表达情绪的方式。

    在38张面具中,爱德华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面具,而这个面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在笑脸和哭脸自由切换。

    戴着面具的爱德华反正做到了我们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开心时笑,难过时哭。

    这也是小姑娘路易丝能够听懂爱德华声带受损声音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虚伪,善于隐藏,而是都有着很多人已经失去的童真。

    顺便一提,《天上再见》在凯撒奖上获得了最佳服装、最佳美术这两项奖项。

    这也让爱德华的面具更有看头。

    如果想要看懂这些面具,我们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

    20世纪初期,法国掀起了装饰主义运动,以奢华,精美的艺术作品闻名,但被战争打断。

    1918年,持续了4年的一战终于结束。战争开始得稀里糊涂,结束得莫名其妙。

    装饰主义运动在战后卷土重来。

    这体现在了爱德华的第一张面具之上。

    当半张脸被毁,无法说话,依赖吗啡忍受疼痛,进食也要通过一根橡皮管,爱德华活着,却更像死了。

    艾伯特为他准备了各种绘画工具,他却看都不看一眼。

    但一个懵懂的小女孩的闯入,给他带来了救赎。

    看到艾伯特被毁的恐怖的脸,小女孩没有害怕没有尖叫,她只是轻柔地抚摸曾经英俊男人脸上的恐怖伤疤。

    这,带给了爱德华活下去的希望。

    第一张面具拥有着靛蓝的底色,点缀着白色的勾线,左侧面具上蔓延出去的枝丫象征着生的渴望。

    整个面具精致、华丽,却并不实用。毕竟,那些蔓延开的枝丫并不利于主人的行动,这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验证,这里就不做剧透。

    在一战中,数百万的人丧生,而欧洲也因为战争被打烂,逐渐开始走了下坡路。

    战争对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于是,一种达达艺术开始盛行,即破坏理性,崇尚偶然、抽象和心理,旨在破坏中产阶级价值观和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杜尚,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位法国小伙从商店买来一个小便池,起名《泉》送到了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他只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却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

    谁也没想到,在之后《泉》竟然成了现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泉》

    而爱德华的一个面具就是模仿的杜尚的《泉》。

    爱德华临摹的不仅是杜尚这位同时代的老乡,还有来自未来的毕加索。

    毕加索为杰奎琳创作的《梳头发的女人》。

    《梳头发的女人》

    而爱德华有一个十分类似的面具。

    不过,爱德华称面具是两个接吻的人,而毕加索画的是一个人。

    在爱德华精心策划和艾伯特与露易丝全力协助下,他们的复仇大计获得了巨大进展。

    爱德华戴上了佐罗的面具,但是这个佐罗,面部表情却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正直无畏,反而透着一种诡异和嘲讽。这正是爱德华对战后法国和上流社会的嘲弄。

    战后老兵饥寒交迫无人关心,富人们却募钱打算建造纪念碑。

    这场复仇,爱德华自比佐罗的正义举动,但整个计划又实在谈不上十分光彩,由来这里就不剧透了。

    相比佐罗的举动,这更像是一个孩子的恶作剧。所以,这得意洋洋的笑脸除了表达对国家的失望和嘲讽,也带着对自己的嘲讽和自得。

    而当他们获得了大量金钱之后,爱德华直接用钞票做了一个雄狮的面具。

    爱德华带着这个面具载歌载舞,大概是战后他最开心的时刻。

    对金钱的蔑视,从爱德华自母亲去世后,父亲只顾着给他钞票却拒绝给他一个拥抱就开始了。

    对金钱的蔑视,代表着爱德华对父权的蔑视,而任意糟蹋钞票让他内心获得了满足,让他感觉自己就如同雄狮一般。

    这时候,我们就要说到爱德华最后一个面具。

    它也是一个动物,一只蓝色的夜枭。

    这也是整个影片中,最华丽的面具。

    据闻,这款面具的羽毛来自十余种鸟类,经过后期染色加工,配上相应颜色的宝石,这款面具耗时16天全手工完成。

    我们回忆爱德华第一个面具,金属质感的面具尽管华丽,却处处透着冷冰冰。

    而爱德华最后这个面具,和第一个面具同样都是蓝色的,但用鸟类的羽毛做成的面具,华丽中带着一股温暖的气息。

    蓝色的面具遮住了爱德华的整个面部,只露出了他的眼睛。

    在这华丽的面具旁边,放着爱德华无法离身的吗啡。

    面具越是华丽,爱德华的痛苦越加深重。

    带着夜枭的面具,就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吗?

    《天上再见》被定义为商业片,但是,没人能否认他的艺术性。

    如果原著小说是全人类都值得看的史诗,那么电影我希望所有热爱电影的人都可以看一看。

    在法国影院非首映场全体起立鼓掌的电影,在中国不该受到如此冷遇。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6 ) 天上再见

    爱德华是一个不被父亲理解肯定的画家和儿子,是一位被社会国家所抛弃的受伤的退伍老兵。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报复国家背弃遗忘的受伤老兵,爱德华设计着诈骗计划,虚构了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公司,向全国各城市发出了战争纪念雕塑的订购单,一旦收到订购款就携款逃之夭夭;策划着如何报复无耻贪婪的普拉代勒,利用一直不被重用的社会底层的公务员,来曝光揭露普拉代勒用卑鄙手段收敛钱财,降低棺材品质、尺寸,随意编造尸体身份以至于墓碑名称和牺牲士兵名字并不对照的恶行。当普拉代勒最终被坟墓中的流沙所掩埋,当父亲对自己绘画创作的肯定,对儿子的理解时,爱德华对这个不公时代抵抗的呐喊获得了回应时,心中释然,终于坦然可以放下自己的坚持和抗争了。没有一丝遗憾地潇洒的一跃,带着微笑离开了世界,对爱德华来说是一种解脱,也是最美好的结局。阿尔伯特是一个忠诚善良的老兵朋友。默默地忍受着社会的抛弃,未婚妻的离去,转身,依然可以任重前行,由于性格的懦弱,不愿意去和周围斗争,甚至阻挡爱德华的报复。但是站在了朋友的立场,阿尔伯特依然是爱德华最忠实的执行者和支持者,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一个全新富有的身份,也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短评

    2013的龚古尔文学奖改编,战争创伤、父子(不)和解,影调绚丽如同差不多时代题材的《漫长的婚约》,因此幽默也是太过于法式而难以形成共鸣。

    6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故事讲得太满,好像一点旁枝细节都不愿错过,反而是削弱了主线脆弱之美。

    10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浪漫的法国人哟。基督山伯爵,威尼斯商人,歌剧魅影,还有120BPM。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重要的不是实物,而是情绪” 每一张面具都是生活给你的真实面貌,华丽而忧伤,最后跟父亲的会面无疑是情绪顶点。面具男主太适合演这个了,蓝眸、脸庞都写着为这个角色而生。老头子的那句“穿两年军装会毁了衣品” 可笑死人,那是你能体会出来的感受呀,哈哈哈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超爱演与导俱佳的Dupontel,法国商业片里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存在。他的合作者固定,镜头设计和音画配合的模式都可见9 mois ferme的影子,依然是相当观众友好的缤纷绚烂。剧作有点问题,几条线明显看出取舍的犹豫,每条都铺开没有一个讲好。Nahuel的角色稍显薄弱,他值得更多发挥空间。

    2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死马口里有半口气,面具背后剩半张脸。此后他凭这口气在凄苦的世界挣扎喘息,他借这张脸在寂寞的人间无悲无喜。有的人无人知晓,籍籍无名,拿走身份无关痛痒;有的人落材入殓,长眠地底,调换棺木无人在意。他抢走吗啡,丢掉戒指,再不用挣扎喘息地活着;他跳下阳台,戴好面具,终于能无悲无喜地死去。

    2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非常法国啊,残酷的战争背后,却是非常浪漫的气质,还有点法式小幽默。看到最后,略有点回不过来,是要缓一下。以及,文艺片与大片模式的结合。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是说拍成商业片范式不好,但的确拉低了这部法国版《布达佩斯》(悲剧内核极其相似)的整体格调。将奇想式荒诞喜剧,做成了一个点对点落实的“佳作而已”,最终主题表达的高度也有限。风格上穷奢极丽的美术,看起来却只是工整、缺创造力。这个故事原本可拍得更好。

    2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最后一个死去比第一个死去更加愚蠢。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美轮美奂,泣不成声。用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一场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战争。宣战者、恋战者和受益者,他在自己造出的梦境中处决这些人。而最令人难过的地方在于,他们谁都没有死——死的是别人。

    34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渐渐的才理解,最起码电影中所谓的法式浪漫,不只是苏菲玛索,阿佳妮,于佩尔在荧幕上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不只是阿兰德龙,让雷诺,德帕迪约在影片中自成一派的气质。好像是一种介于萨特和加缪间的通透和无声的反抗,用人话说就是天上掉下来一颗炸弹,你仍在左岸闲庭信步喝咖啡。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大眼老师也太牛逼了吧,全程几乎不露脸、不说话,就靠一双眼睛也能演得这么摄魂夺魄!阿根廷之光了!

    4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 这部电影我可能只听懂四分之一 但还是在该泪目的时候泪目

    48分钟前
    • 为何为好事泪流
    • 力荐

    个人2017法语电影榜单前五。特别惊喜,终于有一部法国式的战争反思电影了,明显区别于《敦刻尔克》。精致细腻的美感与战争创伤杂糅出的一部独特的电影。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面具都想要!纳威尔目测会成为法国新生代男演员第一人。(另,小女孩的collage很达达主义,细节处都透着时代的影子

    53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他穷尽一生追寻自由。法式文学太美了,年度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第一次遇到不是首映场全场鼓掌的,法国人是有多喜欢这片。

    56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力荐

    影片设置于一战停战前两日和战后两年内,基本上是在一个微观的小格局里,讽刺与控诉也并不如何激烈,而是以法国片那种惯常的将悲苦轻描淡写的黑色幽默,举重若轻地讲述了一个恒久的悲剧主题,微小而无力的好人与坏人都在现实中被摧毁了,真正应该负责任的罪魁祸首们却只能在游戏的幻象里被公决。我是多么希望爱画画的Edouard能和Albert带着小女孩一家三口私奔到热带去啊,在那里谁也不认识他们,炙热的太阳光也许能融化人心里的一切痛苦。但转念一想,他那严重的伤必须长期依靠吗啡止痛,也许生活对他本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折磨与勉力而为的苟延残喘(多半是为了费力救他的Albert),了却恩怨后纵身一跃才是舒适的归处。

    58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他戴着神秘的鸟类面具,却没有华丽的翅膀,但的确自由飞翔,在空中逐渐模糊,消失…天上再见,朋友

    5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奇幻而愤世嫉俗、温暖而残酷的反战电影。所以瓜分今年凯撒奖的两部电影《每分钟120击》和《天上再见》是同一个人主演的!这小子让我对着大银幕心碎了两次啊,55555555555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肉体的残缺,造就了艺术的完美。

    1小时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一部美丽而残酷的成人童话,叙事是传统而典型的“讲故事”模式,整个情节展开都是奇幻式的,各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善恶的对比格外鲜明。开篇的战争戏令人惊艳,尽管后半程进入除害段落略显拖沓,但好在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讲了个心碎又让人得到慰藉与救赎的故事,在欢笑中品味泪水,在泪水中萃取欢笑。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