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9

    主演: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李晨,曹海涛,刘威葳,高峰,罗京民,王往,王大治,范雷,王迅,王东栋,刘天佐,谢孟伟,左腾云,赵志君,王大奇,袁菲,江奇翰,李泓良,杜建桥,张衡平,宿宇杰,马云,何杰,白恩,柯志凌,曹操,吴有才,哈斯其其格,史航,邓宝,陈思诚,张衍,李京,杨在景,李博,刁海明,兰晓龙 

    导演:康洪雷 

    猜你喜欢

     剧照

    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3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4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5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7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8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9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2年,中缅边境有座叫禅达的小镇。时不时受到炮火袭击的地方,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他们是小太爷孟烦了(张译 饰)、军医郝兽医(罗京民 饰)、东北佬迷龙(张国强 饰)、阿译长官(王往 饰)、湖南人不辣(王大治 饰)等。他们只求有吃的死不了,如同活死尸。这时,师 长虞啸卿(邢佳栋 饰)出现了,他想利用这群散兵重组川军团,空降缅甸参加战争。但到达战场的小分队面对的却是已成定局的溃败。最后剩下的孟烦了一行人被逼退到四面楚歌的小屋里。外面是不断靠近的日本兵,危机的最高点,拯救他们的是自称团长的龙文章(段奕宏 饰)。  龙文章其人,由来不明,不按常理出牌,却奇迹地带领着孟烦了一行人渡过怒江,回到了禅达。等待他们的不是嘉奖,而是看守。而龙文章则被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团长,而是摘了军衔自己挂帅的中尉。就在大家都猜测龙文章凶多吉少时,龙文章不仅没死还被虞啸卿任命为川军团团长,但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漩涡……

     长篇影评

     1 ) 虞啸卿&张立宪——最后的贵族

    1进退维谷

    最后一个手榴弹即将担负让十几个炮灰光荣以免遭日军毒手的任务之时,救援团姗姗来迟。四个小时的总攻推迟了三十八天,炮灰们顽强幸存,用奄奄一息来蔑视那个隔江相望、出卖他们的师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就结束在南天门。这之前,信誓旦旦说“斩我民族头颅的,我砍他们脑袋”的虞啸卿师长虞大铁血,在诸多观众眼里迅速蜕变成用炮灰团铺垫自己加官晋爵之路的官僚。
    这还不算,原本精忠于他的张立宪,号称小虞啸卿的冷兵器,也因在困兽之战中被毒气毁容,开枪自杀。碎嘴犬儒孟烦了心知肚明告诉我们,他不是死于自己的面子,而是失去了信仰。

    虞啸卿,十七岁即能率乡众剿灭三倍于己土寇的才俊,以屈平子岳武穆为精神标杆,说“仗打成这样,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永远把自己挺成一杆旗帜,就为厉兵秣马在南天门与日寇决一死战的鹰派少壮军官,怎么这么轻易就出卖了自己的良知?
    而主角龙文章,炮灰的神圣光芒拂之不去,永远抢占了洞察先机和悲天悯人的制高点,变成不朽的、唤醒国民意识的传奇。

    心里堵得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不是因为太喜欢邢哥这位演员,所以拒绝相信他的角色是个小人?而虞师制服再笔挺皮靴再锃亮,一样受制于人,一样钻营投机,不过是为了吸引花痴的草包?
    电视剧被迫砍掉了十五万字的剧情,所以要找来原着补充。
    书里,收复南天门后,虞啸卿告诉龙文章,可以壮大他的炮灰团,然后北上去打红脑壳,建功立业。红脑壳是指共产党队伍。而龙文章显示出极大的政治正确,拒绝内战,宁死抗命。孟烦了劫狱时,从精锐倒向炮灰的张立宪更是配合默契——他的信仰不再是虞大铁血,早就转向了“带他们回家”的龙妖孽。龙妖孽不但逃脱了制裁,还自杀得很有创意。再后来,解放战争,自裁的自裁,投诚的投诚。
    更堵得慌了。我喜欢的角色不是轰然倒塌,堕入泥淖;便是从水晶变成人间烟火,自甘泥土。这么说来,电视剧还是厚道的,结束在枪口一致对外。然后甲子轮回,阳光下平淡又美好的生活。

    虞师与小精锐,这两个角色自创作出来,有了那么多铺垫,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就不该受作者的摆布。非要让他们急转直下一日千里,并不能服人,至少,绝对不能够服我。

    2妖言惑众

    作为曾中兵毒很深的突迷一分子,在士兵突击的贴吧里就“《士兵突击》不真实”这个问题还跟自称是“某部队大院女少校的老公”掐了一晚,坚决捍卫《突击》,甚至被网友当作了现实版的老七。那时只缘身在此山,狂热到疯癫,终究不是平常心。现在呢?两年时光,仍然觉得《突击》好,却不再那么狂热,退一步海阔天空后,喜爱源于它的真水无香浑然天成,有一股真诚的精气神贯通,是否符合真实军营,已经不重要了。
    欲罢不能地追踪兰九厮的书,《零号特工》、《生死线》——浴血抗战的背景,灵动鲜活的语言,飞扬跳脱的人物,好看,读得酣畅。可阖上书,再三再四琢磨,总觉得一股妖气弥漫,武侠味十足,过瘾之后不踏实,而且,接二连三的人物总是用似是而非的语言,淹了一片又一片。
    得知康师傅兰九厮踢开《隋唐》,要精心打造中国远征军背景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自然高兴。那段惨烈的征程得以重见天日了,万千舍身报国的英灵终该在天有慰了。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又能看到《突击》里的纯爷们摸爬滚打。可是,一想到兰九厮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妖,竟有些……不寒而栗。
    熬到《团长》时代来临,先看了《团》上,追完了《团》剧,再补完了《团》下。
    原着翻的七七八八。的确,哀鸿遍野,满目苍凉,家国沦丧,尊严无存,溃兵的命运贱如蝼蚁。可是,我又陷到等待戈多式的对话里,陷到孟烦了阴晴不定的贫嘴里。跟着孟烦了的情绪走,倒很容易进入他的心境,所有那些高高在上的,都在装,都扯淡。尤其那些端着架子的虞师精锐。
    电视剧无疑还是有很多抓人之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从和平年代军营穿越到抗日缅北站场飙戏,不再是激昂的“不抛弃不放弃”,而是争取不饿死不病死,在和血的泥里挣扎,挣扎出炮灰的尊严。让炮灰们觉得有了尊严的,把泥巴素成人型的,正是妖孽龙文章。
    很多人爱死了这个妖孽,不用说有文化的没文化的炮灰,还是眼高于顶的正规军精锐,要么折服,要么被牵着鼻子走。这妖孽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带领炮灰们重拾精神家园,让事情是它本来的样子。相比之下,正规军色厉内荏黯然无光。典型如虞啸卿,空谈牺牲,巧取豪夺,南天门一役大大地对不起二百炮灰们。
    可我要说,够了!虞师精锐,不欠你们谁的!大家都是炮灰!

    3霸者孤独

    我还是想从兰九厮的八卦连环掌里摸几条脉出来,为该有的挣回荣誉。

    ——虞师是嫡系还是杂牌?
    印象中,虞啸卿应该是黄埔毕业,天子门生,似乎是嫡系,但这只是暗示,并没点明。他刚出场时是团长,还要自己捞兵源,招的兵未及开战便损失大半。经南天门阻击战后,他升任师长,加上炮灰团才勉强够一个师的建制。说起来是挺寒孱的,根本不像嫡系。
    虞啸卿出身将门,父亲还是军届高层,如果结合下历史,虞的原型很可能借鉴了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侄子。南天门攻坚战基本上取材惨烈的松山战役,而正是何绍周的副军长李弥,耗时数月,用6:1的巨大伤亡才啃下来的。
    唐基作为虞啸卿的父执辈,在最后关头提醒虞不能因小失大,要通盘考虑,虞家军挣到今天地位不易云云。结合何绍周的身份背景,就好理解了。何应钦虽然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但曾两次得罪蒋委座,而且远征军时国军各派都在争夺势力,暗流汹涌是肯定的。所以黔军出身的何应钦比较谨慎。
    所以虞家上下也很谨慎。虞师貌似嫡系,实则领了杂牌的待遇。杂牌,就是炮灰的命。也要自己攒家底。
    所以,对于怒江对岸身份不明的一撮溃兵的请求,虞啸卿只能支援半个基数的炮火,“这还是拿兄弟们的血偿你的临终之怨”。豆饼大喊炮灰团是后娘养的,迷龙也一语道破天机:“虞啸卿你也是后娘养的!”

    ——虞师是将才还是草包?
    麦师傅评价虞啸卿:又狂热又迷人,年轻的凯撒。上峰钧座夸他:东方的巴顿。巴顿者,铁血豪胆,谙熟装甲机动,战术要诀为进攻进攻再进攻之二战名将也。潜台词是,不会玩政治。如果说上峰是要通过褒扬虞师来牵制他,那麦师傅没必要在别人面前恭维他。
    实际上,喜欢实事求是的外国高参对于远征军中师团一级的军官都有微词,评价不高。虞啸卿十七岁即有战绩,又是一步一步从连长这样下级军官拼出来的,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战功在手,洋高参们肯白奉承吗?
    但是,连怒江水文都掌握得极其精准的虞师座,居然没有情报概念。龙文章报告对岸的村民说大量民夫被日本人抓去修工事,认定南天门内部有暗堡,而非山头上的一点障眼法,虞啸卿居然对这样重要的情报嗤之以鼻。这符合这个人物吗?

    ——虞师为何不能如约增援炮灰突击队?
    说虞师出卖炮灰团,弃突击队于孤险而不顾的,难道都对他为了增援南天门不惜闹哗变而选择性失明了吗?即使他不被架空,“攻击立止”的死命令在先,唐基的循循善诱句句点穴在后,放弃增援也不能说是他丧失人性,坐视不救。
    《孙子》早云,
    ——为将者,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为将者,需役物而不役于物。
    战时不拘泥常态,为将者也不可等闲而论。在南天门这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一个师的行动势必要在军内甚至集团军内调遣,同其他部队协同配合。作战计划的推演改动,无一不需时间。所以,即便早有若干次大雾符合渡江条件,也得等待完整的作战计划出台。没有后援的进攻是无意义的,无异于自杀。
    而且,跟岳爷爷比攀升迁,远非虞师之愿。让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更广阔的天地,尽逐日寇,捍卫家邦,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虞师的妥协,并非从单纯的武人师长向唐基靠拢变成官僚,而是他最终坚定了自己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即使眼睁睁地看着袍泽弟兄,他敬重的炮灰和心疼的精锐随时灰飞烟灭,也只有按捺住渡江的冲动,独自痛苦。
    如果硬要把虞师的铁血说成冷血,那么,以下又如何界定?同样二战时候,英军截获德军要轰炸历史名城考文垂的作战计划,为了继续麻痹德军,隐瞒英国已经掌握德军密码的消息,丘吉尔决定不通知考文垂,任其自生自灭。这招苦肉计,当然造成了重大平民伤亡,古迹建筑荡然无存。但破解密码得以保密,加快了结束欧洲战场的进程。

    ——张立宪是忠诚还是背叛?
    康师傅一再强调,晨儿扮演的张立宪是最忠诚的人。“九•一八”那年,这娃豆蔻年华便决然弃笔从戎跟随虞连长抗杀日寇。他那道从锁骨斜过胸膛的骇人刀疤,连孟烦了看了也坦言,受到如此致命伤是怎么活下来的。这样的伤,只能来自和小鬼子刺刀见红的肉搏。
    跟了虞师十年,寝食同步有难同当的十年,对奉若父兄奉为圭臬的虞师之外在内在都极谙熟,早就达到了心领神会。忠诚,是张立宪浸入骨髓的本能。
    电视剧里,张立宪“信仰破灭而自杀”,其实这是原着中何书光的死法。何书光也崇敬虞师,但他没有十年的时间打磨,和虞师也没有那么高的契合度,如此还说得过去。安在张立宪身上,就是生搬硬套,就是刻意为之。士为知己者死,张立宪有这个觉悟。忠诚和信仰怎能因一次失援就破灭?
    书里,张立宪居然为了配合孟烦了救龙文章,不惜铤而走险枪口顶上虞师的头。难道,他忘了他的师座是怎样骄纵他们宠溺他们一干小铁血,他忘了他的师座对他说:“你哭什么?我死了,你要么冲上去,把血流干,要么回家讨老婆,看家国沦丧。”……
    敢在毒气蔓延时摘下防毒面具,只为抢占先机端掉敌人鬼子的火力点,减少己方伤亡,有这份勇气胆魄的冷兵器,绝无倒戈可能。

    ——龙文章是天才还是妖……怪?
    龙文章是短兵相接的天才。虞师动问,在哪学的打仗?
    看了太多死人,一直打着败仗,就会了。孟烦了批注:这个道理,炮灰们都懂,而精锐之首虞师勉强略懂。
    龙文章嘴里说出来的军旅经历,从烂得拔不出来的臭名昭着的守备团,到何健的“生背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和中正训导,害死多少人”的军官特训班,到各种说不出口的垃圾部队,管鞋垫袜子的军需中尉,确实是没有机会真正学习打仗。
    但是,这个跟孟烦了们几乎前后脚被空投到陌生缅甸的人,能够迅速对英军的动向、日军的动向及所有战场形势了如指掌;还火眼金睛,知道烧着的房子里是没用的缅锦,爆炸的仓库里是英军的弹药库。
    他带领一群饥肠辘辘缺枪少弹惊魂未定的杂碎,干掉优势之敌,接管了机场。他的战术用语又准确又花哨,冥冥中,用先进的战术歼敌数次。身先士卒,他不怕,他死不了。
    他用断子绝孙的方法打反击。南天门,划拉来的千余散兵游勇,不经训练就能配合娴熟,从山下攻到山上,击退十六次强势进攻。而敌人,兵精粮足,火力凶猛,绝不只是斥候小队,但是,遇到了妖孽,就大打折扣,自认倒霉罢。
    他懂城市巷战,快速反应能力极强,在护送大宗物品与老弱穿林渡江的同时,还能游刃有余地袭扰日军。
    他还懂野外侦察,非常精专,一个人标定了满山的火力布防,摸遍了山内干坤,甚至反斜面两道防线布置的超强火力。单枪匹马完成了历史上两个精锐连队消耗殆尽才能换来结果的工作量。他趴在黑暗中是怎么知道的?
    师团级的防御指挥,他也懂,还不只略懂。沙盘推演,凭你是谁?擅长攻坚的,空地协同的,人海战术的,统统都灭掉。你越是科班出身越是职业军人,越灭你没商量。
    至于偷袭式的特种作战,那是他的强项。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A已经附体啦,把精锐和炮灰混成一块儿堆削南瓜何乐不为?

    ——安逸有罪?
    川军团江防被突破,虞师怒来过问,龙文章说可以慢慢来,给新兵操练的机会。而且,能够放几个无伤大雅的鬼子进来更好。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爱安逸的人是可耻的。引进鲶鱼效应,连百姓都枕戈待旦,如此全民皆兵,人人都晓得积极防御。
    虞师说这是草菅人命。这种自杀式的练兵,是以平民伤亡为代价的,直接牺牲掉百姓。这是军人之耻。确实也造成后果了。镇上百姓有被流寇杀掉。
    但孟烦了的总结是,此举又成全了虞师主力。他的团座龙文章太慷慨。
    所以,炮灰们,龙团座从来不轻视生命,从来不拿别人当炮灰的,对吧?

    ——《兄弟连》还是《惩戒营》?
    美国的兄弟连,带了豪华的装备补给空降到欧洲去扮演救世主。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市场花园行动还让破釜沉舟的德军痛揍一顿,连惨胜都不算。
    与其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打造中国式《兄弟连》,还不如向俄罗斯的《惩戒营》靠拢。
    二战之于我们,是抗日战争,之于苏俄,是卫国战争,背景和苦难都更相似。《惩戒营》讲战争,也讲人性,但不贫嘴。
    何为惩戒营?“苏联时期,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人)去惩戒营。苏军的另一个兵源是战俘,随着战争的进展,有相当数量的苏联战俘被解救了出来,通常他们会被送入有NKVD秘密警察负责的‘甄别营’以审查是否犯有诸如和敌人合作的罪行。2004年,俄罗斯以此为题材拍了几集电视电影,讲述在惩戒营中受惩戒的军人的故事。影片描述惩戒营中的军人们无名的战功和兄弟般的情谊,通过这些惩戒兵的悲壮命运,反映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艰难时期的生活。”
    这些受惩戒的官兵,胸前是德国纳粹的刺刀,背后是秘密警察的刑讯。某个士兵对战友说,你见过这么坏的国家吗?折磨自己的人民。
    这些可怜虫,比我们的炮灰还炮灰。但他们不低迷,不贫嘴。要去打仗了,队伍走起来了,要唱歌鼓舞士气。有人嚎起下流小调,队伍里《神圣的战争》立刻压盖了那个小调,每个战士都在唱,像战士那样唱。
    为什么拿来比《我的团长我的团》呢?因为里面都出现了宗教人士。《团长》里有兰九厮好友鹦鹉史航客串的世航大师,《惩诫营》里有一个东正教神父,也扛起枪来追随炮灰团。

    4贵族精神,一去不复返

    兰编在电视节目里说,他希望观众在《团长》里不光看到战争,而是看到有趣的故事,看到小人物也有自尊,看到信仰的交锋。
    信仰的交锋?需要我们自己脑内补完。
    龙文章用“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迅速收拢了溃兵。
    他通灵,“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龙团座信“谨慎”,或者不信。虞师一语道破:“你知道在缅甸一个人活不下去,所以拉上一群人。”
    “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同样的话,红色小书虫激情澎湃地呼喊,却让龙文章感到羞腆,只能对小书虫饱以老拳。
    “答案不该是个死啊……”在麦师傅洞悉了抗战艰辛,批评高层只顾着推诿和利益交换后,龙团座想给整个民族赎罪。
    这个人,就是专门来把一句句的醒世明言拍在如孟烦了的我辈面前的哲人吧。
    至于精锐们和炮灰们,他们只交流拳脚,不交流信仰。
    龙文章说自己扛不住了,人人都信虞大铁血,信的人是有福的,但他不知道该信谁。
    如果虞师象征某种信仰,那么他被扳倒了。信仰他的人不再信他。因为兰编要嘲笑这种信仰的无能为力。所有人都该聚拢到龙妖孽的刑天旗下。
    哪里有信仰的交锋?只看到信仰的自戕。
    天降大神龙文章,既洞察一切又天赋异禀。所以,他是下凡的救世主。
    有人说,龙文章这个角色是寓言,是批判国人皮袍下的“小”,是点醒国人的无动于衷,是振奋民族之心的。我倒觉得龙团座太玄幻,失真,连带着整个故事都缺乏应有的厚重,他和孟烦了海量的扯皮斗嘴充斥着伪命题的肥皂泡。

    回到第一部分,关于虞啸卿和张立宪,以及他们身后的半壁江山。
    虞啸卿这个人物,经由邢哥佳栋内敛深沉力压千钧的演绎,内涵更丰富。眼中时时流露出的坚毅、悲悯、隐忍、决然、无奈、担当,全部都是虞啸卿的一部分,是他铁血标签下的真实。
    人们说,虞啸卿陷害了炮灰们。我还说,兰孬编陷害了虞啸卿。好吧,是我居心险恶了。
    虞啸卿的是非善恶究竟如何化解?从媒体采访邢哥的言语中可得其精髓。

    问:关于正规军,有一些反馈,没有参加三十八天坚守南天门的精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被理解的。
    邢哥:不被理解?不被谁理解?不被大众理解?No,No,No,大众是谁,大众是一个一个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人,不,这不存在理解不理解的问题。每个人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得出的结论和作出的评价,并不是那个东西就是那个样子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评价为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认识最正确,但其实不是。你的认识绝对不是事实的真相,绝不是。我有一个理解,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冲突,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那个东西是对的,冲突就是这么来的。
    问:感觉虞啸卿在唐基面前总有一种无力感,相对孤立。
    邢哥:相对被孤立的,这个孤立不太好说。任何东西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它就是好的,它跟环境有关,要是单纯拿出一个东西,没有好没有坏。就像太极,我是这么理解这种关系,不见得就是不好的,因为没法孤立地看待,没法说“好”还是“不好”,没用道德层面来评价,只是说在那个时候,把虞啸卿放在那样的境地,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受。任何事情把它放在什么样的环境,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它都是活的,不是死的。虞啸卿那样一个拿子弹作比喻的人,那么精良的一个人,头脑到身体到各方面,都是非常棒的一个人。这戏里所有的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个(竖大拇指)。人无高下,无优劣之分,只是处在不同的境地之下。

    还有张立宪。
    才二十四岁的孟烦了不得不感叹:二十七岁的张立宪真年轻。康师傅也说,张立宪是年轻的,美好的,锋利的。年轻是因为心无杂质,是在对日寇的无数次搏杀中,仍坚信追随虞师能为吾土吾民收复失地,不抛弃不放弃。但是,无论电视剧还是原着,这个小虞啸卿的两个结局,都不该是他的得其所哉。
    为什么?
    因为虞啸卿和张立宪,他们本该是优秀的象征,会走路的刀枪剑戟,以拯救国家为己任,为捍卫脚下的土地向死而生。有军人的表,有军人的里。那种精神上的洁癖打造了稀缺的贵族气质。
    尊崇贵族精神,但绝不是要轻视草根和炮灰。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尊严,尊严属于每一个人。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所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都是崇高的,都会在我们后人心底留下一座碑。

    原着一直弥漫着这样的情绪,龙文章、孟烦了对虞啸卿、张立宪其实是羡慕到嫉妒的,天然的差距永远横亘着。于是嘲讽,“去你大爷的虞师!去你大爷的精锐!”藏在龙、孟后面的兰编就行使霸权,无限拔高一边,自然贬损另一边(《士兵突击》里就露端倪了)。凡是完美的,势必打压。于是在《团长》中把以虞、张为代表的贵族精神拉下神坛——看,你们崇拜的虞大铁血也就是尊泥胎,外强中干,刻薄寡恩,草菅人命,不过是个禄蠹;看,你们这些自恃精锐的冲动分子都是些半熟少年,随波逐流,固执己见,不能成器,只知道盲从。
    也可能在当下,有太多的人“不愿意承认世界上真有一种信仰是完美的人以身作则出来的”,他们认为那叫“装”,他们认为贵族精神就得灰飞烟灭。
    救世主不“装”,救世主玩妖孽。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那些脚踏实地目标明确坚守信仰的人,无论贵贱,才永远是脊梁。

     2 ) 真正的结局是在第33集

      一场真诚的梦:为何说《团长》真正结局发生在第33集   《团长》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梦,是主人公孟烦了的梦,或者说是编剧的梦,甚至是我们这些探寻历史的人的梦。      这并不是笔者本人最先提出的观点,但经过整理后,我发现了被隐藏的一些很深刻的东西。最初的简单想法我曾发表在百度贴吧中,不想却受到热烈反响。很多朋友不断补充,逐渐令更多隐藏的细节浮出水面      首先要明确——真正的结局发生在第33集!      有些人认为,“沙盘推演”这场戏情节拖沓,现实与想象不断穿插,是整个电视剧中最混乱的一段,完全应该删减。事实却恰恰相反,“沙盘推演”这样戏是全剧最核心的精华。没有“沙盘推演”,《团长》的一切都将没有存在的意义。      要看懂《团长》,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若干历史事实!      第一,作为南天门战役的原型——松山战役,发生的过程并不是剧情主线所描述的那样,反而和沙盘推演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团长龙文章的结局都是死,只不过在孟烦了梦境中,是实现“奇谋攻克南天门”的愿望后死掉的(小说情节)。但在隐藏的“史实”剧情中,真正攻克南天门(松山),应该是虞师被打光后,又几乎打光了两个师才实现的(真实松山战役的进程,剧中也有“虞师先攻,两师侧应”的情节),这才是遵循史实走向的故事进程。整个滇西会战期间,并没有发生过类似“奇谋攻克南天门”的事件,这段情节应该只存在于龙文章未遂的计划,以及孟烦了的想象中。      另外,在接触和整理一些远征军老兵的往事回忆时,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现实与梦境,体验与想象,亲历与传闻时常混淆。老年孟烦了正是这些远征军老兵的真实写照。孟烦了的姓也是一个提示——“孟==梦”。      全剧结尾,老年虞啸卿在众人陪同下进行祭奠,并说出了一句解开谜局的话。      揭开这一切的关键“钥匙”出现在最后一集,老年虞啸卿在陪同的一群人前说了一句绝对真实的话:“我那个师啊,打的人一个都没有啦。”——全师打光的事只发生在“沙盘推演”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第33集以后的剧情都是孟烦了的梦,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可见,这把“钥匙”是解开梦境的关键!      在第33集以后,还发生过一个充满玄机的剧情——郝兽医在心智迷糊中不停地找钥匙。找的什么钥匙?如果这段情节已经是梦境的话,这把钥匙仅仅是属于郝兽医的吗?孟烦了随后就说到:“钥匙在我这里!”这段剧情并非心血来潮的安排,可以认为是对第33集以后的一个重要提示,提示我们寻找破解梦境的“钥匙”。      这个故事隐藏了一个真正的“史实”剧情,即按照真实的松山战役改编的“史实版攻打南天门”,也就是沙盘推演描述的一切。在沙盘推演的“想象”中,阿译开枪自裁前曾说:“团长那天就被被师座砍了。”这揭示了第33集隐藏的重要剧情。在整篇故事里,龙文章是扭转历史的象征,而虞啸卿亲手砍去了扭转历史的希望。最终,川军团和虞师在虞啸卿面前,遵循“史实”全军打光,只有受伤的孟烦了和虞啸卿幸免。      第33集的沙盘推演结束后虞啸卿、龙文章同时昏倒作为中断,直到第43集结尾才最终回到“史实”剧情,孟烦了在纪念碑前看到了虞啸卿。中间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是孟烦了自己的梦。      或者说,整个故事都是孟烦了或者编剧本人的一场梦。      这部电视剧的镜头里,不断出现未来与过去、现实与虚幻的交插——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沙盘推演”作为“梦中梦”才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龙文章的一句话:“我想让所有事情都变成它原本的样子。”原本的样子是什么?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样子,也许是编剧本人,或者是远征军老兵,或者是每个抗战的将士,也是我们当代人心中所怀的希望和梦想!      孟烦了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明知道不该有还在想,我们想胜利!明知道死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输还在想胜利!”      编剧只是通过孟烦了,这位已分不清梦境与真实的远征军老兵的回忆,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个“原本的样子”,重新描述那一段悲壮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尽管情节是虚构的,甚至是和史实相反的,但却真诚地反映了一切,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套用“真实”。      我相信,99%的人不会真正看懂《团长》隐藏的寓意。但把“全部看懂剧情”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志,是没有必要的。这个作品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看穿作者充满悬疑的剧情,也不是让我们去品评武器装备的细节,更不是让我们去谈论角色的英俊或是肮脏,而是提醒我们去记住抗战中曾发生过的那些事,记住为胜利付出牺牲的人们!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这故事当中,有你,有我,还有他,让我们记住吧!记一辈子!(凤凰网军事频道专稿 )   

     3 ) 因为你们,我愿意相信天堂(A篇)

    前言

    很久没有看书看哭过。
    记得当初进团团的贴吧,把精品贴找出来一个一个地看,生怕自己漏过了什么导致终生悔恨。到现在基本上把精品贴都看光,书看了两遍顺便做了点小笔记,反倒没了写点东西的激情。
    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光看剧就已经哭过的我,在看到那些结局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特别是阿译死的那段,眼泪一直掉一直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这不是童话,不是许木木的那种伊甸园,遇到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成才也是好人OTZ),只需要不放弃不抛弃就万事OK。这里是战场,249这个妖孽一步一步地扼住我们的咽喉,问我们,你为何存在,你为何奋斗,你为何哭泣,你为何活着。
    很疼。说实在话,看到很多句子心有种被捅了的感觉。
    但龙文章,不对,死啦死啦说,不疼,就啥都没了。所以我宁可疼着。



    郝西川
        
    ——老头子五十六岁,或者说,才五十六岁,就被我们不客气地称为“老头子”和“老不死”。他是我们中唯一的医生,没人知道他算医官还是算医兵。做老百姓时匆匆赶往战场救助伤兵,然后被伤兵裹挟进溃军大潮,套件军装便成军医。他的医术很怪,三分之一中医加三分之一西医,加三分之一久病成医。他从没治好过任何人,所以我们叫他兽医。

    这就是郝老爷子的介绍。一出场就伴随着杀猪般嚎叫的郝兽医。面对着被伤痛折磨的娃们,他也许只能做到这样,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我们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一个好人。在这个世界上作一个好人可能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而在当时那个命若秋蝉的战争年代,去做一个好人更容易遭到天怨人怒。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在兽医那里得到过救治,但所有人几乎都不领他的情。因为在他的“医术”下死了太多的人。
    其实大家都没有错,那么多的悲伤,总要找个借口去埋怨,烦啦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那些死亡怪不得兽医,但他们还是掉转了枪口,用“兽医”这样一个称呼去呼喝一个医生。这何尝不是一个善良人(即使是一个不合格的医生)最大的悲哀——时刻被提醒着自己的无能为力。
    孟烦了得知要改编的消息去找兽医,他竖起一块死人的牌子,张保昌,赤峰的娃。在兽医的眼里,也许所有人都是娃,死于战乱、饥饿、绝望、贫穷和自己的无能。能多救一个就是一个,可他送走的人远远比救回来的人多。即使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临终时握住他们的手安慰,在他们死去的时候送上一口饭,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明明自己是个医生。
    他把孟烦了心里的花花肠子看了个一清二楚,用老年人特有的语气叹息着,说才二十四,就跟人比烂了。语气里都是无可奈何。他制止了别人用草根欺负豆饼,在战场上看到敌人中枪明知道那个人听不懂中国话还是叫他捂着伤口,等自己的医生来。他在战场上爬来爬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明知道那些大抵都是无用功,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临终的时候他握着孩子们的手,给他们上路的饭。为自己骗了康丫耿耿于怀。在审判龙妖孽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他哪错了呀;在孟烦了跟他扯歪理的时候说,不对,不对。
    孟烦了给他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从医,三年乃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是伤心死的。”

    “我已经这样了,这辈子啥也没做成,你们还要这样吗?”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这是怎样一种无可奈何啊,用这样的语气说出来,痛彻心扉。
    他已经老去了,只不过因为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们才一路从陕西走到缅甸边境。
    那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作为一个医生,无能为力地看着眼前的孩子们一个一个死掉;作为一个父亲,痛彻心扉地送走眼前一个又一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娃。
    他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叫牺牲,他也知道什么事对错,虽然他已经苍老。
    然后他死了。死在日本人的炮仗之下,引燃了整个炮灰团的战意。
    克虏伯用着平日里想象不到的数量的炮弹,把那门打消了善良、悲悯、无能、软弱、坚强、世故、天真的九二步炮轰击得灰飞烟灭。

    整部电视剧,最有仪式感的葬礼就是他们夺回兽医的遗体。
    他们用绳子吊起兽医,然后仰起头看着他。他成了一个十字,仿佛升入天堂的一个老天使。
    整个团,再也没有什么人,能让你像明灯一样得明白,死的时候有地方可以回,有个人像父亲一样地握住你的手,帮你挖坑,把你下葬,不用担心身后事。
    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父亲。
    死啦死啦说,他是我最怕的一个人,因为我烂得没脸见他。
    于是整个炮灰团都疯了。

    如果说郝兽医也是一个符号的话,那么兽医代表了中国传统中“家”和“父亲”的概念。他是个老好人。用孟烦了的话说,就是他从不恶毒。而这样一个人是不应该这样死的。
    他就应该像任何一个老人一样呆在家里,有儿子媳妇孝顺,跟邻居家的老人唠唠嗑抽抽烟。
    他不应该在战场上看着孩子们流干最后一滴血,再收到一封儿子已死的通告信。

    他的死是他们欠的债。
    即使是以死来还,也不得不还。

    因为那个父亲说,不能和人比烂。
    因为那个父亲告诉我们,“我已经这样了,这辈子啥也没做成,你们别这样。”

    迷龙
        
    “幸福的人,坚强的人,自由的人,宽广的人,活着的活人,为了不看见你们,我宁可挖掉自己的眼睛。”
    这是孟烦了在离开那对“奸夫淫妇”之后的感想。说句没出息的话,我又被这句话搞得痛哭流涕了好一段。迷龙应该符合了上面所有的形容词。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迷龙,带着生命的全部活力,用一把谁也不知道结果的骰子,把自己送上了远征军的战场。
    开始整编的时候他不同意。他叫他们过了他这一关再去削鬼子。十一年来的溃败让他再也不想相信他们还能举起枪,还能胜利。他囤积着最紧俏的军用物资,成了那里的土霸王。
    可这土霸王到底还是被“有鬼子可以杀”这样的句子搞得心神不宁,于是和一群人大开打戒。他在和自己较劲,能打赢几乎所有人,一波又一波上来的想去打仗的弟兄们,却打不消自己内心隐约的希望。十一年,整整十一年的流亡时光,他怎么可能不想起东北,不想起家乡。
    他也许不知道大义应该怎么说,但却无疑明白人应该怎么做。所以才用一把骰子搞定了人生。
    曾经看一个人的文,觉得心有戚戚焉,说,像死啦烦啦这些想太多的人就是249拿来虐的,而许木木迷龙这些不想太多的人,总会被给予良好的命运,不但在路边捡了一个漂亮老婆和一个可爱得不得了的儿子,还靠赌气得到一套大房子,顺便还弄到了很多银元。我笑得一塌糊涂。
    他不懂得什么叫壮怀激烈,也不懂得什么家国大义。他觉得虞啸卿实在是“装犊子”,却不可否认在看到那些武器和听到那些壮怀的话时,内心的动荡。
    他只是恼怒自己的家乡被鬼子所占领,顺便对自己的十一年流亡生涯怀有激烈的义愤。
    他的骰子扔出来,说自己输光了一切,只好出来打仗,哪怕跟自己的家乡是两个方向。我一直怀疑他的骰子是不是只是他用来搪塞自己想法的一个借口,不好意思直接说,于是用骰子完成自己瘪犊子的一厢情愿。
    他天天揍李乌拉,那是他身边唯一一个东北佬。他恨他,欺负他,却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给他吃的,在他临死前细心得照顾他,像背着整个东北。
    就是背着整个东北,整个家乡,整个流亡的十一年。
    他有多想家乡,就有多想胜利。
    所以他才那么服死啦死啦,因为他能给他们胜利,许诺带他们回家。

    迷龙身上带着一种生命的野气。他放荡不羁,不服管教,却能在众人都无能为力的时间段里造出一具棺材,娶到一个老婆,顺便得到一个儿子。他从来不去想那些所谓瘪犊子的玩意,他想要什么就是想要,想做什么就要去做,带着喷薄的生命力,像朝阳一般光芒四射。他终日哼着那首实在算不得高雅的二人转,给雷宝儿用子弹壳做玩具,在家和国之间来回奔忙,从一边到另一边,哪面放下都是万死莫赎。
    他喜欢上官,就去做棺材;他想要房子,就去死缠烂打;他喜欢雷宝儿,就贱兮兮地去讨好。他知道自己的修为,用尽手段地给家人一个家;他也挥霍掉钱财和弟兄们一起吃芭蕉根,只为了帮他的团长换来一个团应有的装备和人力。
    “他有野猪的凶猛,豹子的敏捷,熊罴的豪雄和灵长的智慧……我多想这样使用我的生命。”孟烦了说。
    他也失望,但“他不再愤怒,不再向我们所有人挑衅,他有了答案”——打回去。即使是两个方向。他说要过日子就是几个字:我认,我敢,我想。我不讨价,我不还价。直线的思维,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汁液,像那具为了未来而造的棺材。

    迷龙老婆说,其实迷龙不想打仗。我信。
    比起拿着马克沁,迷龙理所当然地适合唱着二人转胡闹,把自己的头揉进老婆胸前,把雷宝儿放在自己的肩头,锅里炖着猪肉白菜和粉条。家和国的概念,在他的眼里,就是被日军占领了十一年的东北和有着一张大床的禅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不是不渴望安逸,不是不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老婆孩子平淡度日——但,家国沦陷,国难当头,岂容坐视?这不是虞啸卿张立宪他们的豪言壮语,也许迷龙的心里没有一个少年中国。但他在缅甸的木头房子里喊出的震耳发溃的“东北以后要是姓日,你就给我开不开!”的句子,把他内心那点心思,出卖的一干二净——他心里一定有那样一个东北,可以听孩子喊爸爸搂着妻子唱着二人转,没有那帮瘪犊子小日本。

    最后迷龙死了。击毙一个长官的侄子,葬送了报销了那么多副射手的迷龙。
    死啦死啦亲自执行,仿佛一场闹剧一般结束了迷龙没完没了的“哎哎哎”。于是那些幽默和搞笑,那些浓烈和勇猛,就这么结束在一声枪响之下。
    他说骰子是单,但谁也不知道真假。

    我们只是知道,有一个叫迷龙的痞子,或者一个叫迷龙的汉子,再选择的话还会做相同的选择。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这条迷失在边境的秃尾巴龙——“不得过”。

    阿译

    长官林译,出生于上海,上过军官训练团,懂旗语,拥有一堆来源诡异且无用的勋章,钟爱《葬心》,自从父亲死于日本人的刀下,就下定决心要打回上海去。而其言谈举止,用迷龙的话说,就是“装犊子”。
    我一直觉得他和孟烦了就是一个人的两面。互相照。

    都是学生兵,都是理想主义者,不同的是,一个对着子虚乌有说有,一个不管有没有,统统说没有。孟烦了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了,懂英文,懂机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经过了无数次的溃败和抛弃,他成功地认领了愤世嫉俗,永不言信。他不信胜利,也不信少年中国,唯一信地就是自己那条小命,虽然连死啦死啦都说,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怕死。而林译,出身军官训练营,满脑子都是口号和救国的幻想。明明是收容所最大的军官,却有半分尊敬和服从给他。
    一出场时的阿译可真是不讨人喜欢,可就是这样娘娘腔而又装犊子的阿译,在木头板子上写了“猪肉白菜炖粉条”来庆祝自己的25岁生日,甚至当出了父亲送给自己的手表。后来这个猪肉白菜粉条成了他们出身收容站的标志,成了这些炮灰们的扯都扯不断的联系。
    阿译想相信自己说的话,可他自己都不断地被现实浇着冷水。同袍们的不信任,老兵油子们的不屑,精锐们的无视。和孟烦了两个人互相伤害,都能戳到彼此最疼的地方。
    因为太了解了,都是学生从军,都曾经唱过同样的战歌,背过同样的文字,于是在互相伤害地时候,清楚地知道哪里是对方的软肋。
    我一直在想,如果阿译经历和孟烦了一样的境遇,是不是他也会变成那么一副鬼样子。可是看到文章的最后(对,是文章的最后,而不是电视剧的最后),我终于知道,他不会。
    其实阿译看重的东西,孟烦了也看重。比如说他们在禅达的街头看到另一只小蚂蚁的时候,两个人用同一句骂人的话去掩盖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阿译跟孟烦了不一样,烦啦想得多,心眼跟蜂窝一样,于是在最后也就找得到现实和理想的交汇点(龙文章是内心强大,这个回来再说)。可是阿译,这个心细如丝的上海男人,他没有龙团那么强大的内心,也没有烦啦那么敏锐的心思,所以他最后只能殉给自己的理想。

    其实阿译很出彩的,无论是这个角色的形象还是演员的表演。一个曾经出过唱片的人能把歌唱成鸡皮疙瘩洒满地的难听,本身就是一种出色的演技。况且阿译这个角色是不断成长着的,越看越觉得这样的人真是“要得”。
    先是在行天渡那里,被要求证明身份,中国裤衩完全失效的时候,是阿译第一个唱起了证明身份的军歌——记得吧里的盛放(姐姐?)说过,既然你说中国裤衩不够证明我的身份,那么我就把中国心掏给你看。那是怎样的一首歌啊,听着他们震耳发溃地唱着,看着流泪的阿译、烦啦还有在歌声中愣住的对岸同袍,我的眼泪刷刷地跟着掉下来。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唱出的那首歌,究竟是阿译在暗地里纠结了多少次的结果呢?反复地唱着,反复地比对着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察觉出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孟烦了都说不清的审判里,阿译一个人梨花带雨,却把该说的都说清楚了。也许虞啸卿最瞧不起哭哭啼啼,可只有这个哭哭啼啼百无一用的少校说出了这些炮灰们真正想说的话。
    “他有罪。可是如果我有幸,犯下他的那些罪,我宁死乎。我宁死也不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完全就是一脑袋浆糊!如果我做不成他那样的人,吾宁死乎。”
    连孟烦了那样一张嘴都说不清的东西,被阿译几句话概括得淋漓尽致了。
    而之后再跟日军“联欢”的那场戏里,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斥鬼子的“送别”,呼喝他们不要唱这支歌,因为这是我们的歌。他又一次展现了他无敌的记忆力——硬生生地把日语的读音记了下来,唱给日军——“基鸟库古斯诺漠独海!”
    ——我们绝不会投降。厌倦了开枪,但绝不会投降。
    而在最后,知道了虞啸卿放弃了他们之后,阿译仍然义无反顾地奔向树垒,照旧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却要跟弟兄们死在一起。是的,他明知道会死,明知道这就是一条不归路,可他还是上来了,忠实于自己的对错,死活不肯后退一步地坚持着自己的对错。他就是乱世里面的一棵花树。可以被迷龙轻易地从地上拔起,却扎了根就又能活。
    他在日记里写道,保佑他们,帮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死得比你伟大。孟烦了都为之哭了。
    阿译的理想太简单。对的就是对的,理想的东西就要搬到现实中来。所以他毫不妥协,即使是没打过仗也要尽督战的本分,把所有人搞得不胜其烦。在审判里固执地说团长有罪,在烦啦面前边哭边说你真是我团之耻。他的对错观跟烦啦死啦不一样,后两个人都知道复杂,于是也就知道怎么面对复杂,而阿译本身是简单的人——父亲被日本人杀了就要为父亲报仇;战士作战就不应该往后退一步;长官下达的命令就应该服从;死了的人就应该被记住名字。
    可阿译是真的按照理想在做的。他是真真的在逆境中坚持了自己的人。即使这份坚持那么幼稚而让人心酸。我看书看了两遍,第一次就是看下来,第二次做了笔记。第二次看到阿译自杀的那段,我把书划拉到一边,然后痛哭失声。
    那是怎样的一种幻灭啊,准备了好几个月的食物,盼了那么多年的兄弟,都到手的时候却对不住自己的心了,在那首《葬心》中殉了自己幻灭的理想。他最终也没能做成团长那样的人,一枪毙命。
    “你冲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没有希望。我总是做错,我不想再错了。”

    你没错,其实你没错——只不过你这株花树,生长在了只需要果子的世界——而已。

    虞啸卿
        

    虞啸卿。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哪里,都是争议。跟死啦死啦完全不同的一种争议。
    很多人不喜欢虞啸卿,我也不喜欢,比起他那样的人,本来是草根的我们当然更喜欢妖孽一般的龙文章。对上面不阿谀奉承,对下面仿佛兄长,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是理想主义者的标杆。
    可虞啸卿不是死啦死啦。就像阿译再怎么想成为死啦死啦那样的人,也完成不了心愿一样,虞啸卿同样成不了龙文章。他们只能像双曲线一样彼此接近,彼此羡慕,然后分道扬镳,拐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因为从心的根系开始,他们就不一样。
    我觉得249这个妖孽是故意的,让死啦死啦捡来一个“龙文章”的名字,去跟某自以为是龙王的“小鱼”死磕。鱼跟龙的差别,寻死与觅活的差别。
    虞啸卿上来就是一个笔挺的符号。像任何一个桀骜的有志之士,他用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去招兵买马。他像暴发户一样展示着汤姆逊中正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对他们说,你们只要信,就倒前线去,吃喝管够,而且最重要的是有鬼子可杀。
    是的,虞啸卿也不是那些苟活之辈。比起那些拿士兵生命当做筹码来交换个人利益的人来说,虞啸卿并不是那么差劲的一个上司。至少我们看到的张何李余,也有人上过战场,受过几乎丧命的重创,可是他们心里有神,完全可以不在乎现实的硝烟。可是孟烦了他们不一样。他们没有神,烦啦打了那么多仗,背后冒了那么多次凉气,而他的魂,不是虞啸卿这种壮怀激烈能招回来的。他早已不信。
    所以他听不懂龙文章在审判时所谓的心疼。
    他认为仗打成这样,千年未有之溃败,所有的军人都应该去死。所以他不在乎自己的命,也就觉得别人的命同样无关紧要。因为大家都应该去死。所以他的眼里没有求存只有成仁。他的眼里,半幅国土是中国军人之耻,而在龙文章眼里,焦土上面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比起觉得耻辱,死啦死啦更感觉心疼。
    虞啸卿其实并不信什么东西。他觉得自己在信岳飞,信军人就应该杀身成仁,但他错了。
    他认为只有精英的心里才有壮怀激烈,而皮袍小人就没有,他也错了。
    龙文章说他就愿意信这些似是而非的。他说的真对。

    我从来不觉得虞啸卿自杀是软弱的表现。说是沙盘推演,但事实上就是这些人即将面临的命运。他认为自己是军人中的精英,而精英连仗都打不赢,即使死也换不来胜利,那么活着也就没有意义。
    所以后来他甚至向龙文章下跪问计。对,他首先是一个军人,所以他要胜利。不问死活,只求胜利。

    所以后来他的“背叛”是必然的。因为这些炮灰们是军人,军人应该为了更大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军人的眼里只应该有为了胜利成仁,不应该苟活。慷慨陈词壮怀激烈都是为了胜利——他要的也不仅仅是眼前的胜利,还有更大的胜利。在他眼里,生命是可以和数字划等号的,所以几万万和几百的比例,让虞啸卿整个人都软弱了下来。除了把自己扔到对面的山头上,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唐基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话,捅到了他的软肋。
    他也痛苦,他也彷徨,他的信没有根,所以被连根拔起的时候,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这是虞啸卿的悲剧。他的天真和骄傲让他屈服了。他知道利益让国人一败再败,可他的生死观让他只能屈服于利益。用龙文章的话说,这娃,越来越像唐基了。

    利益是他眼前的胡萝卜,即使以后成了虞军长或虞将军,胡萝卜也是逃不开的噩梦。他们或许争取到了更大的利益,“却连里子带面子,连骨带肉地全败掉了”。
    我们讨厌虞啸卿,因为他辜负了炮灰们的信任,我们有多喜欢那些炮灰就有多讨厌他。
    可是在看到他在江边抹泪的时候我想哭。因为我想起了在现实中挣扎的我们。
    谴责多么容易啊,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场景时,你的选择真的能符合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吗?说的那么容易做起来那么难。利益的诱惑如此之大,我们的心又那么容易摇摆不定。也许我们那么喜欢龙文章,就是因为我们做不成龙文章——不怕死,不畏权贵,不计得失,好辩死理。在他眼里,信任就是信任,得失不是辜负的理由。他不信胡萝卜。

    死啦死啦临死前说,“死是可以的,可不要像你一样苍老。”虞啸卿不解。
    他当然不能理解,他太苍老了。像中华民族一样年轻而苍老。


    孟烦了

    其实我一开始想的是先写孟烦了。后来发觉自己实在没那么强的笔力,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就挪到了靠后的这里。前面把其他人谈的七七八八了,后边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烦啦也就不那么难写了。记得上次看一个采访,说演员张译读完了整个剧本之后哭了两个多小时,哭到缺氧,于是感叹这个角色果然还是没选错人,心思细腻到了心细如丝的境界,这个人物也就出来一半了。
    这个角色的搞的人们容易两极分化,一种极喜欢,一种极讨厌。
    我属于那种极心疼的OTZ。因为,大抵我们都是孟烦了。而且,我也极其喜欢火柴。

    249说,龙文章和孟烦了是人的两面。很多地方都是对照来写的,一路比对到最后。
    学生从军的孟烦了,可谓强悍知识分子一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晓战术顺便还会几句英语和几句日语,五岁时就可以摇头晃脑地背《少年中国说》,放到今天绝对一个天之骄子,估计在清华北大玩世不恭。用死啦死啦的理想来说,就是“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书派上用场,而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做一个兵痞”。生命的前二十年用来接收洋务派父亲的“教育”,后四年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孤星入命。
    我坚信在二十岁的孟烦了心里,是有一个少年中国的。
    当年的孟烦了,一定跟小书虫子一样,读着那些激昂的诗歌,“是何言!是何言!吾心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而热血沸腾吧。国土沦丧,生灵涂炭,难道不是用得上读了那么多年书的时候吗?
    但上了战场才发现自己的身后事经常冒凉气的。因为冲锋的时候老兵蹲在后边乐。
    说的没错,聪明人明白得快,于是也就凉的快。
    那个时候的烦啦大概一瞬间就丧失了当年的热血,慢慢地开始往老兵油子方向看齐。那么多次败仗,那么多的死人,眼前燃烧着的正连长,旁边呐喊着的二等兵,渐渐的渐渐的开始笃定地认为所有人都欠了他们,命是最重要的,不管是精英还是普通的兵,能打那么多年仗还活下来的人,没有道理要为上峰的意愿去打仗。所以才会出现在收容所里,他跟兽医的那段对话。
    这里就要说一下烦啦的两个象征。一个是从头贯穿到尾的火柴,而另一个就是他的瘸腿。
    像郝兽医说的一样,烦啦并不是那么怕死,也并不是那么在乎他的瘸腿。他只是个被失望打击了太多次不想再希望下去的潮湿的火柴。他想划着永远划不着的火柴,他也想阻止自己的腿再烂下去,可他都无能为力。他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比不聪明的人更容易失望(其实士兵里的成才和木木也是一样),所以他干脆就成了个不信的妖孽,怀疑一切,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住自己被颠覆了无数次的命运。
    可是他做不到。他是个在瓶子里对自己说话说了三千年的妖孽,出来之后觉得自己会笃定地憎恨人类,但事实上,他做不到。他表面上说自己是为了那条烂腿,实际上,他渴望出现那么一个人,带着他和弟兄们往前冲,谁都不怕死。
    他天天跟自己掐架。他觉得自己足够成熟和苍老,看得透生死,于是就开始反过来鄙视自己的过去。可那东西鄙视不得,“憋在人前调侃曾经的理想,你一直为它支付的是自己的生命”。一个终日玩火柴的人,说不想燃烧,绝对是谎话。

    小太爷的嘴很毒,都说他有整个团里最狠毒的嘴。在收容站里为了弄包粉条不惜自尊。可到了最后,他还是恨起了自己,从各种意义上。他有时嫌自己烂,有时候又觉得烂得不够彻底。这个纠结的知识分子。
    于是死啦死啦出现。烦啦的一张毒嘴终于有了匹配的对手,虽然他在面对死啦死啦的时候,就几乎没有过胜利。没错,烦啦很厉害,聪明人的眼光很毒,可说到底烦啦自己并不想相信自己说的话。比如说他说自己最看重腿,最害怕死,其实都不是真的。他的心里那小小的火苗始终希望熊熊燃烧,而不是只在这里冒着轻烟。而团座心里说是,嘴上也说是,所以他说不过。
    他跟阿译的区别就是,他嘴上鄙视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他嘴上鄙视着小书虫子,恨不得把他打扁;他嘴上对团长不依不饶,从来没说过几句好话;他从来不肯表达对小醉的爱意,即使小醉在他面前哭得淅沥哗啦;他也从来不肯在七连人前认领狗肉,即使不断地找罐头给他(狗肉是男的,请想想团长贱兮兮表情)。
    烦啦其实最看重这些东西,可他都不说。所有的心思都在给自己编套。他憎恨光明,因为热爱光明。

    看的我很心疼。

    小时候被打碎的八音盒,长大之后的种种,让这个知道疼,最怕疼的孟家小猪崽子害怕得不敢再希望。他嫌他的团座太危险,会把他们都带到死路上,却每次都帮着团长想办法出主意。“我们唱着破落与梦想,我有许多一败涂地的梦想,但我最在意的是这个。”他讨厌那个把自己砌进书墙的孟老,他也恨生活了二十年的北平,他纠结于收容站的赖活着,他也憎恨让他们变成炮灰的上峰。但他最恨的,是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不去做的自己。
    想得太多,纠结得迈不开步子。这就是孟烦了。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自以为聪明,看透一切,觉得自己就是实用主义的化身,但实际上,心里的那点火光根本就不肯熄灭,反复地冒着烟刺激着我们的泪腺。理想主义者想不通,无论怎么想也想不通,他们要求的世界太完美,但我们的世界根本不可能那么完美。他们希望失望失望希望。
    于是我们只能练就一张嘴皮子,似乎说得别人哑口无言我们就信了不该信也不愿意信地东西。谁没在年轻的时候自大而又自卑地说过,我不在乎,我看不上呢?自欺欺人会在心里开一个大洞,迟早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掉在这个坑里,因为黑暗而不停哭泣。你那么渴望的火光和星辰,离你越来越远。年轻而又苍老的烦啦,年轻而又苍老的中国,年轻而又苍老的我们。
    他多想相信一个少年中国,他多想像迷龙那样使用自己的生命。他忏悔了无数次,找不到站起来继续走的理由。所幸他遇到了死啦死啦。一个只想着好好做事的领导者。在最后,死啦死啦不但划着了他那盒从来没能着的火柴,甚至还用那么一盒火柴完成了自杀这种高难度任务。
    对,那么多人都划过烦啦的火柴,却只有死啦每次都能划着,甚至能小小的惊天动地一番。
    他给烦啦看火光,看星辰,看胜利。于是烦啦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即使活下来的人更辛苦。

    “一群只知道哭泣和伤痛的人,如果有一个能坚持他的欢笑,那么所有没瞎的就都能看见星星,一千年的晚上,如果只有一个晚上出现星星,那么所有的人就都会相信天堂。”

    这是小说里的原话,我看哭了的一段。烦啦这棵火柴终于燃烧起来,因为有人坚持他的欢笑。
    相信了,再站起来走。既然有人坚持他的欢笑,那么我们不妨相信那个天堂。

    龙文章

    我是你死忠(咳咳!正题正题)!

    是的,我还是别隐藏对死啦死啦的喜爱之情比较好,整部戏的戏眼,整部戏的灵魂所在,没道理是个不让人喜欢的家伙。跟烦啦他们不同的,死啦死啦基本上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标杆,康师傅说他的身上充满了小人物的猥琐,有民族大义的东西,也有市井小民的东西。的确,在死啦死啦身上,的确不容易看到军人的令行禁止和壮怀激烈,但这个家伙身上理想主义的光环几乎要刺死渴望火光的烦啦们。

    一出场就是一出戏的死啦死啦,自称龙文章,川军团团长,上下嘴唇一碰,虞团座就这么魂魄归天。丝毫不在意炮灰们打他的一枪,甚至还赞赏这种勇气,像蟑螂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上上下下的咋呼,逼烦啦他们脱掉缅甸布,说如果死在缅甸他们穿着这样的衣服会和日本人埋在一起,死了之后也回不了家。他在死人面前念完往生咒,转过头来对那些活人们说,我带你们回家。

    在当时那个人如草芥的时代,他的话像咒语一样诱惑着所有的人。烦啦上来就看出他危险,迷龙也说这人是要我们的命呢,于是一群人决定整死他,可是他仿佛山魈一样,边跑边喊着全民族的虚弱,他们看到李乌拉,看到自己欠下的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应尽的义务,然后反过身去,咬死那群小日本。他们是一群如此渴望胜利的大老爷们,即使嘴上从来不讲,内心里的干柴还是一点就着。

    龙文章就像一盏灯,所有的蛾子都飞身纵火,义无反顾。他带给他们胜利和希望,尽管烦啦一直对这种东西持怀疑态度。但死啦死啦说的没错,活人就应该有动静,活人去打仗。他们又想要逃走的时候,他对着他们念“东南东北死了的弟兄,战死中原的弟兄……人间不葬天来葬。”念得所有人心意难平。
    是的,我们不愿意清醒,因为清醒很痛苦,我们看着半幅国土,我们看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我们正视着全民族的虚弱和军人的无能,这些让我们痛彻心肺。就像烦啦跟死啦咆哮着抱怨的句子一样,最重要的是,你骗了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该有还在想,我们想胜利,都失败了我们还在想胜利,快要死了还在想回家!
    突然想到鲁迅大人的《彷徨》自序。叫醒这些人,到底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他们的悲哀?但死啦死啦是招魂的,他捶着自己的胸口说,看到你们我这里疼,不动脑子这里就不疼了,可不疼,啥都没了!说得歇斯底里的。没错,他也很高兴自己有了一支军队,小小的骄傲的语气和满意地笑容。可他也知道人应该怎么活,他要弟兄们像人一样活着,大家都不是“人肉”。
    所以他才敢于打断迷龙用生命换来的绳索,顺便在河岸边上用枪打出一个圈,一分钟之内扇了一千个耳光。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指着山上那些蝗虫般的皇军说,干他的!人想活着,像个人一样地活着,就只能向死而生。苟活并不是幸运,也掩盖不了自己内心的亏欠。
    打退敌人的16次进攻,在半个基数的炮火掩护下,一脚踹回了继续壮怀的孟烦了,集体上了竹筏,回到对岸。一千多人,散兵游勇的被拉拢起来,一夜在怒江沿岸消耗殆尽。死啦死啦上了岸,长跪不起。不止为弟兄的死亡,而是为了未兑现的承诺——他没能带他们回家。
    过了岸他们终于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一把南式部放到虞啸卿手里,却还是被铐子带走了。战乱之秋假冒团长,带着一群炮灰在西岸消耗殆尽,即使是应做之事也搞得那么理不直气不壮。烦啦他们继续呆在收容所里,有吃有喝,却再次丢了魂。他们猜测着死啦死啦的命运,直到被一辆大车带到军事法庭。
    死啦死啦纷乱地说着自己的过去,没有根地四处漂泊,小小的年纪走遍大半个中国。他用一半认真一半心痛的语气诉说着惨痛的过去,用报菜名的声调把我们丢失和没了的地方报了个遍。虞啸卿在那里踱来踱去,炮灰们在一边战战兢兢,他梦游一般地念着“我去过的那些地方,我们没了的地方……都没了。我没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不用等到中国人死光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仨俩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
    虞啸卿不解加愤怒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你还不觉得军人都该死?死啦死啦回答不知道。
    虞啸卿也问他恨不恨日本人,他也说不知道,他恨让我们成了这个样子的东西。
    是的,在死啦死啦眼里,他们不仅仅是军人,他们更是一个个的活人。他们应该有魂,也应该有魂魄地好好活着,没有人应该死。他们每个人都有家,有家乡,有等着他们回去的地方。他对虞啸卿说,“不是,是因为再打下去,那就是为死而死。我造过很多孽,但不该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乐事,不是爹妈教我的分内事。”在龙文章眼里,死活并不是成仁和偷生,像三联说的一样,他的悲悯超越了战争。
    他也意识到日本人之所以敢进犯,不仅仅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成了现在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不仅仅是日本的入侵造成的,更有我们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衰老与麻木。虞啸卿眼里只有成仁和胜利,而死啦死啦的悲悯则告诉我们,人有其魂,魂兮归乡。他念叨的那些地名和那些小吃,那些属于我们的地方,那些我们本来应该的生活,不断地刺激着这些兵渣滓们。他是招魂者,他敬畏生与死,他不希望部下们死去,却也不希望他们没魂地活着。
    烦啦他们成了证人,来说团长的罪孽。烦啦说不明白,他希望有个人带着他们一起冲。兽医说他没错啊,我不知道他哪错了啊。迷龙刚上去就说虞师长欠被整死。蛇屁股他们也说不明白。而阿译说,他有罪,可是如果我三生有幸,也能犯下他犯的罪,毋宁死乎。这帮老兵油子,不想再信,不敢再信,却还是愿意跟着这样一个招魂人,向死而生。他们想打仗,他们想胜利,他们愿意因为一个人的笑而相信天堂。只因为他说,他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有的那个样子。
    然后他被委任成团长。一共就二十多个人。他想方设法用无数猥琐下流的方法弄来士兵和弹药,试图把他们磨练成一群足以上战场的士兵。对,龙文章死啦死啦他是个强者。用烦啦的话说,他用百劫不死百毒不侵的一条烂命在唱他的大戏。他不在乎什么壮怀激烈和书生意气,他办着实用主义的事,殉着理想主义的道。什么名声、仪表全都是应该扔到一边的东西,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不畏弯路,也不怕黑暗,心里透亮得很。猥琐丢人出乖卖丑,他统统都不在乎,他心里有个事情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他都不怕。他让迷龙去黑市上卖东西换钱,自己到军需官家贿赂二姨太,下流地做着高尚的事。
    他在禅达遇见一只小书虫子(我想写写这个小书虫子……),舌战群儒的口才统统没了用,一个杀敌无数的军官被一直小书虫说的理屈词穷,继而挥出拳头。他在书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衰老和不信,他也喃喃地说他们真年轻,他们真TM的年轻。如果说阿译想做龙文章那样的人,那么这个死啦死啦最想做的就是小书虫子这种所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人。这些人心里有信,用理所当然地语气说着理所当然的事,不抱怨不埋怨地去做一般人不去做的事情。跟他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他追着一路扬尘的吉普车,试图唤回放弃了他们的美国人。他用那种怎么看怎么伤心的表情和语气对烦啦说,你能不能偶尔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抗的?烦啦想活着,死啦死啦则想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尽管后者让人痛不欲生。他跪在老麦的面前,一句一句地对抗着老麦也对抗着柔软的内心。他想要别人活,但他也知道牺牲是必然的,“没人想做别人的筹码,可总得有人牺牲,我们不过是想挣扎出个人形。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这不妨碍我们做的好一点啊。”
    “谁都是浑噩的,才玩命要答案,但答案不该是死,没什么答案值得人付出生命。”

    清醒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那样一个时代,清醒的人大概只能被人说成疯狂(似乎现在也没好到哪去)。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记得不到十分之一却已经念叨达半小时的我们丢失了的地方,他是那么希望自己和底下的士兵不再无能为力。其实麻木何等容易,闭上眼睛,就可以看不到举国沦丧,捂住耳朵,就可以不闻炮火之声。可是他非要逼他们睁开眼,松开手,亲眼看着对岸弟兄们尸骨难安,一记耳光扇得所有人眼冒金星。他也清醒地知道虞啸卿,于是上演了ERP,不,是沙盘模拟,打消了他最看重的胜利的希望。死守三十八天的时候他也没有怨恨虞师座,他知道那是没准的事,可是对错让他义无反顾。
    死啦死啦最看重的是对错和人。在他的心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像人一样活着。所以他招魂,招回炮灰们对死的敬重,招回他们对兄弟的珍视,召回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召回他们宁可埋葬的魂魄。他的职业就像一个象征,欠下的一千座坟的山头在敌人手里,这不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死啦死啦最终还是死了,方法依旧怪诞不经。
    用烦啦的话说,“他骁勇善战,不怕死,不畏权贵,不计得失,好辩个死理,分对错……这些分开还好,加在一起就成了个神经病。”
    但这个神经病骗了我们那么多眼泪,因为他说了那么多的真话。

    我们生活在如今的世界里。用狄更斯被人用烂了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没有激情和小宇宙让我们燃烧,我们更容易沉浸在醉生梦死里,以为朝九晚五得过且过就是理所当然。
    所以我很感谢有这样一部剧,让我还能想起一点活着的血性。
    是的,我想活,想要怒放的生命。于是那个妖孽又在一旁坏笑着——

    “你说过你不想死,那就使出吃奶的劲活着。”

    ——那就,用尽全力地活着。

     4 ) 看尽家国千秋梦 与尔同销万古愁

    手动过滤文章的豆瓣,你辛苦吗?

    『本文有团剧和小说关键情节泄露』
       
        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里一个虚构的故事,发生于滇缅战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当时当日,有几十万的四川男儿乃至中国好汉穿着单衣草鞋,手提最简陋的步枪,和日军血战肉搏来力保中国内陆的补给线。下场得以完整一些的人,子弹或铁片或刺刀穿透重要的脏器,主动脉里血液奔流放尽,战死后肉身以不会好看不会轻松释怀的姿势,就地速朽,由南疆绿得过份的腐土,叶子与点点藤花覆盖。他们的青天白日徽标缺乏绝对的归属意义,他们的骸骨只能由大地收回。我们尽可以想象得更写意,可是人人知道那是万劫不复的地狱。团长的故事,就是一个没法左右战争机器的士兵,在如此时代的选择和所见。
     
          精心虚构的故事能引发铺天盖地的感怀,真实的战争,今日没有几个人记得。我们是一班习惯了每天7点起床刷牙,挤车,作为一只社会零件坐班或者奔波,对着电脑挤时间去开心网种菜,指责房价油价,拿些微薄工资逛街买东西,赚得一点世俗快乐的人。炮火连天的年代迅速隐没掉,速度快过暴雨浇熄的烽烟。我相信在推动经济的鞭子狠抽下,老人家念叨的要了一切命的匮乏,也几成传说,心灵被榨干倒常常听见。人们口耳相传的,不过是了解不能的痴妄,以及够不着的痴靡。一群炮灰兵渣子的经历,已经是纯而又纯脱离娱乐世界的了。

           一个心地纯正的孩子拼命赞扬再陪我看了好多集,我才恍然大悟般入戏。接着深深陷进书里。团长,真需要花上好些时间,才能准确击中我们那颗被红尘蒙得太厚的心。那些烦了阿译不辣康丫迷龙活在我们心里,跟我们一样,要得太多,要得太急,同时为这个而羞愧,迷惘,缺憾,又死拉破烂军装遮住不肯不肯不肯承认。不肯承认我们的无能为力,不肯承认我们心底还有个十足的死啦死啦理想国,还有一部分像胖子克虏伯的一般翻江倒海且细腻敏感。平静的日常是很好的掩体,掩饰可以解释得和唐副师座一般完满,前因后果客观时代家庭命运。

        有多少人,喜欢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团长的剧情与小说?每一个写团长文的人,都像企图捡起一部分自己失掉的魂,在过程中再一遍确认细节,平复心情。看到烦了的烦,死啦死啦的痛,虞啸卿的无法抉择,再交织在一起形成火力网,轰出一次次永续不绝的心疼。但因这疼,还感觉他们活得好好的,还未曾完全绝望。我们深知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他们的狂热有多欢乐,只有在谈论他们的片断时空中,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又可以鲜活起来,他们又可以活过来,就像歌里写的,再次看到你,在古老的梦里,落满山黄花朝露映军衣,再次看到他们在爱的故事里,起阵阵烟波。我想,我写这个也是为了解毒,尽快让自己摆脱欠他们的诚意一般的愧意憾意——我其实在长久叩问自己的心,所求的东西。

          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枪械烟火、音响特技的评论已经足够多,我对作为编剧和小说作者的兰晓龙的敬佩,怎么也说不完。兰晓龙说,他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人物刻画秉承莎翁,很早就认同人生荒诞性。他不是地方上的百姓,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军人,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兰晓龙称自己是阴阳两界的人,非民非兵,我看他笔下的炮灰团主角们也是,他们是人渣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渣;他们的魂留在南天门,他们的人飘散在各个战场;他们是一直行走阳世的鬼,他们是时刻张望阴间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经常自觉处在边缘状态,冷眼看生活种种的荒诞虚假, 世界就如同一个要认真讲的巨大的笑话。人们没逃过爱安逸的毛病;人们总死于漫不经心和听天由命。但天知道,玩世不恭又无处下手的荒诞论者好过?他不过就是个无时无刻不在纠结着的孟烦了。孟烦了也清楚,他包袱多,像尾大不掉的松鼠,一直忙活着悔疚和憎恨,迷龙却在路边捡到他的幸福。编剧能活得比孟烦了开通,全因他把一腔笔力倾注在纸下,让炮灰们去发泄,去破坏,去屠戮,去哭泣,去大笑。更重要的是,去依赖,一个似乎全知全能的疯子。

         都知道这是一场梦,却总想靠近,取得他们的体温。有人说,团长会让人觉得痛苦,你在眼睁睁看着你慢慢喜欢上的一群人一个一个在死掉,他们自己却在赴死的路上嬉笑怒骂。


    『恰似你的柔情似水』

    太喜欢他们的地方腔调,和打心底抒发的歌,还有感情。
    桃花飞绿水,一庭芳草围新绿。有情芍药含春泪,野竹上表霄。孟烦了张嘴又碎又贫,可站在几万里外沦陷的土地上,烟视媚行得要死的诗词,给北平大少孟烦了念得像讲述千秋家国梦一样的浑厚苍凉。他的学生生涯,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但眯眼恍然薰然那一刻,他根本不是那个瘸着腿的行尸。
    围城中,上海男人阿译倾情演绎:蝴蝶儿飞去……心已不在 ……凄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该贪点依赖……人言汇成愁海,心酸难耐。没有樱桃小口糯米牙,倒有一口酸涩的隔夜茶,颤巍巍,阴惨惨,人立马念及故园的霓虹灯下,雨打芭蕉,流水如何东去不堪回首。 简直寒毛直竖。
    迷龙在战前的篝火堆边唱着哪个犊子不愿意来呀,热闹高兴到忘却了形骸,变成一个天下第一的戏子。可是他也会因为一锅白菜猪肉炖粉条吼起思乡之歌: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这头娱人娱己的妖孽,也要酸楚寂寥的。
    张立宪趴在青石路边隔着门板表白,壮怀激烈,入骨缠绵:别的男人讲他是个英雄,是个好汉,是个大官,是个财主,他什么都是,就不是个呆子。你不就当我是个瓜娃子……你也没啥子好的嘛。还这么一意孤行……看得老子着急……慵懒的川腔,拖出一半男性的火辣劲道,一半情人的绵绵哀怨。

    对张立宪而言,为虞啸卿开车是他的幸福,和小醉厮混是他的狂想。他一心要做小醉的丈夫她的哥哥她的弟弟她的情人。
    迷龙一头拴在祭旗坡,一头在禅达,在祭旗坡的时候拼命想回家看老婆孩子,跑回禅达了又没命想念他的团友们和团长死啦死啦。造就一个把自己对劈成两半,永无休止的灵魂。
    烦了别别扭扭,勉勉强强,不肯和小醉在一起,不是觉得他们之间隔了很多死人,突然太幸福会不安,就是觉得小醉会卸掉他拼命坚持了这么久的伪装。不是不在乎,事实上烦了对小醉的了解程度让人吃惊:小醉在自己面前一向做什么都是错的,看到自己会心先碎一半软一半。最重要的,他知道自己没法像张立宪那样,给一生一世的娇宠呵护。于是他当着小醉的面,铁心把张立宪推进她家。关门,狠狠离开。
    友情亲情爱恋情,家事国事天下事。
    我生来头一次,认同这是男人最美好最纯洁的一面。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同袍?』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一根叫命运的绳索牵住了所有人,那根绳索摇摇欲坠,他们注定要以自己的频率晃动,一边互相嘲讽,一边靠近。很多女性观众和读者,热爱猜测他们之间的深情,也是他们觉出会大叫肉麻,缺少又顿感寂寞的。我在猜度孟烦了和龙文章,龙文章和虞啸卿。我爱孟烦了,我疼惜龙文章,我理解虞啸卿。

    孟烦了和龙文章

    孟烦了,以碎嘴的犬儒著称,在言谈阴损上堪称讨人厌的极品,他瘸着,佝偻着,大声讽刺自己的残缺丑陋,认为自己的脸已在生活和岁月中变得暴戾,眼里栽种着无法消逝的失望和愤恨。从多年前就相信自己只是一具行尸,有魂的人做着没魂的事,甚至不信自己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剩下的一些青春和对生活的渴慕,都用来和战友消磨无聊,和死啦死啦叽叽咕咕算计。烦了对自己感叹,言国之老少先言人之老少,年轻而苍老的我,年轻而苍老的我的祖国。我爱他,我觉得我就是他,那感叹可真是伤透了我心。

    他才是龙文章真正的知己。他两眼一转,死啦死啦打什么主意就知道了个八成,他还是不顾洞见,甘心把命交给人家。烦了活了二十几年,对父亲没交心,对情人没要求,对郝兽医恶声恶气,龙文章跟他打个商量或者听进他一句话,他就内心暗爽。他说,死啦死啦在奚落中活下来的绝招是对着子虚乌有,我的自保方式是管他有没有,一概说没有,这样下去,他终将在我的恶语中忍无可忍地成为一只刺猬,最后我们成了扎成一团的两只刺猬。孟烦了太别扭,龙文章太躲藏,孟烦了不仅是传令兵兼副官兼翻译,沟通团长和团员的纽带,还是龙文章的朋友,顾问,参谋,缓冲器,定心丸,酸碱度试纸。

    孟烦了本能地依赖着龙文章,把所有的决断压力给龙文章一个人扛,除了打仗,其它时间躲在自己的天地里自怜,或者躲在自己的角落里损人——他从小到大,老不死的老孟就强势压倒一切,不也活得筋骨矍铄?但他从没见过厚颜的老孟气馁退缩,所以一时没想到,龙文章的“伤心有多伤心,孤独有多孤独”。烦了只关注事情现有的样子,搏命的时候好不容易过了,日子像是河流,什么也不需做,只要等着上流的那条船淌到你面前,好好地把他抓住——这叫苦尽甘来。烦了也知道死啦死啦承受不来几近崩溃,好歹他承受的已经到了个头。但他没想到更大的命运会接踵落到他们身上,终成为死啦死啦背上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他没有和烦了商量,直接就发了次无可挽回的神经。

    悔恨交加,为了挽回死啦死啦,烦了不惜小命劫持虞啸卿。后来做成团长的烦了,还在模仿死啦死啦。他不像阿译那样的想成为人渣中一呼百应翻手为云的龙文章,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更想念龙文章。

    龙文章将死之时,叫住他说,孟烦了,你是个怀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试试看,能不能让死了的人活在你身上。龙文章把江山的希望交代给虞啸卿,把活下去的希望托付给孟烦了。就像基督山伯爵带给人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中——“等待”和“希望”。

    龙文章和虞啸卿

    关于龙文章,有人说团长最好玩的就是,兰晓龙明写暗写横写竖写,玩命地告诉大家,死啦死啦,他不是,他不知道,可是人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认为,他是,他知道。反正炮灰团的人是认为,他一定是,他什么都知道。他给了炮灰们这些本来已经绝望的人不该有的希望,让他们明知道要死却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要死还在想回家。他招魂神汉的过去要被人遗忘了。
    他最超出常人的一点,是妖孽一般的耐受力,缅甸危机重重的丛林,南天门恶臭的坑道,寡妇下的老鼠药,通通硬撑下,从没见他抱怨琐碎。

    他时常会觉得苦,可是他乐于自己扛着,反正扛得起的时候,有着天大的自豪感,无比的团长威严,让他有壮志得酬的小希冀。他就在两个人面前觉得自卑——虞啸卿和郝兽医,前者是他梦想的辉煌气度,后者是他不能企及的悬壶济苍生博爱善良,潜意识里他总拿这两人和自己比较。和前者的比较给了他战斗的魄力,与后者的比较提供了他战斗的目的。越是战到后面,天平一端野心和军人之魂高高翘起,身边袍泽弟兄的性命重重落下,可这才是炮灰们的团长。

    他向往做虞啸卿就像阿译向往做他,他在虞啸卿面前永远直不起驼着的腰,眼神谄媚,态度猥琐,手脚扭扭捏捏。虞啸卿早爱上他的将才,竭力鼓动他并肩燃烧战魂,何等快意。可烦了的顾虑也牵系着他,迷龙老婆一语中的:您准备好死了,所以我们也就应当为您的理想去死了。团座,你们是恨天无柱地无环的强人,只想自己所想的天才。你们是那种交合刚毕就互相口齿食的毒蜘蛛,你们为了理想要凌驾众生,为了凌驾众生再把理想当做肥料。你们是林子里的霸王树,你们生长的地方连灌木都长不出来。这话今后的岁月中,大概在不断掐灭他冒头不多的野心。他最终累了放开了,但无脚鸟落地的地方,就是它死去的地点。

    虞啸卿和龙文章

    虞啸卿和龙文章这两人的亲密,始于英雄惜英雄的看对眼,不乏领兵打仗的责任感——可惜虞啸卿的这种心情,在温室里注定会按模子生长,到了规定期限,完美无缺地颉下插瓶供奉于厅堂之上。龙文章则是后天的被迫的,吸收了最大限度的雨露感怀了身世,挣命一放,死了也要烂在大地里。虞啸卿这一生,仗还是靠人家打的,他最终会习惯于并且爱上控制他人控制局势——纯然唐基流的手腕。

    虞啸卿,他这样完美的男人,军人世家锦衣玉食,辄以社稷为念,他爱岳飞爱的是那杀敌为民的慨然气势(但他明白,事实上死啦死啦比他更慷慨),他的终极快感是打属于自己的胜仗(他渐渐发现,死啦死啦打的那种仗,是他永无实现的梦想),纵马中原,提前把马刺戴在脚上。他的画面里没有具体人的具体幸福,他的终极梦想还是主要人物为自己的画卷一副,军人马革裹尸,死得其所。战死沙场亦是本愿。他没有亲眼看着一个个人在身边死去,坚持让每一寸的故土洒上敌人的血,用继续血战来结束落后,结束贫穷,结束涣散。
    沉溺于过程的虞啸卿说,所有的军人都该死。你龙文章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废。
    龙文章说,我不敢说我是军人,我没脸说我是军人,但我们只想挣扎着活出一个人形!都是无辜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乐事,不是爹妈教给我的分内事。

    团长一向是实打实的战争,并不怎么控诉战争的残酷,渲染手起刀落砍鬼子的快感。鬼子无疑也是人,劳动人民或工科好手出身的人,更是苦苦挣扎,互相比着心狠手辣的对手。
    流落街头的不辣,当宝贝般藏匿了一个日本人。过去的敌人,现在相依为命的宠物般的存在,深深懂得龙文章的孟烦了,也把这事淡化,埋在心底。经过了南天门的殊死战争,他们的淡然乍看不合理,实则死啦死啦思想奇迹般的落实。战争,何曾使得任何东西合理或者不合理?

    所以有人说,龙文章或者说编剧的悲悯超越了战争: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所有死者的灵魂都需要安宁。

    『死性不改的痴气和戾气』

    炮灰团团长死啦死啦没办法了,就在同袍面前跪下,涕泪横流浑身脏兮兮,瘫软了跪着哭“能不能做的,你们早做完了!我早就没脸让你们再做什么了!我说要让你们回家的!”是个正常人都会超轻贱超鄙薄,真是贱得让人头发都要竖起来。没有几个像龙文章做团长这么窝囊,这么名不正言不顺,这么上下不讨好的,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痴气。他凭着这股痴气,竟然在缅甸的丛林里硬拉出一个团,带回数百人命。南天门三千同袍尸骨,也成了炮灰们戾气的情感源。他们自己的感情像丧门星使用过度的砍刀一样钝,命没丢的话,起码丢了一个魂,左奔右突时以为找回一个魂该松一口气,伤痕累累枯骨嶙峋的手上,茫然抓到一把虚空。

    炮灰团之所以爹妈不疼姥姥不爱,因为他们确实素质低。纯爷们,铁血真汉子,这句更多出现在和平年代戏谑商业现象的时候出现,倒相当合适他们。他们要是10分的铁血真汉子,他们的怯懦惜命,他们的猥琐无教养的人渣指数就高达100分。他们列队的卖相极为肮脏丑陋,能让老百姓对军队顿、失、信、心(虞啸卿语气)。他们胡乱找碴打架撒泼,野蛮地抢食物,无聊时把同伴可着劲儿损,务求句句刺痛到肉,据称这也是男人确立信任的方式。

    他们残缺得厉害,他们又完满得厉害。他们的真,只给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同袍。他们的纯,只献给了那个时代。他们生命的火花,他们年轻灵魂最纯粹,最聪敏,最有力,最迅捷,最结实,最坚忍,最天真,最完美的部分,都老老实实献给了这一场大战,或者那一场大战。于是孟烦了在禅达的街头玩着死蚂蚁,呆呆模仿某人的口气说:我是做大事的。你辈生于此时,立于此世,历遭此劫,也是天降之任。

    怎么也死不了的迷龙已下了最残酷的战场,死于死死痴缠的精神紧张,公然不改的妄为。
    死啦死啦死因是在官运亨达的授勋现场,公然叫嚣通敌。
    阿译的多年软弱努力尝试告败,凄然对烦了说:我又跑了,我没有希望……烦啦,我好想他们……我总是做错,我不想再错了。然后他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

    如此种种,他们死于自己的痴气或者戾气,郝兽医只好死于目睹一切的伤心。

    『完整的故事 本该有的样子』
    南天门苦守38天之后,炮灰团残留成为战争英雄之后,虞啸卿衣装整齐,忐忑不安地在怒江东岸边等待。
    这是电视剧的结束点。
    之后,竟然还缺下数万字的故事。
    看了书,把这个拼图一点点拼得完整,拼成它本该有的那个样子。我几乎是贪婪地一句一句啃着这结尾。

    电视剧节奏很好,受种种限制嘎然而止,遗憾也很多。我太挂心死守38天幸存的龙文章,带着只剩下渣的炮灰团,见到虞啸卿,彼此作何感想。我扔个手榴弹你接着玩,你把心里头的苦哭诉给我,这些蜜月期的融洽稳妥恍如隔世,虞啸卿和龙文章,如火情热时的许诺已让位给活生生的背叛。看着电视结尾,我心生出一念头,龙文章羞于见虞啸卿。是替虞啸卿感到如此羞耻以至于都不能面对他,这个意思。但对方毕竟是上级,和日本人浴血38天,早该死了不知多少次的龙文章,给尖酸刻薄的烦了打击无数次都不放在心上的龙文章,还会在乎这些么?
    那时我写下:虞啸卿自会安然终老,但对死士食言会是他光滑的心中永远的疮疤。就算他想忘掉,视他为父兄的亲随,张立宪的不谅解或者何书光的绝望自杀,会时时刻刻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书的最后十分之一,证明了龙文章的确带着怨懑——不过生死之战下来,也只有那么一点点了——还有一点点愤怒,一点点力气拼命自己渡江回去了。虞啸卿赶到他们登岸的地点敬礼,炮灰们已经不在乎他的礼——如果连背后的东西都不再让人有丝毫尊敬。接着又因为迷龙的死,二人迎来新一轮的冰冻期。心理学上说,冷颜对待,强烈显得对方亏欠了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意识到自己的错,在任性地找平衡而已。任性的虞啸卿,毕竟是将才,虞大少待人几大章回,第一章回万分期待,第二章回万分失望之极,第三章回万分暴跳如雷,第四章我万分不理你。原来继万分不理你之后,还有一个仍然万分敬爱你。在温泉里,虞啸卿许之以前途,付之以真情,以虞大少的方式拯救着反复服毒折腾自己的死啦死啦,试图重修旧好。
    感情和理解可以更深一层,死啦死啦的热血还可以沸腾,可是,龙文章心里早已经崩溃了,他从心里面开始碎裂,一点点地成渣成片成屑成灰。

    缺掉的结尾,太重要了。电视剧里没有提,龙文章希望,事情是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作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我仿佛看到他的小狗眼睛,在面前闪闪发亮。脏脸上扭曲着难堪的笑。
    死啦死啦以他单纯得不能再单纯,却困难得比什么都困难的梦想,引人一阵痛泪。


    凡事有因必有果,另一没拍出的结果就是,死啦死啦竟然爱着迷龙老婆。以一种只有他才想得出来的方式和做派。他淡淡地说,恐怕是看上她了,这辈子打交道的几十号女人拢一块儿还比不上她一根小指头,而且他绝无希望。他只求她离开这里,不要陪在死人身边过日子。可是,能给这个宝贵女人嘈嘈杂杂没心没肺惊天动地幸福的男人,那个怎么都死不了的敢死队队长,最为眷恋生命,给周围人带来无尽生气的妖孽迷龙,再抗争也已经服从了他的命运。亲手了结他,是在死啦死啦和炮灰们心中狠狠捅的一刀子。

    后来,以及后来的后来,烦了,失去了他唯一的团,他的团长,做事就像后面有鬼追着似的,不,就像总见得到鬼,戎马倥偬间就回到中原大地,胜或者败,遇见故知,还他们一个最后的结尾。炮灰们的命运,从没法远离。
    我已经泣不成声。

    根本上,对这部电视剧落泪和对那部电视剧落泪,因这本小说发癫或为那本小说发癫有什么区别呢?
    发癫完以后,我会好好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和孟烦了相同,我时时刻刻恨这个世界对我的钳制,但我又爱死这个世界赐予我的一切。

    铁弹穿肉烂,马革裹尸还。
    在遥远的高高的树化成玉再化成碉堡的南天门上,
    炮灰们永远枕戈待旦,歌唱调笑,声音在黑暗里无限扩散。

    回到当初,缅甸阳光弥漫的仓库,一个妖孽在仓皇里给大家放倒,团团围住,
    扭着焦急无耻的黑脸说:“我是你们团长。”

    再退后一点,禅达青石巷子,高阔天空白云飘,让人想起“岁月静好”。
    挺拔军装的长腿,马裤长靴,腰间柯尔特,臂上雪白的手套,都在视线里耀眼
    细鞭子一挥,慷慨称:“我要让人想起川军团,就是我的团。”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 ) 剧终细说我的团长我的团

    在看的过程中已然留下了一些文字,在看完后,却还有很多话想说。 我真真儿的对士兵突击没有感情,但是却真真儿的沉迷于我的团长我的团。 有多久没看电视,有多久没有看国产的电视剧,有多久没有沉下心来不错过一个镜头的看完一部剧, 有多久不是因爱情而是被一部战争剧吸引,有多久不这么码文字了,一切都被我的团长我的团打破了。 【一些好的演员】 再烂的剧本,你会因为好的演员看出一点感动,再好的剧本,你会因为烂的演员看的憋气不已。对士兵突击不感冒,但是确实稀罕里面的那些演员,也许他们当中有些确实是属于本色表演,而且根上他们可能要受限于角色,军事题材,使他们光彩照人,我们不知道离开这个范畴,他们是否会少了一些魅力,但是即便在这个巢穴里面,两部剧中一些人物的性格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反差,而这反差还是让我们领会到了什么叫做好的演员。 【一个好的剧本】    团剧大有顶着战争的帽子刻画人性的嫌疑,所以我超乎寻常的喜欢他,所以也有人超乎寻常的不喜欢他,兰晓龙是喜欢写人性的,尤其是男人,写的极好,还有那些人生的感悟,战争是他寻来的一身盔甲,他毕竟是个编剧,编剧已经失去了为纯文学而文学的立场,他总要为自己厉兵秣马,为自己的仓备好充足的粮,所以他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引来众说纷纭,也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失去的东西他知道和知道他的人知道。士兵突击是关于理想和自欺欺人,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关于真实和灰飞烟灭,我,是个喜欢后者的人,宁可在残酷中心竭,不愿在虚伪中矫情。宁肯在孟烦了的叛逃中审视自己的懦弱,不想在许三多的执拗中理解他们的单纯。所以我想我是属于团剧里面描写的那群人,在我们这群人里面,团剧是一个好剧本。 【一部不完美的剧】    为了战争而战争,是我憎恨这部剧的地方,为此付出了太多,和平时期的伤亡,拍摄成本的缩减,细节上面的不连贯,剧本后面情节的致命删减,他们为了什么?为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为了喜欢挑刺的军迷,为了冠冕堂皇的大制作,那些漆黑的镜头,那些零碎的晃动,那些刻意而为的宏观场面,到最后恰恰成了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是想抒写一段历史,怀念一群人,还是想用战争的场面冲击眼球,制造炮火连天的残酷与真实,这两者如果不能很好的衔接,本该取舍的,我个人也很喜欢亮剑,但是这两部戏有根本的不同,亮剑在战争中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智和勇,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的辅佐依然是为了表达一群人的性与情,一条小溪汇入大海,明晰透彻,一场大雨落入江海,错落有致,何以再让鱼群搅乱跃动的水滴,暗淡的黑夜,一道闪电划过,狰狞的鲨鱼叼着猎物,然后归于沉寂,还有心的无力。 【一直存在的矛盾】    过多的战争画面,于我是厌烦的,因为许多战争画面就是为了表现场面,而且很突兀,有些该有的战争场面却没有,有些可以一笔带过的拍的乱七八糟,而于有些人来说,过于冗长的对白,却非常合我的口味,这就是一个典型协调不好的矛盾,团剧里面的很多对白真的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调侃嬉闹之间却大彻大悟,我喜欢这剧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东西不是在人物的形为上体现的,而是在人物语言上表现的,现在想来这更是一本适合读的书,而不只是一部适合看的剧,剧用方言和行为,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书用语言和文字,把人生写的深沉绵长。所以这剧必然有了软肋,那些我欣赏的东西,让这部剧变得细腻却也缓慢,可是这部剧的题材,又让他离不开满天炮火,老实说,这本身就是很难拿捏的,康导的水平还是有限了,最后变得不伦不类,成了团剧的致命伤。跳进跳出,风格不统一,最后结尾的删减和一带而过,岂是遗憾可以说得的。 【一个模糊的主题】    一部剧,一本书总是有主题,或健康明朗,或隐晦艰涩,或阴暗丑陋,或简单直白,而于军事题材,我们最容易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主旋律,与政治有关的话题真的不想谈,哪个国家也不允许说自己的坏话,这是必然的,但是时至今时今日,网络的发展,言论的自由还是相对宽敞了一些,一间房子,有明亮通透的地方,也必然会有藏污纳垢的死角,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你自个儿内心以为的真相,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兰晓龙心里自个儿的真相,所谓文人,就是给了你一堆泥,然后看看你有本事捏出个什么形儿,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泥在成为泥之前的几百几千年确切的经历了什么,而我从团剧中体会的真相就是这本不是一味儿的想要写战争,而是想阐述战争下的人性,他不是想告诉人们一场战争的正确与否,而是想说在战争下,人应该具有的本来面貌,一群人在战争中的渺小,一些人在战争中的野心,没有平等,任何时候,我们只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角。而其中对历史的感悟,对人性的挖掘远胜于对战争的探讨。 【一种突破的尝试】    方言,是这部剧最大的特色。五湖四海,海纳百川的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也是最难于治理的原因,在很多人大骂日本韩国的虚伪自私狂妄的国民性的同时,也羡慕着他们的凝聚力与爱国心,我最喜欢团剧的一句台词是: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总是一针见血的抓住了根脉。龙文章的炮灰团操着各地方的方言,虞啸卿的精锐部队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喻意之深,这又是一种细节的暗示。因为有了主心骨和共同的屈辱,五湖四海,才在涅磐中有了重生,这就是为什么龙文章是个无根的人,却成了炮灰团的魂,而那些炮灰们,方言就是一个介质,来搭建他们的根,生活环境造就的不只是语言上的特点,更有着生活习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哪儿的人的人生哲学都多少会因为成长的环境,家庭的背景,烙下了一些痕迹,这痕迹有的是无足轻重的,有的却是难以抹灭的,只有在战争的炼炉下,才能打磨烧化一切,而于和平年代,总会产生一些冲突。所以我觉得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这些人性的挖掘,源于中国特色的地域辽阔。 对于很多电视剧方言只是无足轻重的尝试,但是于团剧却是至关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也再一次体现了兰晓龙从细节处体现深度的特点。另外就方言的标准问题,北方方言是一般人都能听懂的,所以基本上保持了原汁原味,尤其在团剧中重点人物身上,北平人孟烦了的贫和损贯穿全剧,东北人迷龙的大渣子味儿引人发笑。而另外两个非常有特点的南方方言上海话和广东话,肯定是要变为普通话的方言,否则这地方以外的人是很难听懂,所以着实委曲了他们,但是即便用词变成了普通话,语调还是有点意思的,尤其体现在上海人阿译的酥和软上,广东人蛇屁股的含混不清上。另外既然是川军团,当然四川人也不少,比如要麻,比如小醉,比如唐基,比如张立宪,四川话是介于听的懂和听不懂之间,有一种很浓的乡土的味道。而郝兽医的陕西话一如这个人物自身散发的热度,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而不辣的湖南话和他摆的那个经典动作,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个门道来。为什么豆饼的河北话我听出了河南味儿。其实即使是方言,也有极具地域色彩的和相对平淡的,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觉得与这部剧比较对路的一个地方的人没有出现,就是天津,天津话的哏儿想来如果存在的话,也会很出彩吧。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无根的妖孽龙文章的前生今世    龙文章这个人物很难懂,因为他没有根,所以就像天上的云彩变幻莫端,这一刻他遮蔽了阳光,下一刻他为即将到来的雨水造势。天窗湛蓝的时候,也会有淡淡的浮云轻轻的飘移,入了你的眼的可能是软软的棉花糖,也可能是轮廓分明的城堡。他的一生可划为两段,他的前世是参战前,他的今生是参战后,参战前的他是个谜,我们只能从他在审问中的话,窥探到一二,假作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之间,也只能揣测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学会了各地的方言,他能很快融入各地的生活方式,他放下了自尊掌握了各种生存技巧,因为他从来不曾停歇,因为他一直是一个人,所以这就是他为什么死死的抱着炮灰团不放,他要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建功伟业,他只在乎他的家人,他千辛万苦寻来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在战火中的中国,一切皆是虚无,他怕死,但是也不愿意苟活,他有他的信念和追求,他不是个战争狂,而是他知道在战争中,谁也不能够安逸,他想还中国一个太平的盛事,即使他知道凭一己之力全是枉然,但是他还是要去做,因为他一直在行走着,不可能停下脚步。他不够聪明,也不懂得政治,他会的是下九流的手法,有的却是一颗赤诚的心。 一个人,一直是一个人,没有人能看透他,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看透,他不按牌理出牌,他装疯卖傻,他颠颠狂狂,他遇到了一个团,一个炮灰团,一个像他一样稀里哗啦的团,没有谁是英雄,相反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但是在他带领他们经历过的战役中,他看到了不为人知的杂草中的绿色,他们也在与他的相处中,发现了一片滋养的润土,就算这土最后会把他们埋葬,他们也心甘情愿的摇曳着枝叶。他遇到了一个人,一群炮灰中的一个,他一眼就看透了他,就像他也看透了他一样。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背景,他们的行为举止,大相径庭,但是孟烦了在龙文章下贱的卖弄中,看到了一颗灵魂的无畏,他无地自容的在矛盾中挣扎着。而龙文章在孟烦了的扯淡臭贫中,听出太多直陈痛楚的话语,他无法离开这个与他心灵相通的人,并想要释放他那颗包裹太深的灵魂。 在前期我不是那么喜欢也不明白龙文章,他无畏着也自私着,他复杂着又简单着,他的行动带着绝决,他的话语有着轻佻,他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后期的龙文章,人性的东西被放大了,在他的身上应了一句话,尤如他跟狗肉的关系:是要处的,他和他的炮灰一路走来,他成了他们的魂,他们成了他的亲人。然后他带着他们一起去完成内心的救赎。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北平小太爷孟烦了用损人来掩盖内心的缺失 大爱小太爷儿这个角色了,是因为倍儿亲切,得承认这么喜欢这剧的原因,多少有他的成份,这个一路儿贫下来的主儿,不知道腻歪了多少人,却让我大呼过瘾,这是孟烦了这个人物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其实剧里也借张立宪之口说出了这是小醉喜欢烦了的原因之一。孟烦了,生于北平书香之家,老太爷出场之后,多少人得愤愤不平啊,唯一一个把家世背景交待的底掉儿的角色,却原来就是这么一位招人不待劲的主儿。老太爷古板刻薄,家教严明,一天到晚端着,见天儿的嚷嚷着:诺大的中国就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他自己却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家长制式的人物,兰晓龙的用意有讽刺,有自嘲,诺大的中国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少。文人的不切实际和自我感觉良好,是伴随着他们的灿烂的文笔一起升华的。除此之外更交待出了孟烦了这个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孟烦了是在一个如此严厉的家庭长大,他是缺少父爱的,并且父子的隔膜伴随着他的成长,也影响着他,没有什么比不能沟通,更让人无奈的事情了,而且还要循规蹈矩的遵守着家风,这样的人多数学会了自我保护,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他的父亲肯定对他有过殷切的希望,不自由的空气使他窒息,不被理解的灵魂无处申诉,所以他逃了出来当兵,否则以他北平世家的学生身份,不应该混成这样的。 他对打仗这种事,也曾经天真过,豪气万丈过,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溃败中,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了,除了自己那条精儿贵的命,他跟谁都不过心,他学会了耍滑头,反正损人也不用花钱,他用他那点仅有的技能,把人埋汰了一溜够,即使对那个最疼他的郝兽医也不例外。有的人可能觉得他的嘴太毒了,其实他的内心是善良的,甚至是软弱的,软弱诱发懦弱,他得为自己找一层铺盖,在别人马革裹尸的时候,不动容,在战死沙场的时候,无牵挂。可是在不知不觉中,他还是和炮灰团的炮灰们有了感情,他知道死啦的野心,他不想让大家就这样妄生,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私心,他比谁都挣扎,他比谁都矛盾,他比谁都想的更多,所以他怯弱,他无为,那个心中充满少年中国的小书虫,是否曾经是孟烦了的昨天,而孟烦了的今天,都用来学习扯淡了。 可是得过且过,不能掏空他的大脑,他们依然在那里,被埋藏的很深,直到龙文章的出现,他让他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怀念的家乡,他身边过往的过客,他心底的伤悲,他把命将给了龙文章,不慷慨激昂,不壮怀激烈,而依然是一张说话不饶人的嘴,一个清楚真相的脑袋,一颗明知了无希望,却不得不为的决心。因为孟烦了的真实,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一个人本就不是一张平面的壁画,折叠的屏风也许算不上高雅,灰暗的色调过多可能引人生厌,材质的取舍直接影响了审美,但是残缺的美好,却让我的眼睛发亮,熟悉的质感,让我心之戚戚焉,我,非常之喜欢孟烦了这个角色。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军统世家虞啸卿铜筋铁骨下的悲哀    虞啸卿家世显赫,功勋卓绝,他气派,衣冠笔挺,他英俊,棱角分明,他有最精锐的部队,他有最死忠的追随者,他有生杀的大权,他有大好的前程,他有满腔的热血,他有铜筋铁骨的意志。但是他只是个军人,一个看的不够远,不够广的军人。他之于战争,并不是他以为的百姓的疾苦,崇高的理想,更多的是为了贵族的骄傲,江山的收复。他出生高贵,血统纯正,怎么能真正懂得人间冷暖,但是打小受的教育让他心中自有一个国,一家。他崇拜岳飞,想的是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所以他牢记着保家卫国,他有着视死如归的气魄。有人说他是战争的机器,其实不妨说他是为战争而生的,这也是他最大的悲哀。但是他性格中的执拗,单纯也让铁血中有了一丝柔情。他跟龙文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却又惺惺相惜,他一直认为龙文章是像他一样的人,所以他一再容忍他犯下的错误,所以在他抛弃了他和他的炮灰团时候满怀愧疚,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龙文章,他一直都活在自己以为的世界中,他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断送了他仅存的希望。 虞啸卿这个人物并不可恨,而是可怜,在那样的家庭长大,一直被那样炫目的光环照耀着,他身上肩负了太多的重担,在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已经成为了那根扁担,而握着扁担的手正是唐基之流,他是看着虞啸卿长大的,也是这项工程的众多参与者之一,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用他的智谋进行修正,因为他比虞啸卿自己还了解他,他是虞啸卿的影子,如影随行,也许从正义的观点来说,唐基是个小人,但是从政治的观点来说,唐基是个权臣,而虞啸卿和唐基的区别,就是虞啸卿是无意识的把龙文章和他的团当成了炮灰,唐基是有意识的把龙文章和他的团当成了炮灰。 之所以会存在危机,恰恰说明虞啸卿并不只是个傀儡,他只是太单纯,太简单,就像那些崇拜他的精锐们一样,他们不懂得战争背后的意义,他们看不到战火下人心的仓皇,他们只知道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样子,他们思考的太少,当虞啸卿遇到龙文章时,这个捉摸不透的人,让他学会了思考,所以他曾经倒下过,想要饮弹自尽,所以他准备抛弃一切,进行哗变,可是一个龙文章和一个炮灰团又怎能与以唐基为守的整个家族政府相抗衡呢,一些人生的真谛怎能让他放弃对战争的执念呢。如果说龙文章和他的团,是被别人当成了炮灰,那么虞啸卿就是他自己的炮灰。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东北人迷龙简单直白中蕴涵的生活哲学 迷龙是个东北人,一路上唱着带色儿的二人转,成为了炮灰团最快乐的人。可能最懂得乐呵的人就是东北人了,他们想的不多,他们实在,比如迷龙,有吃有穿,再有个老婆暖炕头,够了。可是简单如迷龙,心中也有个痛,关乎国家,关乎家乡,关乎亲人。所以在炮灰们胡乱糟改白菜猪肉炖粉条的时候,在那个他顶看不上眼的老乡李连胜死去的时候,在他刚刚捡来的老婆孩子于人群中失散的时候,在向来不靠谱的郝兽医的尸体于晨光中升起的时候,他动容了。血性是他们那类人的代名词,但是有时候过犹不及,所以他们爽快利落却也凶狠野蛮,他们仗义执言却也欺负弱小,这些东北人的特征都在迷龙身上鲜明的体现着,但是七哥(张国强)的迷龙,又多了一些他身上的可爱和孩子气,所以本色出演,让迷龙这个角色戏里戏外都倍受喜爱。 迷龙,恣意而妄为,所以他占地为王,他欺负同袍,他敢跟龙文章顶牛,他与虞啸卿的精锐们呛架,他偷蒙拐骗发国难财,他于战火中忽略豆饼的生死。这是他的性情使然,他鲁莽而彪悍,于和平年代多少有点不稳定的成份,在战争中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关键是他够真,够直,有的人说伤害就是伤害了,不会因为你用的什么方法而有所改变,但是得承认,就第三方的眼里,光明磊落的狠,比阴险狡诈的毒,还是于心里有了偏差。 后来小太爷在郝老爷子的墓前说过:我时常疑心他才是我们中最聪明的。这也正是我一直以为的,他指的是迷龙的生活哲学,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了不同的根,那片土地养育出的迷龙,无关信仰与理想,而是生活的真谛,活着,并快乐的活着,只要心底留存一份最直白的认知,没有百转千回,没有如丝心绪,但是在战争面前,他不会失去骄傲,自尊和血性,在战争之中,他不会悲观,龟缩和怅然,在生命面前,他学不来悲秋伤叶,在亲人面前,他的情感自然流淌,他不是一个英雄,他成不了智者,但是他是生活的强者,他告诉我们,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人首先都要学会活着,没有伟大的人性,没有冠冕的话语,他是整个炮灰团的代表,他们也许丑陋,也许迷失,但是他们是真实的人,战争之于他们,就是他们本身那点见不得光的缺陷,在战火中被洗涤了,龙文章是诡异的,是大彻大悟后的放不下,孟烦了是别扭的,是挣扎之后的无所适从,而迷龙是简单的,是没心没肺之后的泰然,是于无声中响起的惊雷,照见了人性中的光鲜和破落。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上海人阿译在扭捏中诠释着希望 生旦净末丑,然后有了一出戏,要如何定义阿译呢?上海人,少尉,没有上过战场,被孤立的理想青年。团剧中的所有人物都带着地域的色彩,成了一个符号,不代表所有,但是确实体现着部分的典型。上海的色调不是那么光鲜,尤其是在一部比较注重刻画北方人物性格的戏中,阿译的小性情,内秀与扭捏必然与那些炮灰们格格不入,所以大家都挤兑他,看不上他,他捋头发的动作,他说话的软腔软语,他过于拘泥小节的磨叽,都让人不那么愿意接近他,连老好人郝兽医都在烦了挤兑他跟阿译似的时候说才不像他,最后阿译自己也咆哮说:就算对日军你们也没有对我这样的仇恨。其实阿译真的不是个丑角,他真的挺委屈,他壮怀激烈,有理想有抱负,他跟炮灰团的那些炮灰们的思想有着天壤的差别,所以既鹤立鸡群,又如跳梁小丑,他上过正统的军官学校,他有着满腹的理论,他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他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可是把他安插在这样的一群人中,他确实成了个异类,所以他会选择赏识他的唐基并没有错,他的内心其实是纯洁的又太迂腐,他的性格中有惟命是从和唯唯诺诺的成份,而这些都是炮灰团的老粗们顶看不上的,所以他被排挤了,按照小太爷的思路得有这么一句话:看您那儿不招人待劲的样儿,找个凉快地儿歇了吧。不过阿译终归是有韧性的,也是善良的,所以他从不真跟烦了计较,而恰恰相反,他的心是和烦了走的最近的。 连最不走脑子的迷龙都说过阿译是烦了的兄弟,这话在理,他们有一样的学识,他们都是学生兵,他们都曾经生活在城市中,一个在百乐门里看尽歌舞升平,一个在前门楼子上体味故都风貌,他们都整天端着,一个是装爷儿,一个是装小资,所以即使烦了如何损阿译,最后还是跟他交过心,抛开行为举止,他们两个确实很像,像在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上,烦了看阿译很不顺眼,那个怀惴万仗豪情的自己没了,只剩下一摊烂泥,所以他阴险的也想消磨掉还心怀希望的阿译,阿译是知道的,所以他不想成为第二个孟烦了,而是想成为像龙文章一样的人,而希望和现实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明知不能实现还抱着希望的人,是太执著还是太认不清自己呢!但是心怀希望总好过绝望,心怀希望让阿译平添了勇气,让他没有放弃并一路追随着炮灰团。在那一曲变了调的《葬心》中,那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男人,用他那有点隔应人的方式告解着思乡的情绪,也成为了炮灰团一道不可或缺的别样的风景。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陕西老爹郝兽医那颗疲惫不堪的心 陕北的民歌音域宽广,苍劲中透着悲凉,郝老爷子郝兽医的家乡就在那里,他的一生被烦了一张戏谑的纸就讲尽了,一纸荒唐言,满把辛酸泪,可是老爷子从不为自己流泪,他只为那些死了的娃儿流泪,人过半百而知天命,他已经看开了很多事情,却放不下惦记的娃儿们,他是炮灰团最老的尾巴,迷龙在他面前没大没小,烦了在他面前撒娇耍混,死啦在他面前自惭形秽,皆因他是一个长者,他是一个慈爱的像父亲一样的老人,人生的某些品德只有在时间的流淌中才能显现出来,而这有关博爱和无私。他是那个送死了的娃儿上路的人,这样一颗本来已经历经沧桑的疲惫之心,还要一次次的看着那些年轻的生命陨落,直到那世上最后的牵挂他的儿子也阵亡了,所以他对烦了说:我是伤心死的,他的心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再忍受下一次的煎熬,而这下一次很有可能就是他最疼爱的烦了。所以他带走了自己的生命,把伤心留给了烦了,留给了那颗还年轻的强壮的心脏的主人。 郝兽医死的时候,每个人都哭了,一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人却触动了他们每个人内心的那块柔软之地。我们长大了,我们离开了家乡,我们有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但是在一位父亲面前,我们依然是孩子,可以纵情的哭,可以不再伪装坚强。而对于孟烦了来说,除了悲痛之外更让他不得不审视自己的内心,那颗他以为的脆弱的心,在郝兽医的伤心面前原来那么不值得一提,那一刻他为保护自己建造的牢笼土崩瓦解了,他带着自己和郝兽医的伤心奔向了那个未知的而又不得不为的方向。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湖南的辣椒不辣和广东的蛇屁股 不辣和蛇屁股就像孟烦了和阿译,相依相存的更加强烈,却也时不常的吵嘴斗架,不辣身上透着湖南人的呛劲,却也不温不火,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那个刻意而为的动作,带了点毛主席老人家的范儿。他就像一个影子,大事没他,可是耳边那句“王八盖子的”时常回旋,垦儿节上的时候,总让人眼前一亮,能吃苦,不怕死,有节气,据说有一种辣椒,表面平凡的很,吃到嘴辣出的不只是眼泪,不辣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处。与之相反的就是蛇屁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偶尔说说风凉话,早年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北京人什么都敢说,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我想这片子,突出蛇屁股的广东人特质主要就是在吃上,可能另外想反映一下广东人的精明,心里自有个小算盘,基本上这个人物一路下来,没有被展开太多,看了一眼书,里面在审问时被吓坏了是丧门星,所以我不知道书和剧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一场战火中的爱情】 团剧中的爱情戏其实不够深厚与浓烈,很多人甚至指责为什么要加入女人的戏,应该说团剧中的女人刻画的是不够深刻的,她们也只是为了凸现男主角的性格,所以毕竟还是有了傀儡之嫌,但是无论孟烦了和小醉的云淡风轻,还是迷龙和上官戒慈的自然天成,也于平淡中暗藏着生活本来的面貌。 至于演员,袁菲的小醉中规中矩,跟在看剧之前宣传时候对她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没有发挥却还原了角色应该有的感觉。刘威葳的上官戒慈演的不好,固然有这个角色本身定位就难以诠释的地方,也有演员自身的问题。导演应该是厚爱这个角色的,所以给了刘威葳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她的发挥既对角色把握的不到位,也缺少了一些灵气,使一个本该很出彩的女性角色暗淡了很多。 《孟烦了与小醉的云淡风轻》 小醉初遇孟烦了,他落魄,他不要脸面的为自己偷老乡家的粉丝找着借口,纵是他巧舌如簧,也没入了禅达乡亲的耳,却被一个女孩放在了心上。 小醉的背景开始没有交待,但是就凭她能以一己之力,无所顾忌的把一个陌生男人拖回家,又磊磊落落为他那个私密的地方上药,就证明她不是一个家风严谨,书香门第出来的小姐。 小醉是四川人,因为战争,跟着她哥到处漂泊,最后与入了川军团的哥哥失去了联系。所以她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单纯,所以她没有那么多的挣扎,她从来没意识到孟烦了的欺骗也没埋怨过他的无能,因为她太简单,太纯真,所以她爱上孟烦了,她以为烦了是个抗日英雄,她信他讲的那些话,她信他是川军团的,那个她哥哥呆过的地方,让她有了亲切感。她喜欢他的风趣幽默,那跟她认识的人都不一样,孟烦了最大本事的也正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所以小醉一头扎了进去。她其实是个傻透了的姑娘,她的心是干净的,她的爱是浓烈的,但是她不懂孟烦了,激情会有熄灭的时候,生活必将继续。 其实我真不愿意把这段爱情讲的那么透彻,很多人责怪着孟烦了的懦弱,对爱情的不负责任,但是这才是真实的,是这段爱情的本来面目。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小醉和孟烦了不可能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那就是另一出悲剧。除非他们一起在战火中灰飞烟灭,才能让这段爱情一直保留下去。 孟烦了爱小醉吗?是有爱的,但是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爱。当他知道小醉身份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小醉身体的向往,他自己也曾经把那份龌龊肮脏的心剖析了一番,所以他一直觉得惭愧和无地自容,他选择了逃避。但是当他看到迷龙夫妇甜蜜缠绵的时候,他知道其实有一份幸福一直在等待着他,所以有了随后他与小醉的激情一吻,这是一颗孤单落寞的灵魂想要在特别寒冷的时候靠近温暖的表现。直到他当了逃兵,生死一线的时候,小醉的不离不弃和声嘶力竭,都再次震撼了他的内心,他之于小醉在爱里面混杂着很深厚的感动和感激,连自己都看不上的自己,却被那样一个女孩用整个生命去爱,他无所适从。 孟烦了和小醉的爱情一直都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很多人指谪孟烦了没有爷们担当的原因所在,他不够爱小醉,而小醉的爱除了温暖也沉重。在那样特殊的条件下,孟烦了和小醉有了交集,这交集是环境赋予的,他们是两颗心的碰撞,却不是两颗灵魂的契合,孟烦了想的太多,小醉想的太少,孟烦了太复杂,小醉太单纯,爱情可以瞬间点燃整个世界,也可以昼夕浇灭所有的火焰。 孟烦了就是那种能清楚的看清自己,却又听之任之的人,他一直在跟自己的内心拧巴,他知道他给不了小醉幸福,所以他选择了放弃,他会心痛,但是比不上自己的纠结,自己和自己的较劲。就像孟烦了一样,我也以为张立宪更适合她,因为张立宪是跟小醉一样单纯的人,从思想到行动,他是一个还没长大的男孩,他的参军生涯是一帆风顺的,他有他的信仰虞啸卿,他对小醉的爱是一个强者油然升起的对弱者的保护,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可以一起成长,如果张立宪没有死,能够和小醉一路走下去,小醉是会发现他的好的。 孟烦了清晰的知道自己给了小醉一个假象,所以他也能轻易的让一切毁于一旦,他可以让前一秒还在微笑的小醉下一秒就盛满了愤怒,他们的爱情像昙花终将归于一现,假如能够延续到战争的结束,那么在生命脆弱下构建的爱情将会烟消云散。在和平年代,爱情总要回归生活,孟烦了会因为无法沟通而压抑,小醉会因为看到她不自知的一面而痛苦,所以为什么不让这段爱情就停留在记忆中呢,为什么不释然他们那场有些云淡风轻的爱情呢,没有最后的升华,没有恍若隔世的相逢,爱情有时候可能也只是生命的过客。 《迷龙和上官念慈的自然天成》 迟迟没有下笔写迷龙和上官念慈,是因为上官念慈让我茫然,直到读了半部团剧的书,原来电视剧里面的上官念慈并不全是书里面的上官念慈,书里面的上官念慈占用的笔墨也不是很多。 康导说过上官念慈这个角色出来,相信很多女性观众都会喜欢,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但绝对不是现在剧里面呈现的这个上官念慈。 因为迷龙太丰满,太出彩,反衬出本来就受制于戏份的上官念慈,上官念慈的对白不算多,人物的特质很多的要借助于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所暗含的深意,远不应该是刘威崴所演绎出的感觉。 我以为的上官念慈,她本是大家闺秀,知书答理,聪慧解人,她懂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她外表恬静,内心坚定。颠沛流离并没有损伤她的美丽,那是一种气质,文静雅然,悠远绵长。 迷龙初见上官念慈,就直了眼丢了魂,因为她的怡然飘逸,也因为她的母性光辉,其实迷龙同时爱上的是两个人,上官念慈和雷宝儿。 上官念慈的聪明在于她懂得取舍,更懂得把握幸福,迷龙是个一眼就能看透的男人,他的掏心掏肺,他的男子汉气概,他丰厚的羽翼,都让上官念慈在茫然未知的前途上,寻到了一座坚实的堡垒。上官念慈不脆弱,但是也不锋芒,她是一个心里有谱的女人,她知道迷龙是一个能够带给她幸福的男人,她义无反顾,淡然中透着坚决,她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迷龙的真诚和龙文章的闪烁,她轻易的刺穿了本已破烂不堪的龙文章的战衣。书里的上官念慈没有追打龙文章(另一段书里没有的是在路边与龙文章的对视),追打龙文章的上官念慈让人很无语。上官念慈身上不应该是泼辣而是犀利,不是疯狂后的无所顾忌,而是了然后的一针见血,她对龙文章不是暧昧而是鄙夷。 剧里的上官念慈与龙文章太过暧昧,我不知道是把本来的欣赏演成了暧昧,还是暧昧就是他们所要传达的信息。而书中的上官念慈和龙文章的针锋相对,更多的是源于她对迷龙的保护,和她一开始形成的对龙文章的反感印象。 迷龙对于家的渴望比别人都强烈,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个家,他身上充满了保护欲和担当,空落落的时候,心思不够细腻的迷龙也会伤感,他需要一处寄托,然后他遇上了上官念慈和雷宝儿,他成了最幸福的人,他不会考虑未知的未来,他活在当下。 在上官念慈的面前,迷龙即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又是个淘气耍宝的大小孩。有人说上官念慈让迷龙变得软弱,不可否认一个家在迷龙心中的份量,但是上官念慈不是个一般的女人,她也曾经让迷龙做个决断,为此迷龙险些离开了炮灰们,可是她没有强求,我想即使没有龙文章的出现,她最终也会让迷龙回到他本来的地方。她是一个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用她的智慧,在一个男人世界里面,预留了自己的位置。 我一直认为迷龙选择上官念慈是一种本能的体现,而上官念慈对迷龙的认知蕴涵着深刻的智慧,这智慧不是咄咄逼人,不是锋芒毕露,而是温婉含蓄,慧颉灵秀。这一点我再一次与小太爷不谋而合,他对迷龙说过,我怎么觉得是嫂子把你从我们这儿捡走的啊。其实在迷龙与上官念慈之间真正的主宰者是上官念慈,只要她选择了,就会让被选择的男人变得很幸福,当然她幸福不幸福,就要看她自己的决定,迷龙显然是一个让他们都幸福的选择。 我认为一个稍微有些变了味儿的上官念慈,本来要表达的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和一个简单男人的自然天成,他们的爱情是朴实的,不加修饰的,活生生的,带着身体的温度,是可以琐碎到指甲盖,也可以温暖到心窝的。是一个真正的家,一个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渴望的家。 【一些我未说尽的话】 断断续续的写了很多,多到我没想到,却又发现还有很多没有写到的,比如豆饼,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兰晓龙在跟自己开玩笑,昨天的豆饼其实正是今天的许三多,曾经,现在,或者以后依然存在着很多的豆饼,中国从来不缺豆饼这样的人,缺的是像有许三多那样运气的豆饼,所以许三多只有一个,只存在于兰晓龙的笔下,而豆饼时时刻刻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唐基妄当了小人,其实他只是一个权臣,或者不如说也是一个历经了沧海的智者,不要小看时间,滴水穿石,谁的今天不是由大量的昨天堆积的,也许昨天的唐基并不那么奸诈,而步步为营走到今天的唐基是油滑的,心机缜密的,我们一路跟炮灰走来,所以他成了凶手,但是换一种角度,他并没有十恶不赦,他只是太过看重自己的利益,我们多数人其实都自私,但是因际遇不同,因地位不同,因人心不同,就有了偏差,自私是可以为了房子和父母反目,自私也可以是为了大局而牺牲棋子。棋子不一定都不能成为棋手,关键是你愿意执著于黑白的分明,还是倾向复杂的大脑。唐基成就了虞啸卿,毁了炮灰团,一得一失之间,答案只在每个人心中。 张立宪的成长被截杀了,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即使在可有可无之中,我们也依稀的看到了一个纯情的,单纯的,执拗的男孩,张立宪是一个代表,他代表了那一批以虞啸卿马首是瞻的精锐,比如比他头脑更简单的何书光,沉默寡言的余治,在他们心中,虞啸卿是神,是信仰,有了信仰,人才会更加的有勇气,更加的坚强,当然信仰崩塌的时候,可能剩下的就是不堪一击了,所以剧中的张立宪自杀了,被舍弃掉的是书中的张立宪开始认知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过程。 傻乎乎的克虏伯好像没有思想,其实他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他的信仰只在他的心中,不外露,不张扬,由无形的世界化成了有形的龙文章,他选定了,就一直走下去了,没有人注意他,他也不渴求别人的注意,他只默默的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喜欢挑衅的要麻成为了最早离开的人之一,他和不辣是最好的兄弟,有了不辣,他就可以成为那种苦中做乐的人,他跟不辣很像,所以臭味相投,他欺软怕硬,不辣嘴不饶人,他们相辅相成,有了一个完整的人形,然后剩下了一半,一半没心没肺的走完整个战争,他是不辣,也是要麻。 一根筋的董刀,只有一个愿望,一个愿望支撑他一直走下去,可以走到海枯石烂。一辈子都在要东西的康丫,是觉得这世界欠他的太多,太多却肯定的拿不回来,所以就到处的找补,他把那些无形的东西化成了有形的零碎,来填补内心那处只能感知无法明晰的窟窿。 站的太高的麦克鲁汉,看到的不只是美国,还有中国,他是个思想者,而不适合当个军人,他把一切都说的那么白了,那些孟烦了挣扎的,那些龙文章放不下的,那些虞啸卿痴迷的,那些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战争的,可是看的再透彻也没用,因为他在那里,在他们中间,他与最无知的豆饼,最聪明的孟烦了一样,都是沧海之一粟,都将归于尘土和记忆。 曹操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老外,以下说的与柯林斯无关,只是因为曹操,外国人学汉语,有些也会受了地方方言的影响,而曹操的中国话说的倍儿溜,并且绝对是带着北京味儿的北京通,只是演了一个柯林斯真是未免糟蹋了。 好吧,我承认,我想尽量的把每一个人都写出来,我不想落掉任何一个炮灰,写的太多,终有言尽的时候,我一直没有从战争的角度说团剧,因为他落掉了一个结尾,落掉的不只是一个结尾,还有很多很多。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上下两本书认真的看了一遍,有违了我读书的习惯。如果有什么还想说,可能会不自觉的拉上了书,有关那些没展开的人物,有关故事的延伸,有关兰晓龙的写作技巧,有关影像和纸张表现手法上的利弊,有关我随时冒出的想法。总之,现在就写到这吧,谢谢那些捧场的朋友,能够一字不落的看完我的长篇大论委实不易,没有全部看的,挑自己喜欢的部分看也没关系,只是因为看了想了,所以要说,说的太多不过一句,只要能跟关注团剧的一部分朋友有所共鸣,足矣。每一份的付出都是用心的,希冀相知,淡看指责,在喧嚣之中留一片宁静,我用我的文字诠释我对团剧的理解!

     6 ) 小太爷就是一个迷途的孩子

      烦啦一身书生气,具有中国文人的懦弱和善良,可他也是个爱国的爷们,他要往上冲,他山呼着新兵冲,老兵的命金贵。第一个冲上去的是壮士,第二是烈士,经他手山呼冲上去送命的已经不计其数。

      他是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很多事他能看透,但他却怀疑,犹豫。他明明是个很优秀的人才,却一副半死不活吊儿郎当的痞子样。他自认为看尽世态炎凉,看透生死,却看不透他自己。

      烦啦曾一封接一封地给家里寄“铁定成仁”的遗书。我认为这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在用这种折磨人的方法诉说对家的思念并报平安,同时他也想让父母相信他们一直不满意的了儿轰轰烈烈地战死了算了,苟活着的这个烂人,他断定父亲是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这个傻孩子不知道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哪怕他有多么的不会表达。这个古板迂腐的父亲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来到前线找儿子,要死那就全家一起死。以为早被遗忘的烦啦得知父母在西岸时,捧着信仰天痛哭。他也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逃到西岸,跟父母死在一块儿。

     于是毫无征光的,烦啦逃了。然后毫无悬念的,烦啦被抓了。当烦啦被绑在十字架上,一口一口地吐唾沫淹蚂蚁,当他嘻皮笑脸地装做满不在乎,当他在快昏迷地时候奋力地喊:“我要活!我要活!”,我的心象当绞一样疼。我知道他在想他了,想他们了。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孤独,这样无助。终于,黑夜里一个身影慢慢爬来,当迷龙抬起他清亮的眸子微微一笑,我和烦啦一起哭了。亲人,你怎么才来啊!没心没肺的迷龙,只想着心疼他的弟兄,赶紧给他吃的喝的。可千盼万盼来的死啦死啦却是一脸愤怒。他心疼吗?当然,可他更痛心。他狠心走了,一口吃的也没给他留。烦啦这时候大概真是心如死灰了。他,被他的弟兄给抛弃了。当第四天死啦死啦带着他的团终于出机在校场上的时候,相信奄奄一息的烦啦的心是如同当时的阳光一样明媚的。自己生死未卜,却真心为他的团能换上武器而高兴。这个傻孩子对着他的团长,前一秒还在咬牙死撑说不丢人,后一秒便突然崩溃了,哭着承认你走后我一秒钟后悔十次。。。烦啦终于知道,他已经离不开他的团长,离不开他的弟兄们。
     
      他耍贫、损人不倦、玩世不恭,似乎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其实掩饰的是他过于敏感,过于在乎的一颗心。这一点兽医很清楚,死啦死啦也很清楚,并且为此痛心疾首,恨不能一拳把烦啦给砸醒。去西岸救烦啦他爹,他故意不带烦啦,让他说清楚自己,目的就是逼他找到自己的“魂”。一夜的反醒,烦啦道出了深藏在心底的悔疚和耻辱:装死尸逃命、偷小醉的钱、对小醉不纯洁的想法,他常常愤怒,因为自己二十五岁了还是一个烂人。原来,他也很烦自己这个样子,他有深深地自卑感。死啦死啦却对他的自我批评不满意,要他继续挖根。情急之下,“家父”两个字冲口而出。眼看有戏了,却又拐了弯,说起家父的生平际遇。鬼精的死啦死啦怎么肯信他胡扯,于是吞吞吐吐地,我们终于听到了影响烦啦一生的永动机八音盒的故事。

      我相信他是真的喜欢小醉的: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很多次,今天却想起来我原来才二十四岁。等在小醉家的门外,我发现我还活着,痛苦而甜蜜,头发根子都在战栗,一个初恋的傻瓜。

      小醉就是烦啦想要而不敢要的那片美好。看他跟小醉的故事,真替他发急。他羡慕迷龙一家子的温暖,他渴望有个家,有人在家里守候他。当他听到小醉说“你回来啦”时是多么的触动,原来他也有个地方可以回来。面对这份触手可得的爱情,他却怕,怕自己动机不纯,怕得不到,怕失去,犹犹豫豫就是没有勇气往前迈一步。直到他逃跑被抓,在法场上,小醉不顾一切地来看他,他终于喊出了心里话:“我是你爷儿们!我们也要弄一张迷龙家那样的大床,一个大房子…”他大约真的以为他要死了,他才能把他平时没有勇气说的话大声喊出来。大床,大房子,和和美美的过日子,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给小醉许下的诺言。他勇敢地把小醉拉到老爷子面前,顶撞说你得接受她,因为她是你儿媳妇。正当我为此叫好时,转眼他却对小醉说他养不了她。当小醉再一次把牌子挂到门上的时候,我恨不能把烦啦从电视里拽出来给他两巴掌。这个傻子,连迷龙都能养得了老婆孩子,你怎么就能这么轻易地放弃?这么轻松地说出不负责任的话?这对小醉是多大的伤害?最终,他还是亲手把张立宪推进了小醉的房里。因为,他自惭形秽。他觉得,小醉跟着张立宪能过得更好。他认为他很伟大。而我却要仰天长叹,兽医,你还是没有把烦啦治好。这个烦啦,仍然是不能担当的烦啦。

      康师傅让张立宪光荣就义了。关于小醉和烦啦就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从心底里我期待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烦啦,从南天门回来,你就真的确认你不再放弃,能担当起一个爷们该担当的责任吗?
     
      烦啦其实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他热爱生活,渴望温暖。他的心里装着一片明镜高远的天空。他逗雷宝儿叫爸爸,给小醉扎稻草人,把土撒在兽医烟锅里……甚至他被父亲罚跪在大门口,你都能体味到他内心的快乐,因为他又有家了。他有点散漫,可他不乏热血。他逮谁损谁,可他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他总是不停地在烦啊烦,可我们谁不在烦呢?

      如果没有死啦死啦,烦啦还会继续烂下去,杜绝热情,懒散的小兵痞我们心疼他,怒他的不争气,让人揪心。他满怀报国豪情,毫不犹豫地弃笔从戎,他在关键时刻总有种风范,即使逃跑也是智慧的,多可爱的孩子啊。

      这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短评

    在看这部戏之前或之后,不要轻易说,我懂了。

    8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溃败,胜利;思乡,卫国;无耻,善良;仇恨,恻隐;崩溃,挣扎;扯皮,同志;苟活,赴死;内疚,骄傲;亏欠,偿还;牺牲,复仇;自嘲,蔑视;幻灭,招魂;绝望,信仰;恐惧,无畏;颓废,热血。这部剧不仅让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被逼的差点亡国,同时也告诉了你,中国为什么打成那样都没有亡国。

    10分钟前
    • nnnnnn
    • 力荐

    每个都是实力派演员。一直记得一句话,我们不怕死,我们只是想知道,自己为谁而死。ps:滇缅战场一直是自己民国史比较关注。这部电视剧,比中国远征军好很多了。

    11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力荐

    说这是中国版兄弟连 那是抬举了兄弟连

    16分钟前
    • 万藏
    • 力荐

    差点哭断气,给500星。从士兵突击转到团剧,原班人马却没看到任何士兵的影子,我心带着演员的黑料,但是最后却爱上炮灰中的每个人。一部电视剧却有艺术电影的野心,台词不通俗、剧情不直白,不带着脑子和心去看这剧也许觉得莫名其妙。兰小龙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敲击我们的心,绝对的神剧。

    17分钟前
    • 我爱吸管
    • 力荐

    看完感觉身体被掏空…仿佛哭掉了整个2017年份的眼泪…虽然久闻大名但一直没打算看 还以为这就是部老套主旋律抗战片……结果看得我掏心挖肺哭惨笑昏直哆嗦简直被整成了神经病(。这剧的台词写得太太太太他妈的好了尤其团长和小太爷的词儿可谓字字诛心…扎得我皮开肉绽血淋淋的…这戏是顶好!!!

    22分钟前
    • zērō潮汐
    • 力荐

    这部片子给我了3个启示。第一,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力,龙文章凭这一点在缅甸集结了上千人的队伍。第二,政治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虞啸卿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炮灰团。第三,35岁之前靠上辈子活,35岁之后靠这辈子活,这句话非常值得深思。

    26分钟前
    • 老麦
    • 力荐

    这样的文艺作品主要看点仍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和情感,历史的是是非非,还是去史书中了解为好。然后,以豆瓣电视剧评分标准这剧才8.7??exm?对于“装逼”的负面评价…好的吧,反正你不懂的统统是装逼就对了。

    27分钟前
    • 东都小肥狼
    • 力荐

    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32分钟前
    • 抛书人
    • 力荐

    和士兵突击一样,披着军旅战争的外衣写着真实的人,真庆幸是这一帮子人拍的,张译说感觉团剧就是战争版的红楼梦,对其理解之深可见。我甚至想象不到除了段奕宏谁还能演龙文章这个角色。原著已看上部,七天假期刷完,先打卡,屯着写长评。希望随着张译和段奕宏越来越红,让人们重新发现这部戏的精华。

    37分钟前
    • 山月
    • 力荐

    严重被低估的作品,我没有看过比这部刻画人性刻画国民性更深刻准确的电视剧了,而且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多重解读皆可。国剧之冠,可我敢说大部分中国人都还没看懂它。

    38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因为并不存在一个身披黄金铠甲、脚踩五彩祥云的龙文章,所以一百个心思了得的孟烦了,也还只是怨天尤人的孟烦了。也许每一个笑意融融心存恶毒的唐基的而立之年,都曾是叱咤风云宁折不弯的虞啸卿。张立宪跟何书光的悲剧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被自己人生当中最珍贵的部分背叛了。最喜欢的是派对皇后不辣姐。

    43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光那些台词,就可以得到九分以上了: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们就是这样的国民性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尽管是这样,那些身上沾满一切中国人丑陋恶习的炮灰团士兵们依然谱写了一个民族的抗战史诗。

    44分钟前
    • Siegismund
    • 力荐

    我喜欢这样的叙述,这样的癫狂,以及没完没了的折腾。

    49分钟前
    • 细细疯
    • 力荐

    关于战争,也关于人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男人史诗。而其中生存、自由、信仰的命题,也让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剧,还有着巨大的解读空间,饱满的内涵,深刻的哲思,艺术的高度。《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你明白当年中国差点灭亡,也让你明白为什么中国在如此严峻的时刻都没有灭亡。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您干嘛总拿这个和突击比呢?有些东西,比不了的。看了,喜欢,就得。

    54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死都不怕,就爱安逸

    55分钟前
    • 7抹.tif
    • 推荐

    我想给六颗星

    58分钟前
    • Auster
    • 力荐

    以虚构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历史。尽管曲高和寡,仍不失为提升大陆电视剧艺术水平的一次大胆尝试

    1小时前
    • 素心人语-天涯
    • 力荐

    有拖沓,有装逼。但是点出几集就足以成为经典

    1小时前
    • 大刚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