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马大帅

    马大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3

    主演:赵本山,范伟,王雅捷,孟真,赵钢,高明娥,曹佳睿 

    导演:赵本山 

    猜你喜欢

     剧照

    马大帅 剧照 NO.1马大帅 剧照 NO.2马大帅 剧照 NO.3马大帅 剧照 NO.4马大帅 剧照 NO.5马大帅 剧照 NO.6马大帅 剧照 NO.16马大帅 剧照 NO.17马大帅 剧照 NO.18马大帅 剧照 NO.19马大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马大帅(赵本山 饰)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堡村民,因自作主张把女儿马小翠(孟真 饰)许配给村长儿子,遭遇女儿逃婚,只得进城找女儿。马小翠投奔的是在娱乐城当保镖的自家舅舅范德彪(范伟 饰),而马大帅进程后却遭遇一系列倒霉事,丢了钱包地址,只得流落街头当街卖艺,又被抓到拘留所。范德彪得知后前来解救马大帅出来,带他会娱乐城,见到已经在歌舞厅打工的马小翠,但马小翠执意不肯回去,马大帅只好留下打工替小翠还彩礼钱,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随着马大帅进城而展开……

     长篇影评

     1 ) 如何写一个关于《马大帅》前三集的分析

    面对这部寓意深刻的电视剧,我是无法只通过一篇文章来彻头彻尾的分析。因此我选取了个人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前三集来作为主题,而内容并不是去分析,而是如何去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马大帅》是一部什么样的剧,毕竟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剧,其剧评就匹配着什么样的风格。

    写实的画风

    直接的对白

    市民社会价值观的充分流露

    那么很明显,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不光现实主义,甚至在细节方面透露着超现实主义的味道。为什么说是“超现实主义”,在之后内容会有分析。

    剧的风格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对前三集进行内容“解构”:

    首先,他是按照什么叙述模式讲的?

    双线叙事

    简单来说,双线叙事指的是在一部剧或一部剧的某些集里讲两个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故事,有些导演甚至会安排一些“彩蛋”为一些隐藏剧情铺路。最近国外比较火的如《致命女人》、《王冠》、《旺达幻视》都采用的这套叙述模式。回想十几年前的大陆电视剧就熟练采用这套方式,功底可见不凡。

    那么《马大帅》的双线叙事如何?

    只用两个字概括:

    高明

    虽然电视剧标题叫《马大帅》,但是看过剧的人都知道,主角不仅仅是马大帅,这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范德彪。

    因此双线叙事讲的就是马大帅和范德彪的故事:一个乡下,一个城里;一个农民,一个保镖;一个建房还靠彩礼钱,一个随时可以蹭上老板的车。

    这两个之间能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有啊,马大帅要找范德彪。可这个属于我们最终要看到的结果,不算剧情内容的联系。

    有人说:还有,范德彪是马大帅小舅子。这个人物设定不算双线剧情联系的范围内。

    其实导演在前三集就安排的明明白白。我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他们都是各自所处生活环境中的底层人:马大帅其人无论从身份、物质实力还是性格在马家堡并不受待见(至少不受村长待见),马小翠的婚事也是由于一方面村长的儿子喜欢外加上自己的一套忽悠人的说辞给说成的。因此,村长知道逃婚之后,表面上说要找回新娘,实际上早想好就把彩礼钱要回来就行。而范德彪,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位当年拎着菜刀喝退流氓的“彪哥”如今也只是个纸老虎罢了。“彪哥”以及那个“二十九岁”的年龄,是他最后的遮羞布,只要这层窗户纸稍稍被捅破,立刻得到的就是“落魄”的命运。

    那么他们知道自己处在底层吗?当然知道。他们想要改变吗?当然想改变。

    因此第二,他们为了改变选择去依附。马大帅依附村长,范德彪依附老板。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那一亩三分地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但是他们仅仅是要物质上的需求吗?不,他们还有情感的需求。在那个台湾韩国浪漫偶像剧充斥的年代,大多电视剧把爱情描绘出少男少女流着眼泪在风里雨里雪里高喊“我爱你”的年代,《马大帅》这部剧直击了社会上十分现实却又人人避而不谈的话题:中年单身群体的情感需求。而这种需求,在马大帅这里表现为丧妻后对孤独的逃避和对重新成家的渴望,在范德彪那里,也许是因为没有情感经历或者些许自恋,对爱情的表达则还保持着些许理想主义情怀。

    (PS:再加上吴德荣,丧偶、单身、离异;中年男人的情感困境居然在这三个人身上巧妙而不违和的体现了。再次感慨这部剧的高明!)

    最后我们再看看让双线剧情联系起来的导火索,也就使得马大帅和范德彪二人最终相遇的那个事件——马小翠逃婚。

    父亲为了要钱和在村里的地位,不顾女儿的爱情固执的要求她嫁给村长的儿子。但是就在结婚当天,女儿居然偷偷跑了,并且主动追求自己心爱的人(当然这是后话)。

    这个故事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它既表达对恋爱自由较为古典式的浪漫向往,又传递着现代社会反抗父权的价值理念。

    说到现在,便有人会问:超现实主义体现在哪里呢?

    个人认为体现在两点:

    第一,结婚照:新郎新娘都有着明显PS或者拼贴的痕迹;新郎面带微笑,新娘则面无表情。如果多看这张照片几秒,则会给人带来明显的不适感。结合之前马小翠逃婚的事实,我们便知道该剧间接用图像的方式展现封建婚俗观念对青年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是从内容上看,比较明显的。

    “解构”运用于艺术作品中一般是要破除传统,彰显新意;但在形式上剧组反其道而行之,刻意用了一张“解构”传统修图观念的图片来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婚照”,从观感上便强调了这桩婚事本身的“不合理性”,达到一种“反解构”的作用。

    结婚照或是被村长儿子抱着,或是挂在墙上,这种无言的存在持续存在于画面中,之后甚至给予了特写,暗示这样刻意的“拼凑”其实还存在广大的基层社会里。

    第二,也就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把前三集范德彪的故事线扔掉,可以发现马大帅的故事居然也是成立的,并且更加耐人寻味了一点。

    首先马大帅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既然要完成与村长的婚约,那么就需要找女儿,现在女儿在范德彪那里,那么就需要找范德彪。但是马大帅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变得模糊:先是找钱包,后来卖艺,再后来照顾流浪儿....因此范德彪从一个现实的目的,变成了一个抽象的问题,甚至是一个似有似无的符号,仿佛和其他人物关系的展开只有通过问“你知道范德彪吗?”才能有效推进。不得不说,这一点颇有向《等待戈多》致敬的意味。

    在寻找范德彪所遭遇的突发情况中,马大帅所处的位置也是很有意思的。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遭遇到刑事案件中),马大帅可以戏剧性的从事件的“他者”变成事件的“参与者”,表面上是身份的转换,其实深刻表达了对诸多不良现象的深刻讽刺;由身份转换带来的场景变换,“润物细无声”地为观众展示电视剧中开原地区的民生百态。回到马大帅最原本的身份——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从进城开始就被动的卷入到一系列复杂的现代社会规则中,荒唐的喜剧效果背后其实是诸多老一辈人或者说未享受到现代知识教育福利的人,在面对社会飞速转型下手足无措,茫然失序的悲哀;也是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农村人对待城市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表达;在“马大帅”们眼里,能让他们与时代接轨的,也许只有那个空洞的“范德彪”,也许只有当他们提到了“范德彪”,或许才会感觉这个陌生的环境有些许的温度。

    最后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想个标题(仅供参考):

    评农民艺术先锋派的现实主义转向——以《马大帅》的双线叙事为例

    解构与反解构:“结婚照”中的景观表达

    不存在的“范德彪”——论《马大帅》中的能指与所指

    局外人——被嫌弃的“彪哥”的一生

     2 ) 乾坤正气,唯情动人

    乾坤正气,唯情动人


    闲着无事,在电视剧列表里面无意间看到了《马大帅》。便看了起来。04年的电视剧画面早已经不如往昔,可还是津津有味的观看,老电视剧给人的是一种情怀。现在即将而立之年,喜欢什么也都是带着情怀。
    当初看来这部电视剧,完完全全就是一部喜剧。但是现在给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了。百度的介绍里面说的很好:该剧反映的是一个农民从农村到城市的最底层的生活。是一部带有泪水的喜剧。泪水两个字说的很好,彻底、通透。
    无论是马大帅还是范德彪,剧情里面出现的所有人;小翠、玉芬、桂英等,都带着一股劲,一种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向往。马大帅阴差阳错来到了大城市,他和范德彪代表了这个城市最底层对于这个城市的守候;吴总和刚子代表了一种执念,吴总被从乡下来的小翠打动,我觉得他爱上的不是小翠,而是灯红酒绿看尽,小翠的质朴无华打动的他。当然之所以说他代表执念就是因为他从一开始便死心不改的追随这种执念,就算是知道小翠怀了不是自己的孩子,也还在坚持。刚子是这部电视剧少有的转折,与小翠在一起,执着于为弟弟报仇,最后酿成大祸。
    这部电视剧,并不需要过多的详述。有的人听说我在看《马大帅》都觉得我是在打发时间,觉得我应该看些其他的电视剧,我承认最开始,我的确是想打发时间,但是当我真正的看进去的时候,我发现,这部电视剧要传播的能量太多了,或者说能打动人的地方,太多了。马大帅的善良和朴实,和这个社会的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乐观向上的生活。马大帅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污染,就算是最难最苦,一天要打很多稀奇古怪的工,接很多莫名其妙的活,他也在耐心面对,虽然这是2004年的电视剧,但是他这种品质,是这些年这个社会共同缺失的一部分。有人说,生活是我们活了365天,还是我们只活了1天,重复了364天。我觉得,更多的现代人,是干了365天的活,而只活了1天。太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不知道明天为什么到来。等待阳光,等待黑夜。灯红酒绿的灿烂,眼花缭乱的天堂。马大帅的一路打工奇遇记,他化解了多少固执的顽石。因为提前退休自暴自弃的的高局长;因为没有选上省队自顾发疯打拳的王老板儿子以及最后让他融化了心的苏老太太。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所有这些,会发生,或者在这个时间上变成其他的形式一直在发生。生活不好吗?钱不够吗?还是子女不孝顺?就因为,我们始终也没有看清过自己。《死亡诗社》:遵循你内心的想法,永远都是你活着的证据。太多的人已经死去,太多的人无可救药。
    《马大帅》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荡涤了物欲横流。以慈爱和宽厚待人,即使吃亏,对的起自己,内心也是平静的。以人动情,以情动心,以心动气,浩然正气,无欲无求。

     3 ) 男人啊男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必须像两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致敬,因为这部剧,就是一个或者几个普通东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时候,作业写不完被妈妈骂,爸爸抱着个西瓜,来吧儿子看会儿电视,我哭着哭着就笑了。

    今天,拼凑一些零零碎碎的休息时间,独自又重温了一下,笑着笑着就哭了。

    男人,你是否和吴总一样,拥有一切却为一个人牵挂。

    男人,你是否和钢子一样,因为挚爱放弃了江湖、愁怨、打打杀杀。

    男人,你是否和彪哥一样,仗义疏财时胸怀天下,流离失所时又独自承受。

    男人,你是否和大帅一样,独自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你受的委屈却从未提起。

    这就是生活啊,无论你是富是穷,是显赫还是普通。男人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不管天塌下来还是怎样,都会跟你最爱的人强装笑脸,说一句“这就是命”,然后独自转身,永不服输,继续与你的命运抗争。

    这部剧就是赵本山的巅峰。

     4 ) 把故事讲真了就是生活

    上高中的时候学业很紧,知道这部剧火了,也听我妈给我讲过好几个剧中搞笑的片段,比如德彪吞灯泡,掉进下水井等等,哈哈一乐,也就过去了。

    很多年后,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又换了新工作。。。

    陪生病卧床的妈妈重看这部剧,也仅仅是想让病中的妈妈开怀一笑,于是才得以认认真真看了这部剧,才深深体会搞笑背后都是心酸。

    确实是一部喜剧,本山大叔何庆魁编剧对辽北大地黑土地上的小百姓的生活编写演绎的实在是真真切切,接地气。

    1,玉芬被牛二打伤住进医院,大帅边打工边细心的照顾,忽然想起两年前妈妈生病在北京求医,在宣武医院的病房楼外我和爸爸坐在台阶上等着探视时间的到来。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即是灾难也是患难与共。

    2、马大帅去干哭活,去世的老太太的儿女在屋里打麻将,雇礼仪队来哭,似乎这就是“孝”的表现。想起小时候奶奶家邻居去世,也雇了专业队来哭了一天一宿,只听到一个劲儿的打赏……

    ————————

    下面我想说说小翠。

    很多人看这部片子都特别讨厌小翠,面瘫脸,天天一口一个刚子,不管爹不管舅,全部心思都是刚子,是够讨厌的了。

    不过小翠才19岁,农村进城的傻姑娘。

    想一想年少的自己也像小翠一样是个傻姑娘,义无反顾的爱过,因为自己爱过的那个人也曾大半夜的一个人出去散心,也曾在梦中哭的稀里哗啦,也曾魂不守舍的度日如年……反正这一切,同为傻姑娘的自己都经历过。在那样一个年纪,那种心智,我可以理解小翠。

    ———————————

    再说全剧最大亮点范德伊彪~

    也许你会说这人真彪啊~

    但我想说的是他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爱情观,这不正是长大之后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吗?

    我们长大后,也憧憬着和一个自己看得上的人在一起,作为局外人我们都看的明白,老板娘桂英是最适合德彪的,但是德彪为什么不喜欢桂英呢?德彪在剧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再高点,苗条点,漂亮点,我不就不用费那事了吗。对啊,“高点,苗条点,漂亮点”这是多少人一直得不到幸福的原因呢?

    有多少成年人,不论你是做什么工作,有多大成就,多高的素质,不还是和德彪一样,在爱情里高不成低不就,无法认清自己,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人。

    —————————

    这是一部好剧,只有对生活有过最最真切的体会和琢磨才能写出这样好的剧。我很想念本山大叔。

     5 ) 人生行处事,未要论穷通。

    小时候看的是搞笑 现在看的都是辛酸

    正如里面局长对马大帅说:我要是有你这样的生活 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如此写实 如此真挚

    以后的时代里 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00后 怕是很少有能感知到

    用炉钩子烧炉子 下白水挂面的辛酸了

    生命即使如这般渺小无力 但剧中人物对于生活的恒久热爱与永不放弃 却使得平凡的生活如此充盈 闪闪发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马大帅做到了。

    相比他们的苦

    想想自己的困难

    有时还是过于矫情了。

    喜欢看这部剧,可能是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知道那种苦,那种不能停下来不能回头的苦。

    马大帅让我看到了爸爸的样子。

    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羡不哀,即使平凡,即使渺小,谁又能说这样的生命没有意义呢。

     6 ) 没有“乡村爱情”的日子里,我很怀念“马大帅”

    东北第一硬核神剧,15年后再看,依然很硬。

    东北第一神剧是哪部?很多人会说“乡村爱情”。这部剧里有太多可供解读的符号:“权力的游戏之象牙山”,“东晋门阀制度与象牙山四大家族”,“回不去的故乡与回得去的象牙山”,“象牙山村村民真·生活与假演戏”……

    2006年首播到上周第11季完结,这部剧连播13年,长盛不衰的命运也证明了大家对她的喜爱。有人说,这是东北第一神剧的开山之作。对此,我很不认同。

    【《乡村爱情11》时尚海报】

    早在第一部《乡村爱情》播出两年前,赵家班就拍过一部轰动一时的神剧《马大帅》,这部剧才是东北神剧的开山鼻祖。在《乡村爱情11》已经播完,新一季回归还要等好久的这段时间,重温这部东北第一硬核神剧正当其时。“马大帅”共播出三部,第一部最经典,本文主要聚焦第一部进行讨论。

    【电视剧《马大帅》海报】

    关于这部剧的神奇、硬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集喜剧效果和现实意义于一身,作品凝练度与批判性远超赵家班其他作品。《马大帅》讲述了农民马大帅、范德彪进城务工,想在城市立足的故事。

    此前,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影视剧寥寥无几,即使剧中有农民工,也都是无足轻重、非常缥缈的存在。另一部赵家班的电视剧《刘老根》则是以农民为主的农村戏,所以《马大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民工进城题材的类型空白。

    《马大帅》首次聚焦农民工群体,通过马大帅、范德彪在城里谋生计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关注到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比同时期不食人间烟火、卿卿我我的偶像剧更有看点。

    【和《马大帅》同时播出的《浪漫满屋》】

    剧集犀利地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露骨的讽刺,像文化局长的官场理论,不孝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却争夺遗产等,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乡村爱情》虽也贴合生活,但整部剧囿于象牙山这座村落,回避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对现实的批判远不如《马大帅》那般深刻。

    【马大帅讽刺官场理论】

    更妙的地方在于:剧集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出农民工生活中的种种无奈,经由本山大叔和范伟两位喜剧大师的精湛表演,剧集笑料频出。不管是范德彪吃灯泡,马大帅被小孩捉弄后误以为自己下蛋,还是马大帅当人肉沙包与职业拳击手比赛,替人哭丧被结婚的人打……看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好搞笑。

    更赞的是《马大帅》第一部仅27集,但情节连贯紧凑,全程无注水。如今,制片商为节约成本,一部电视剧动辄拍六七十集,剧情拖沓,和《马大帅》相比高下立判。

    二、经典范德彪。赵本山电视剧中的黄金配角是谁?东北F4?不、不、不,是范伟。

    范伟在《马大帅》中扮演的范德彪是东北最著名的虚拟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依然在辽北大地上流传,他的各种表情包也被粉丝们争相收藏,在微信中传递。民间有句话表达对范德彪的喜爱,哪怕没看过《马大帅》的朋友也一定听说过:“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万年范德彪”,可见范德彪演得有多神。

    【范德彪经典鹰抓挠】

    范伟在这部剧里的表演,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摒弃了舞台演员的浮夸,收放有度。舞台演员与荧幕演员的表演有很大的区别:舞台演员容易使自己的表演有“表演”的痕迹,看过本山大叔小品的观众都领略过他在舞台上的魅力,肢体动作、语言都比较夸张,逗得观众前仰后合。其实,这种夸张的表演方式是为了“提炼”——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有限的舞台表演时间内,要让观众迅速进入角色就必须高度“提炼”角色的特点,夸大角色的性格。

    但舞台式的表演并不适合于电视剧,电视剧根据生活编造,里面的人物趋于生活化,如果演员此时还在“提炼”、“夸大”,一方面观众会觉得假,另一方面长久采取这种方法观众也会厌烦,最终走向浮夸的境地。

    范伟在饰演范德彪时张弛有度,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既展现出范德彪的虚荣与自负,也展现出范德彪的讲究与仗义,让人们分分钟喜欢上这个人物。

    【得知吴总喜欢小翠后,范德彪体现了讲究的一面】

    范德彪几乎承包了《马大帅》中所有笑点,锋芒已隐隐盖过赵本山,也能够为“赵家班”的新人做表率。可惜范伟与本山大叔这对儿老搭档已分道扬镳。虽然,东北F4出山,但论演技的细腻与多变却远不及范伟。不管本山大叔多厉害,没有范伟的他总像是缺少了些什么。

    三、一部让人看哭的高级喜剧。高级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马大帅》做到了这一点。

    剧集尽诉人间酸甜苦辣,早年看不懂其中含义,只被“马大帅讨债”、“马大帅哭丧”等荒诞情节逗得哈哈大笑。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尝过社会艰辛后,再看这部剧却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搞笑的外壳下,马大帅其实讲述了中年男人的漂泊与无奈。

    【马大帅讨债】

    当年看剧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相信已能体会其中滋味,当我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彻夜加班,想多挣点钱却力有不逮时,恐怕最能体会马大帅的辛酸。

    【范德彪重新做回厨师】

    漂泊多年的范德彪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积蓄,连同村民们一起筹集来的钱,没脸见大家只得躲起来,为了生存,每天包着脸给人送煤气。屋漏又逢连阴雨,范德彪在小诊所里被误诊为绝症,他一个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哭泣控诉这个世界,很多人看到这里感动不已。

    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范德彪开着公司老板的豪车回到老家,村民们都来凑热闹,他在村民面前大肆显摆自己在城里混得如何如何好,还挑剔村长家的屋里装修太土、不够前卫。

    临了,魔幻现实的一幕发生了:所有人都要管范德彪叫彪哥,他奶奶辈、叔叔辈的人也不例外,叫完之后范德彪趁着酒劲儿,给父老乡亲们发钱,不一会儿功夫发出去3000多块(15年前的3000多块),以至于路上过收费站连过路费都差点交不起。这像不像一个典型的“北漂”、“沪漂”中年男的人生?一面阔气一面寒酸,一面魔幻一面现实

    好在,电视剧也给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怀孕的小翠嫁给了吴总,有了一个还算完整的家庭;范德彪虚惊一场并没有得绝症,回到桂英饭店继续当厨师,爱情也埋下了伏笔;马大帅因为照顾孤寡老人得了一大笔遗产,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文章最后,我们以范德彪的“男儿当自强”来自勉,范德彪虽然缺根筋,虚荣好面子只会忽悠,但他正直善良,特别正能量,虽然事业不顺,却从没向命运屈服,他家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男儿当自强——范德彪自勉”。

    【范德彪“男儿当自强”】

    范德彪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影子,“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生活总不尽如人意,但努力、奋斗的结果总不至于太差。

     短评

    搞笑中带着辛酸

    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写实的宛如纪录片,外人可能看起来很魔幻,但确是那个年代的东北。官场,混混,警察,底层百姓,鱼龙混杂,还有就是像彪哥这种有点牌面的“社会人”,宛如一锅东北大乱炖。戏里戏外,谁又是掌勺人?似幻似真,只不过是一场生活。另外,辽北地区第一狠人非我彪哥莫属。

    6分钟前
    • 佳佳布鲁根
    • 力荐

    这部剧真正写出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哀。 前几集范德彪借职务便利,把乡下亲戚都安排在了维多利亚广场工作。这里不得不说,今年捧回四项奥斯卡大奖的南韩影片《寄生虫》玩的招数,赵本山已经在2003年玩过了。 马大帅为了给玉芬交上医药费,四处寻活。一天时间内,他在葬礼上声嘶力竭地假哭、跟失意的拳击手练拳练到血流满面、假扮文化局干部安抚被一刀切的前局长……这才是真正的,真正的底层生活。 总体来说,语言辛辣幽默,东北方言较多,可以尽情学习。情节跌宕起伏,一集更比三集强。东方卓别林出品,必属精品!

    10分钟前
    • juicy
    • 力荐

    这个剧放现在100%被禁,你觉得魔幻,其实都是现实!

    12分钟前
    • J.Y
    • 力荐

    这才是赵本山的真正水平,这才是东北真正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才是赵本山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14分钟前
    • 老鸟菜五
    • 力荐

    讽刺现实的力度大了,所以央视不能播了。其实作为东北人我知道,赵本山只是真实呈现了出来,这就是东北,我很悲伤。

    15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成天“缸痣,缸痣”的,小翠这个角色实在是太TM恶心人了

    19分钟前
    • 离开的云天明
    • 力荐

    赵本山练拳这个设计很高级,看得出是常年浸淫小品的人才能写出的妙笔。

    23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辽北地区著名人,水库浪子,开原市几场著名恶仗的主打人,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总经理保镖兼保安部经理,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彪投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首席送气员,彪记靓汤总经理,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不吹不黑这是范伟的巅峰之作!

    26分钟前
    • 大猫
    • 力荐

    范伟真是个大活宝啊,他将他搞笑的最高水准奉献给了这部电视剧~~

    2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通俗却不俗套

    32分钟前
    • Dox
    • 力荐

    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啊,特别是范伟好搞笑

    34分钟前
    • 安好便是晴天
    • 推荐

    时隔这么多年回头看,仍然觉得故事很抓人很真实,忍不住花一晚上温习了一遍。看的时候比照自己当下的生活,总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东西,回头一想又觉得牵强。我想,我渴望得到什么,就会在戏里看到什么,每个人都会代入自己的经验,由衷的感动。

    39分钟前
    • 飞行电波
    • 推荐

    "人类迄今为止,只有两部文艺作品说透了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 。"掌声献给范德彪!!!

    41分钟前
    • 喇舌尊者白无瑕
    • 力荐

    三部里最好看的一部,也是最靠谱的一部。赵本山和范伟的表演都很精彩,就女角来讲,最喜欢王雅捷演的玉芬。

    44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力荐

    当年太火,彪哥承包了所有笑点。

    47分钟前
    • Monalisa
    • 推荐

    狂笑啊

    51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想让范德彪当我老舅

    54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超级烦马小翠的人设,不识大体,没有爱好,没有品味,整天吊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醒着找钢子,睡着还找钢子,脑子有坑?相比起来小云可爱多了。不过我很喜欢赵本山宣扬的思想:不论贫穷或是富有,社会地位低还是社会地位高,都应该踏实生活,老实做人,好人终究会有好报。

    55分钟前
    • 神猪尝百草
    • 推荐

    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大地范德伊彪~平常百姓的生活,欢乐中透着心酸~

    58分钟前
    • 钟钟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