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茶界中国

    茶界中国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刘嘉 

    猜你喜欢

     剧照

    茶界中国 剧照 NO.1茶界中国 剧照 NO.2茶界中国 剧照 NO.3茶界中国 剧照 NO.4茶界中国 剧照 NO.5茶界中国 剧照 NO.6茶界中国 剧照 NO.16茶界中国 剧照 NO.17茶界中国 剧照 NO.18茶界中国 剧照 NO.19茶界中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集大型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讲述中国茶叶所蕴含的悠远中华文明,以及中国茶叶为全世界带来400多年的深厚影响。

     长篇影评

     1 ) 大杂烩

    抛开商业因素不说,这个纪录片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名茶简介,似乎福鼎白茶没有介绍。不管是时间还是位置的跨度也是像模像样,亚非欧大联合。台词也有文雅的点睛之笔,穿插了几个广告。算是一门简单的入门教程吧,起码前几集还介绍了各类茶叶的冲泡手法。有个细节解说了白毫乌龙和东方美人的区别,很少人能清楚这个细节。如果按6色分类,里面一少半茶我也喝过,片子对各类茶的点评还是很中肯,除了艺术讲解其实也并没有溢美之词。

    有点讽刺的是,最大的广告赞助商金立手机和天喔茶庄似乎都要倒闭了。这个纪录片难道是成龙解说的么。

     2 ) 《茶界中国》剧评

    《茶界中国》是一部由刘嘉执导,纪录片式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 首先,它向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原生态的茶。

    茶树都是生长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之中,在茶山过夜,被各种昆虫、青蛙、蝉的叫声,可能会吵到你睡不着觉的感觉,但正是因为这些益虫才得以相畏相成造就了原生态好茶。没有污染,没有现代化建筑,有的只是一个完整生态化森林。茶树,都是不需要除草和除虫的,因为里面有完整的生态链,都有自己的天敌,不需要人工去处理,所以生长的茶叶具有原始的植物性。真正的好茶叶,是从大山之中群山环绕的茶树上采摘而下,然后经过了原始的手工制作,而且保持了茶叶最原始的树叶本性,保留茶叶中的各种物质,损失的只是茶叶中的水分。试想一下,自己喝到了这样的茶,深处群山之中,鸟鸣、虫噪,细雨蒙蒙,慢慢品味茶中的各种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茶叶之中的那股山野之中的树叶本性的味道,还有深处深山花香鸟语版的优雅环境。茶,原生态的山野气息,全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好像不同,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然后,就是对品茶、悟茶的思考。

    品味人生,是从茶中感悟人生,感悟做人。观看过后,我了解到这个节目对五种茶进行了很详细的介绍。从采摘到加工再到成品,让我感受到制茶人对每一片茶叶的敬重。乾坤交替,日月轮回中,时间有着一套严格的自然法则;择时而采,赶时而制,随季而品,不同的茶有着自己的时间轨迹…之前喝茶是喝茶,现在喝茶是品味人生,是从茶中感悟人生,感悟做人。 除此之外,传承茶韵古香,展现精美画面,更是让我享受其中。

    《茶界中国》的镜头语言具有极强感染力,画面十分精美,同时富有节奏感,以慢镜头、大特写显示茶的细节,在浓缩的时间和空间里让茶意滥觞,流光溢彩,通过画面直接刺激人的各路感官。并且其中讲述的故事兼具实用与表现力,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这部茶纪录片同时也充满了美食的味道,养眼。这可以说是它的一个优点。 《茶界中国》这部片子,文字优美、知识浅显易懂。从制作方法入手,也能够让人了解为什么茶有这样的风味。同时里面也包含着自身的文化,特别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供人思考。

     3 ) 《茶的全球化》

    茶叶与全球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碰撞,一点点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构成现代茶的环境,交织出千万种可能。看《茶界中国》第九集的茶迷们,应该发现了第九集的节目讲了很多全球化的茶。 茶起源于中国,相传是5000多年前由神农发现。作为大自然赠予人们的礼物,茶已经在全世界各地流行并种植着。茶的口味,也因它生长的环境而改变着。 不过传统味道的茶还属中国的最为正宗,茶的喝法也属中国最多。 广东人会吃这个名声可是享誉全世界的,哪里的人都知道,去广东旅游一定不能错过当地的美食。 英国人喜欢茶的品种,和中国有着些许不同。中国人对于茶的喜欢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但是英国人却对红茶情有独钟。 作为替代印度红茶的肯尼亚“小清新”,肯尼亚“红碎茶”生长在东非大裂谷的两侧,每天享受着东非全年平均气温21°的茶叶们,在这里四季都可以被采摘。

     4 ) 第一集 茶丨净

    1.为什么突然想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饮茶文化呢?

    2021年4月2日,去了一趟张家界。由于是跟团旅行,那就少不了旅行团的强制节目:逛购物区。在云上茶庄,品尝了张家界的莓茶,先苦后甜、口齿生津。被告知这并不是常规茶树的叶片,而是一种藤蔓植物的叶片。好奇心被强力拉扯,对张家界的危山、奇峰、“怪茶”、傩学等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想到了茶文化,略作了顿留。因为父亲和岳父都爱喝茶,每逢节假日自然也会给二老买些茶叶。父亲抽烟太多,比较喜欢绿茶,所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西湖龙井、日照绿茶等也买过一些;岳父喜欢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和祁门红茶当然也少不了。由于茶叶都是托亲朋买的,真假好赖也不甚知之。想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稀里糊涂的,倒也可笑。

    泱泱中华,上下求索。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条支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命张力。这其中必定承载了太多的文明结晶。最近一直想着了解一点古人的生活习性,“饮茶”正好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2.关于《茶界中国》第一集的内容

    想着去了解一下中华茶文化,便在网上搜索了“茶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视频。在纪录片中检索到了《茶界中国》,共10集。纪录片我并不怎么看过,想想应该也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吧,这也就看了起来。

    到目前,还只是看了第一集。第一集里先后介绍了正山小种、肯尼亚“红碎茶”、白毫乌龙——东方美人、狮峰龙井、西藏黑茶共计五种茶叶。从茶叶的采摘到制作和泡制,做了简单的介绍。此外,还穿插了制茶人的故事和红茶国际化的支线。

    对于这几种茶的制作、或起源、或特色有了简单的了解。感受到了茶叶人的不易,以及这一份职业传承的重要性。

    3.观后感

    作为一个仅能分别茶叶类别的小白,看完了第一集之后,整体上来说略有失望。我想要了解的内容在第一集里并没有很系统的展开。整个视频的介绍顺序也让我很迷惑,不太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导演的思路和逻辑。前一部分从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开篇没有问题,讲述到红茶的风靡,再到英国饮茶文化,再到肯尼亚红碎茶的来源与发展,也都没有问题。可后面为什么又到了宝岛台湾的东方美人,和龙井?这中间是哪一条线索在做牵引呢?影片中后段又回到了开篇的正山小种,感觉一时之间晕混不堪。并最终收拢于解说的一句:谁握住了地平线上的茶树,谁就能把最美好的味道通通揉进一整个的春天。大概有点“欲附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了。

    关于茶叶的介绍,可以按照起源时间、茶叶分类、上市时间、制作难易等等诸多方面进行分类展开,这样也能够让观众比较清晰的掌握各种茶的特性。如此这般,说实话,我现在已经不太能够区分这五中茶叶的鲜明特点了。

    另外,影片中夹杂了福建人陈必芳的传承介绍,一时间有点找不着北。影片应该跟作文一样,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进行支撑和延展,但是本片在此项问题的考究上,略显仓促。

    总之,作为一个小白,还是有很多能够学到的东西。当然,这也只是第一集,以上也都是自己的拙见,等全部看完之后再作思考吧。

     5 ) 刚看了第一集,世界消费茶叶的第一大国英国?

    虽然现在英国也产茶了。 没记错的话,英国最早的茶树是在一个老贵族的庄园里发现的。是一棵来自中国的野茶树,本来是作为奇花异草种在园子里的。 英国人一直尝试种茶,但一直都失败,因为那里的气候不适合茶树生长。那棵野茶树让英国人很振奋,他们终于确定茶树可以在英国生存。于是,现在英国也在生产茶叶。 川宁公司是一家很古老的家族企业,经营的就是茶叶。现在川宁的后人有的已经转行,但仍有人坚守在古老的茶厂里。女王生日会上的红茶就是川宁公司配的。 《茶界中国》还是很推荐大家一看的。江苏卫视和好几个地方纪录频道及网络在播出。

     6 ) 《茶界中国》笔记——内容丰富,剪辑混乱,最后烂尾的纪录片

    一、分集笔记

    第一集:口感的追随

    1、武夷山桐木关

    东经117度,北纬27度,桐木村麻粟,正山小种原产地的核心,1200亩茶园,60多户人家,桐木村生长的油松,目前保护区禁止砍伐油松,茶农只能到大山深处寻找零星散落到油松残木。除了油松,麻粟野放生长的老茶树是正山小种一流口感的原材料。

    出自桐木关原产地,用传统青楼油松烟熏工艺制作出的红茶,才能称为正山小种,琥珀色、松烟香、桂圆味。正山是代表原产地的权威性,指的是桐木关。正山小种可沸水冲泡,每泡出汤时间10-15秒。

    2、东方美人茶

    沸水冲泡,40-50秒出汤,琥珀色,蜜香、熟果香,浓郁的蜂蜜水的味道。

    小绿叶蝉叮咬茶树嫩芽,唾液中的酶让茶叶发生裂变,产生独特风味。

    3、一个数据

    中国茶饮消费者有4亿7000万人,占人口比例的36%。人均年茶叶消费量950克左右,接近一公斤。

    4、西湖龙井

    只有使用龙井村喝翁家山村的鲜叶原料制作,具有糙米色、兰花香特征的龙井才能称为狮峰龙井。龙井原料采摘要求早、勤、嫩,两叶一芯。龙井适合玻璃杯冲泡,中投法。

    西湖区以外产的龙井被称为钱塘龙井、越州龙井。

    5、林芝易贡茶场

    西藏唯一的高原茶场,海拔2200米,冰川融化雪水为茶园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60年带由西藏军区部队开垦而来。

    第二集:古树与新芽

    1、云南早期,因茶叶不值钱,古树高大茶叶不好采摘,将古树砍伐矮化以便于采摘,但是矮化过的茶树茶叶口感发生了变化,会带苦涩味。

    福建商人到云南古树茶区做了几件事:承包茶园,提升采摘标准,提升制作工艺。包下古树茶园后,不施化肥农药,以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采摘茶叶,同时从福建安溪带去茶叶萎凋上下通气的簸箕,让萎凋更均匀,

    云南大雪山古茶园有三棵古茶树被誉为茶祖,最老的一棵树龄2700年,树干要三四个人合抱。

    2、山东日照绿茶

    源自60年前国家的“南茶北引”计划,山东日照从福建浙江大量引进茶树品种,为了让茶树适应当地气候,将茶树高度控制在30cm一下,后用炒青工艺生成出了日照绿茶,味浓厚,板栗香,耐冲泡。被誉为北方第一茶。日照北纬35度的气温,刚好南方1500米高山的气温一致。

    3、蒙顶甘露

    卷曲型绿茶的代表,茶芽肥嫩,多绒毫,味鲜醇。

    4、洞庭碧螺春

    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山,曹坞村莫厘峰下,当地茶园,除了种植茶树,还有枇杷、青梅、板栗、桃树等,茶树果树相隔而植,相间而生,形成碧螺春的独特生态环境。果茶间种的茶园结构,使得碧螺春带出浓郁的果香味。一芽一叶原料,炒青绿茶工艺,蜜蜂腿、满身毫、铜丝条、花果香,味鲜醇。一般春分到明前采摘到绿茶才被称为碧螺春,清明后到绿茶,单叫炒青。

    第三集:技艺的坚守

    1、武夷山岩茶

    武夷山丹霞地貌,峭壁接踵,很多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的脚步,茶农采茶,爬山需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步行2个小时,一天采茶100多斤,每斤茶叶采摘报酬3元钱,收入几百块。

    当地采摘标准,五不采:嫩不采、老不采、雨天不采、大太阳不采、露水不采。顶级好茶采摘时间在下午2点-5点。

    萎凋,一平方米的晒青布面摊凉1公斤鲜叶,厚薄均匀,水筛,直径1米左右,筛孔半厘米见方,便于鲜叶透气,摊晾散热,失水均匀,酶活化,加上鲜叶内物质的转化,青涩褪去,香气初露。

    2、日本宇治绿茶

    等级最高的玉露茶,宜低水温冲泡,50-60度之间,鲜甜带有海洋气息的海带味、海苔味。

    日本通过遮阴网降低茶树的光合作用,降低茶叶茶多酚的含量,提升叶绿素的含量。遮阴网要覆盖20天才能降低茶叶的苦涩感,制出的鲜醇茶叶,称为玉露茶。

    3、恩施玉露

    源自唐代蒸青绿茶工艺,形似松针,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茶味清香鲜爽。高温蒸青后要扇凉,迅速降温,保持茶叶鲜活状态,50-80度烘焙,随手揉搓,抛散初干。

    第四集:时间再奔跑

    1、凤凰单丛

    凤凰天池,乌岽山脉,900多年种茶历史,330亩茶园,最高海拔1319米。

    2、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正宗原产地,海拔800多米的高马二溪,茶树多生于林中。

    3、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人工采摘制茶,一人一天的产量大概只有一斤,早5点出门,采到10点,下山回家,下午理茶制茶,到晚上10点。茶要当天采当天制,且每年的制作期特别短,只有十天左右。

    采用烘青工艺,一芽两叶,叶脉中隐红,兰香高长,味甘鲜醇。原产地还是以手工茶为主,干茶表面有网格纹,而机制茶没有网格纹。

    第五集:人间生草木

    这一集讲了好多茶周边,竹丝扣瓷茶具、荥经砂器、基诺族凉拌茶汤……

    第六集:根脉的传承

    1、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起源的王说和魏说两个故事,两种说法,王说是帝王赐名的故事,王文礼是王家第十三代传人,魏说是观音给魏荫托梦的故事,而现代传人是魏月德,两家都是故事高手啊。

    八马真的重营销,不重产品,门店-培训-标准、复制-更多门店……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制茶路线,怪不得茶不行,只有赛珍珠拿得出手了。

    魏家注重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但魏月德好像又过于自负,安溪铁观音1400亿的品牌价值,核心在魏家?这话说得也太霸道了,虽然有茶王拍卖18万一斤的噱头,魏十八的称号,但是手艺人最终只有谦虚才能进步啊。

    铁观音两大世家的传承人,都很能说啊,一个明显更像商人,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一个明显更傲慢,要把铁观音贵族化,两个人给人的感觉都重名重利啊,这个比起张天福老人,差太远了。

    2、英国是人均茶叶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每年消耗20万吨的茶叶。

    小结:本集主讲铁观音,但是围绕王魏两家来讲,一个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路线,一个走手工制作,贵族化路线,可惜了,铁观音这么大的品类,选出的两个代表家族都不是那么令人喜欢,商人气质过重,功利心过重。工业化的商品茶、手工贵族茶,都不是普通人喝的好茶,一个是茶不好,一个是普通人喝不起。

    第七集:田野的约定

    1、安溪龙涓生态茶园

    安溪龙涓,刘金龙,生态茶园,将3000株一亩地茶园,减至600株,扩大茶树行间距,通风透气,光照疏朗,也不容易啊,铁观音市场低迷了,只能自救,挖掉75%的茶树,茶树下种大豆、花生,恢复生态种植,用十几年的时间,恢复茶树自力更生,自然生长的能力,鸟类、动物、昆虫重新回来了。

    相对王、魏两家,更欣赏刘金龙的理念,对土地和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踏踏实实,种茶做茶。王魏两家太浮夸了,朴实的茶农和浮夸的商人,我更喜欢朴实的茶农。

    2、安吉白茶

    浙江安吉白茶,来自1982年发现的一株百年白茶祖,经培养改良,种植了万亩茶园,安吉白茶,是细胞变异的白化茶,叶张为玉白色,但叶脉碧绿,名为白茶,实为绿茶。安吉白茶是温度敏感型茶树,低温的时候,芽叶为白色,氨基酸含量高,达6%以上,高于普通绿茶2-4倍,安吉白茶鲜爽清甜,高品级安吉白茶,清冷中带竹香。

    第八集:杯水的相遇

    1、英国骨瓷

    韦奇伍德,英国陶瓷之父,率先在英国进行陶瓷的工业化生产,韦奇伍德的骨瓷产品是英国皇室的御用瓷器。因为欧洲黏土制瓷极易破裂,为此需要在其中加入30%的食草动物骨粉,一般是牛骨,再入窑烧制,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使其更加洁白细腻,通透轻巧,骨瓷由此诞生。

    2、宜兴紫砂

    紫砂壶有双透气孔结构,近7%的吸水率,可吸附茶汤中的浸出物。

    紫砂壶如果要在明火上煮,需要加入耐火材料,不然膨胀系数过大,容易裂开。历史上没有紫砂壶直接明火煮水的文字记载。现代紫砂煮水壶,制作时要加高岭砂作为耐火材料。

    3、天目盏、建盏

    日本仿宋的天目盏,釉料不一样,出来的盏,形神都不像,建窑建盏,用氧化铁含量8%的红粘土做胎,加上独特的矿物釉料,产生斑纹万千的建盏。泥料配方和釉料配方是核心。

    第九集:世界中流转

    1、下梅村的中俄茶路和伦敦的川宁茶店其他纪录片看过了,略。

    2、肯尼亚红茶比印度红茶更甘爽,称为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在东非大裂谷1200-1500海拔的地区种植,20多度的温度适合茶叶生长,这里的茶叶可以全年采摘,300万肯尼亚人从事茶叶工作,茶产业提供0%的肯尼亚就业率,茶叶为肯尼亚贡献45%的外汇。以机械化生产的红碎茶为主。

    3、安溪王氏梅记茶行

    安溪当地电商售茶十分发达,有电商上万家,2016年安溪电商茶叶交易额达30亿元。

    第十集:时尚在召唤

    茶饮、手机、小罐茶等金主爸爸植入过多,略。

    二、总结

    这部纪录片共10集,共300多分钟,其实内容和取材是比较丰富的,关于茶的知识点也比较多,但有几点做得不好:

    1、剪辑的结构设置不理想,虽然每集都有主题,以主题为线索串联,但是脉络还是很弱,不同内容之间跳来跳去,显得比较混乱。

    2、有些镜头和画面重复使用,导演偷懒了。

    3、最后一集是败笔,通集大部分是植入广告,植入还很生硬,没有诚意。有些文案还硬凑,像广告片。

    其实知识点内容量我想给四分的,但是拍摄脚本、剪辑结构和广告的生硬植入扣分,最终给个3.5分吧。

     7 ) 被这集感动到了

    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国,航拍中国之后,越来越喜欢中国自己的纪录片,平时就喜欢茶文化,发现茶界中国这个纪录片之后爱不释手,增长知识希望茶界中国之后可以拍第二季第三季 从初中起为了让我提神学习 老爸每天给我来一杯爱心牌普洱茶,即使是这样都抵挡不住我对周公的喜欢,却渐渐让我对普洱茶产生了深深的感情,洗茶,冲茶,品茶。小小的快乐,就可以让自己享受不尽,简简单单就好。也希望已经长大的我可以让父母不要再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虽然这是七夕节,但是还是希望和他们说一声 我爱你们️ 刚看了《时间在奔跑》此集的解说词亮了!用“时间”把茶说透,整个主线以时间来贯穿,没太细说茶怎么好喝,采茶的老太,做茶蔑的老人……用人一下就把中国茶文化该有的积淀定住了,茶如此,人亦如此! 这一集感动人的地方太多了,时间的赛跑,忙碌的茶季,采茶的老奶奶,制作黑茶包裹材料的老奶奶,傍晚月色下休憩。

     8 ) 漫话中国茶

    明明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故事,却要学着《舌尖上的中国 》卖情怀;有着良好的BBC合作团队,却不物尽其用;情节编排不紧凑,东拉西扯。看完该纪录片后,不禁为其可惜,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多的大师以及精美的摄影,却被其猪队友编剧给扯后腿了。

    我喜欢喝茶,尝试过其他各国的茶后,还是喜欢我们的中国茶。在土耳其时,见识过其传统的烹茶工具和烹茶方式,听着当地人们说着"Chai",我暗自欣喜,这不就是茶嘛,显然是从中国衍生出来的嘛。热腾腾的红亮色液体,在弧度优美的小巧的透明玻璃杯中晃动,加入的白色方糖缓缓沉入杯底,与红茶融为一体。我深深吸了一口,如同帕默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苦涩又浓郁。

    想来好笑,朋友们为我提供茶水时,会友好地问下,需要加糖还是牛奶?我会笑笑道,我是中国人,喝茶是不加糖和牛奶的。怎么说呢,可以用我同事的经历来解释吧。德国人在葡萄酒中加入气泡水就变成了Weinschorle,而有次我同事去里斯本很不错的餐厅里要weinschorle,结果服务员不明白,经过解释后,服务员生气地拒绝了,恶狠狠地道,他才不会把这么好的葡萄酒里兑水给浪费了呢。同理,我喝茶也是不加糖和牛奶滴。

    在欧洲,茶叶一般都是碾碎的,装滤网兜里,过了几分钟后取出来,通常茶叶泡过一次就扔了。我总觉得,这样颇为可惜。譬如茉莉龙珠,饮茶的乐趣之一就是看着紧实的球状茶粒在热水中小心翼翼地舒展,奔放和最后怡然自得地安歇。再说,茶叶只泡一次也颇为浪费。不过,我还是喜欢这边绿茶和花果茶的混合,绿茶口感变得单调了些,但花果的香甜立马增补了其层次感。

    总体上,我的口味比较杂,自己常备的是云南的古树红茶,恩施玉露和台湾的梨山茶。当初有个朋友家在杭州,给我们带了近10000多一斤的西湖龙井尝鲜,但我感觉其中哄抬的成分较多。碧螺春的味道也变了,尤其是太湖蓝藻事件后。所以,我开始找不那么出名而且产地偏僻的茶叶,而恩施玉露恰好满足。前年去日本时,买到了日本的玉露,便在家里品辨。结果,也如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样,恩施玉露更好喝,更有层次感,清爽又有回甘;而日本玉露口感比较单一。有次给我国外朋友品日本绿茶,恩施玉露以及台湾高山茶,他们也一致认为恩施玉露最好喝,这倒有点颠覆我认为老外喜欢喝浓茶的印象。

    为了丰富喝茶生活,今年又为自己添置了一套下午茶装备。很多厂家已经停产那些杯壁轻薄又娇贵的骨瓷茶具了,因为其太娇贵不实用。所以,且用且珍惜吧!

     短评

    什么玩意

    9分钟前
    • 布鲁索姆
    • 还行

    首先来狠狠批评一下,本片的文案实在不好,用力太过,令人汗颜。还有第一次见到纪录片有如此之多的软广硬广。反言之,广告之多,也代表着助力者之多,也让本片格外地包容兼收,广博花杂,虽然凌乱,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这也是我在3星与4星间徘徊良久,最后给了4星以表鼓励的原因。

    13分钟前
    • 青精饭熟云侵灶
    • 推荐

    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第一次看的下去的一部茶叶纪录片。茶届的世界我不懂,但我一直觉得他们是装逼届的一朵奇葩。人活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明明这么生活,这么接地气的一种滋味,怎么就能给搞成那么不接地气的一种文化。终于,《茶届中国》把这道与普罗大众失联多年的茶滋味找回来了。

    15分钟前
    • 芍药
    • 力荐

    现在纪录片都走这种舌尖风吗?解说不说人话

    20分钟前
    • 三七莲华
    • 还行

    不得不说 纪录片是独居人士回家磨磨蹭蹭时最好的BGM。至少有信息量断断续续摄入缓解了一事无成的焦虑。

    24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还行

    中国采茶按叶掐,非洲采茶按把抓,看他们呲着白牙抓一把茶豪迈往后一扔,真是笑死我了,整体来讲,画面精美,场景丰富,空间不停变换,叫茶界中国原来不只讲中国,期待下一集有什么惊喜

    27分钟前
    • 瑶环瑜珥
    • 力荐

    比《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差多了,10集内容,基本上一半时间都是广告,尤其是后5集,都快成企业宣传了,最后一集更是直接金主广告了。比较啰嗦,不建议看。

    31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原本很期待,但看完前两集微有点失望。最大的问题是线索凌乱,跳来跳去,不成体系,剪辑有点莫名其妙。解说词有些也很值得商榷。但画面还不错。作为入门欣赏茶之美还可以。

    34分钟前
    • 长歌
    • 还行

    作为一部纪录片,文案四星配音配乐三星半,内容还是偏碎片化,故事节奏不够连贯

    35分钟前
    • x
    • 还行

    這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太舌尖風了,審美疲勞。另外,旁白寫得太作太作了,也不夠專業。雖然旨在普及,但也不能這樣雞湯風格的文字吧。三星給拍攝,旁白不配星

    40分钟前
    • 法雲地學士郎
    • 还行

    非常漂亮!作为一个入门的茶客,非常喜欢片子文字优美、知识浅显易懂。从制作入手讲解,也能够让人了解为什么茶有这样的风味。同时里面包含的文化,也特别有亲切感。

    43分钟前
    • 云动竹响
    • 力荐

    原本以为可以拍出普及茶文化,讲解茶叶背后的工艺和故事的饱满的纪录片。结果就是一个个茶区的切换,没有深入到茶的核心,寡淡无味。旁白多是文词堆积,内容缺乏,很失望

    47分钟前
    • dora
    • 很差

    第九集给了多少广告费,还少东家。吐了。天地 自然 说来说去这些话。多说些和茶本身相关的事情好不好

    49分钟前
    • Regent Prince
    • 还行

    看过很多关于茶的纪录片,首先我要说吸引我看这部纪录片的首先是杨晨的配音,那声音太熟悉了。当时在看手机,女票在按遥控器,听到这声音我抬头看了一眼,他居然给茶叶记录片来配音了,于是便看了下去,觉得介绍茶叶大类,算作普及类节目还算不错。

    52分钟前
    • Haobo
    • 推荐

    拍的不错,但是配音普通话有点问题,第一是吐字不清,含了口水一样,第二,部分发音不标准,特别是an这个音,第三,会吞音,咬字不清。这么好的纪录片,找个厚重一点的配音,会好很多

    53分钟前
    • 大只
    • 还行

    文字经过推敲,流畅华美,画面也漂亮,内容对我来说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喷它。

    58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

    1小时前
    • 力荐

    做的至少很用心,入门必看

    1小时前
    • 长安不肖生
    • 推荐

    景色很美,能从茶入手描绘各地风土人情确实不易,但是有些对白实在让人尴尬,片中有些老板可能真的花了💰吧

    1小时前
    • 拖延癌大爷
    • 还行

    作为浓茶铁粉,必须不能错过。中国人喝浓茶也许就和意大利人喝espresso是一个理吧,苦才是不加奶不加糖的原始风味,是魅力而不是急于掩饰的缺憾。

    1小时前
    • sylvia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