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新桥恋人

    新桥恋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法国1991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德尼·拉旺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爱,简单

    • HD

      青涩夏日

    • HD

      爱情公寓电影版

    • HD中字

      欲动

    • 更新HD

      偷心俏佳人

    • 正片

      你的怪物

    • HD中字

      卡门2003

    • HD中字

      橄榄树之恋

     剧照

    新桥恋人 剧照 NO.1新桥恋人 剧照 NO.2新桥恋人 剧照 NO.3新桥恋人 剧照 NO.4新桥恋人 剧照 NO.5新桥恋人 剧照 NO.6新桥恋人 剧照 NO.16新桥恋人 剧照 NO.17新桥恋人 剧照 NO.18新桥恋人 剧照 NO.19新桥恋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米歇尔(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个富家女,心里却并不幸福。她失恋,患上眼疾,情绪低落之下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她喜欢画画,在街头遇到断了腿的埃里克斯(德尼·拉旺 Denis Lavant 饰),画下了他抽搐的脸。克劳斯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却爱上了米歇尔。两人开始了热恋,流浪中互相取暖互相疗伤。米歇尔的视力慢慢模糊,她的心愿是在失明前看看博物馆的画。满街都贴着米歇尔家人的寻人启事,埃里克斯感到米歇尔即将离他而去,悲伤不已。他用枪打碎自己的手指以宣泄痛苦,疯狂的烧掉寻人通知,却没有留得住一段即将幻灭的感情。然而,米歇尔最后还是提出分手,重新回到她原来生活的世界。后来米希尔终于在飘雪的圣诞夜跟埃里克斯在烟花灿烂的塞纳河上重逢。

     长篇影评

     1 ) 梦里梦到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她

    比诺什饰演患有眼疾的富家千金,因为被男友抛弃而过着自我放逐的流浪生活。当她在新桥上露宿时,遇到了流浪汉丹尼斯·拉旺,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令他们在被世界遗弃之余还能感受到温暖。然而,富家女最后还是提出分手,重新回到她原来生活的世界。拉旺伤心欲绝,用枪打碎无名指以宣泄痛苦,后来富家女终于在飘雪的圣诞夜跟拉旺在烟花灿烂的塞纳河上重逢。 梦里梦到的人,醒来就该去见她。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 她一直被爱情抛弃,当终于有天遇到了真正的爱情,她却不能好好地看清他。为什么世间的爱情,总是要经过如此多的磨难。 有人爱你,若你已然爱他,明天就对他说:天空是白的、如果是我、我便回答说:但云是黑的,如此,便知道我们彼此相爱了。 不是她不愛我。是痛苦使我們彼此疏遠.

     2 ) 从悖反到服从,于毁灭得拯救,再到彼岸。

    从悖反到服从,于毁灭得拯救,再到彼岸。
    文/caesarphoenix

    有些片子需要沉下头潜进去才会发现大有可观,《新桥恋人》就是这样。
    该片声音和画面剪辑都很特别,错位剪辑运用很多,有的是“闪前”式,还有很多极短不稳定的快速剪辑,这些都营造了一种边缘的秩序外的,后城市化时代里的精神焦虑和生活困境。音乐声效的运用及画面色彩光线,乃至人物造型等等都体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也许是某种病症或者说是亚文化,也许是每个人内心隐处的情思。
    说实话有些镜头组接甚至惊吓到了我,大概是最近看的影片剪辑都比较传统,不适应吧。不过该片如果在电影院看,应该更为惊人吧。

    现有社会的生存法则(秩序规范)的存续(存在、维持、发展)是一种社会成本最优的需要,但它的存在无疑是对自由心灵的一种束缚,它指归了一种生活方式、树立了一个标杆,逾越它的尺寸将被视为异类。
    亚历是秩序外的人,米雪对秩序进行反叛的人。这两个人在一个时期融入了彼此的生活,行为非常相似。但这两人相似的行为的根源却是不同的。
    米雪主要是因为眼睛即将失明,兼有失恋打击,对生活产生绝望,在艺术家(画家)的神经质天性作用下,以流浪的方式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行进,也许冀望于某种体验和超脱,抑或只是在行走中麻木自己被绝望占据的心灵。
    米雪的这种对现有秩序的悖反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一般来说人们不愿意特立独行于公共秩序之外,因为和其他人一样会给我带来一种免于孤立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往往是幸福的基础。
    所以一旦米雪从广播中得知她的眼疾有可能治好(这一消息使得她有了重回公共秩序的希望),她便不惜在酒里下药,离开亚历,去进行治疗。
    亚历的独立于秩序之外则不同,他的绝望异常深刻,影片中并没有交代,有两种可能:一是在生命之初他就生活在秩序之外(没有接触,就没有认同),二是遭遇过极大的变故打击(比如汉斯的丧女丧妻之痛)。
    所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撕毁烧毁寻找米雪的海报,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一旦米雪康复就必然会离开他这个和现实格格不入的跛子。
    因为在秩序外,所以影片的前大半部分呈现出神经质的影像风格,我认为还带点超现实主义。
    比如米雪是否杀了前男友朱利安?
    拉提琴的朱利安确实被米雪追到(亚历看到米雪赶上了朱利安坐的地铁气愤得把拐杖都扔了)。我们也看到米雪尾随到朱利安住处后对着猫眼开了枪。但在新桥烟火庆祝时,亚历检查手枪说15发都在,其后亚历、米雪各开了七枪,在米雪走后,亚历还开了一枪打伤了自己的手,于是15发子弹确实都在。那杀朱利安的那颗子弹是从哪里来的呢?杀朱利安这个场景是幻想的还是真实的呢?
    同样寻找米雪的海报也是,一开始只有一幅,但转过头来其他的广告墙面也都被贴满了,每个电线杆、墙面都贴的满满的,一般来说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这样贴寻人启事,打开广播也立刻听到了相关信息,这样密集在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大概是对亚历预感即将要失去米雪的精神焦虑的放大表现。
    米雪的眼疾康复了,判了三年刑的亚历在狱中也治好了腿,并学会了焊接技能。生理上的缺陷消失后,米雪表现出了对秩序的服从。然而在那些悖反的日子里,和亚历在一起时那种精神身体上的自由却是难以抹去的记忆。于是他们再相见了。
    从秩序外到秩序内,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消失。但在新桥上亚历发现米雪已经不是以前的米雪,将她扑下新桥,两人一起落入水中。也许是在冰冷的水里,更能够接近灵魂还是别的什么,总之于须臾死生之中得大智慧,顿悟跳脱,对生命有了更本质的认识,情感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去大西洋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将腐烂的城市遗留在身后,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反叛,而是一种证悟。
    秩序内抑或秩序外不再重要,两人在一起的喜悦幸福才是历久弥新永恒不变的。

     3 ) “我爱你”是不证自明,需要任何理由的

    文/铃鼓先生

    一般情况下我并不乐意去看所谓的爱情片,一方面这一类型是虚假影像的重灾区,另一方面这类极为私人的体验不太能对每个观众有说服力。其实《新桥恋人》也并没有十分打动我,但它打开了一个通道,指明了爱情通往何处。

    虽然神棍儿齐泽克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了爱情,我觉得没毛病,他强调了爱的非实用主义色彩,认为爱的表达就因该是无用的。

    这一点在《新桥恋人》中展现得尤为明显,不过千万不要把片中的爱情简单归结为“法国式的浪漫”。

    巴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强烈装饰性对实用性而言毫无用处,爱情之所以浪漫也正是因为两人干了些旁人觉得毫无效益的事。

    “我想要什么”与“我要和你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是等价的,“我想要车子和房子”与“我要和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都沾染上实用主义气息,在爱情这面凸透镜镜之下,放大了欲望,却唯独不见“你”。

    更进一步,“你”只是实现他们的手段,而手段却多种多样。这样的句式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伴侣、可以是夫妻,但唯独不能是爱情。

    爱情是非理性的,我觉得这是不证自明的,谈过恋爱的都知道这一点。那么《新桥恋人》中的两人的行为无法用逻辑和理性去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进一步可以得出,爱情是容不得道德的审视。

    女方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男方是宁可毁掉也不能失去,这简直就是病态的,但就是在这病态中诞生了极致的浪漫,或者极端的无用,两人为爱情而活,最后破浪前行,流浪远方。

    为了顺利地产生出爱情,编剧极为明智地收束了两个主人公的欲望——两个残疾人。一个眼疾,盲目;一个跛脚,迷失。当然了男主本就是流浪汉,两人在这种低欲望的状态下,顺利地摆脱了实用主义,纯粹的爱情才得以像海浪一般涌现。

    这个电影最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物被遮蔽的存在,而不是大多数的电影那样,轻轻松松地展示存在者。电影开篇便是巴黎流浪汉的众生相,无需言语,男主角亚历克斯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状态完全地被影像呈现,“哦,他就是这样一个流浪汉!”。

    但仔细想想,就算看完全片,我们也并不知道他更多的信息,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过去如何,为什么流落街头,有什么爱好。那我们感知到的是什么?存在!同理,米歇尔,也是如此走入故事当中。

    而大多数的电影开场便急急忙忙地刻画出一个极为饱满的人物形象,这只不过是在展示一个个存在者,而存在本身却被遮蔽了起来。

    通常而言,男性代表着理智,女性代表着情感,但片中,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如此,在爱情的透镜下,这颠倒了过来,这也指示了两人的地位高低与主动被动——没得选的一方才会疯狂。

    米歇尔离开亚历克斯之后,过上了所谓正常的生活,有存款有工作,眼睛也不瞎了。这种情况下,她反而束手束脚,亚历克斯毫不犹豫地拉她下水,打破平衡,背弃正常的生活。若是以实用的功利的眼光来看,两人爱情根本什么都没有创造,或是进步、变好。

    观众心中感受到的爱情仅仅只是两人的存在,这正因为如此,关于人的一切本质,才在这个透镜下被放大。

    爱情与战争之所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失控状态下,突显人之存在。更进一步,这样的真正的爱情看似荒诞不已,而且毫无逻辑、毫无效益,支撑着这枚透镜的支架,来自何方?

    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是先验的,形而上的,和宗教同理,是关于精神的超越。简单来说,“我爱你”是不证自明的,与需要任何理由的。侍奉上帝你会问这样做是为什么吗?“你”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当然,这也就回答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爱情在这世上如此稀少。因为信仰坚定者寥寥无几,而虔诚者更则是罕见——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的,大多数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爱情完全占据。

    《感官世界》可以视为对新桥上这对恋人结局的一种想象——当爱情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可能招致毁灭。

    这样,再回过头看看最近的《婚姻故事》这部“话剧”,这对夫妻不离婚才怪嘞!

    添加微信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4 ) 疯狂的尽头是荒芜

    苦思冥想了近两周,我终于看了这部法国历史上投资最高的文艺作品,名声在外的后新浪潮代表作《新桥恋人》。说我对这部电影有所踌躇是有原因的,一直看不惯多数法国电影特有的琐碎文艺的私人风格,仿佛一些破碎苍白的呓语,看似深刻实际上了无意义。但《新桥恋人》令我有些意外,也有点纠结,总觉得无法单纯地判定它的好与坏,若是这样就辜负导演为这部电影所倾注的精力了。


    首先,很多自称小资的观众都说被这段惊世骇俗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倒觉得其实故事本身并无新意,剧情也很平庸:一个富有艺术细胞的富家女失恋,患上了罕见的眼疾,她对生活感到绝望便外出流浪,在塞纳河一座岌岌可危的旧桥上邂逅了同样无所依的流浪汉,从此开始了惊天雷勾地火的互相折磨。这套路都快赶上琼瑶阿姨了。但使我震惊的倒不是情感,而是导演对于边缘人生活真切得令人窒息的刻画,他抛弃了以往影视作品中对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的诗意赞颂,转而以压抑的冷色调摄影风格记录了大量令人恶心的场面:收容所里流浪汉的残肢,畸形病态的身躯,旖旎在烟尘中苍白麻木的脸。使我回忆起了左拉和莫泊桑作品的描述,这腐朽的,糜烂而又迷人的城市啊。在污秽之中赞颂爱情,在世界影坛上也算独树一帜。


    我欣赏导演卡拉克斯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但他毕竟不是大师水准。本来这样富有冲击力的开篇已经是一个完美的铺垫,之后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呈现出不一般的情感力度,但卡拉克斯在构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开头后似乎有些精疲力竭,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刻画都开始草率。他们相遇,寥寥数语,男主角开始跟踪女主角,女主角找到了旧情人,谈判不成便一枪结果了对方,随后便投入男主角的怀抱,展开了一场荒唐闹剧。导演通过大量两人独处的场面想表现这种炙热得足以吞噬彼此的情感,但总觉得还是力不从心。男女主角所表现出来的疯狂只是形式上的,依旧不足以动人。


    幸好,全剧的高潮出现了,也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男主角发现街头贴满了关于女主角的寻人启事,有大夫可以治好她的眼睛使其免于失明,只要她肯回家。而男主角随即一把火将这些告示全烧了,任由女孩的脸庞在烈火中逐渐扭曲。这时候他的心中存在的已经不再是爱了,爱被异化,变成了一种与吃喝拉撒无异的,人的最原始的本能。


    他不惜毁掉她的眼睛,掐碎原本触手可及的未来,只为与其终身相伴。看到这里我已不再对他们抱有温情了,爱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宽恕,这就是人异于其他生物的原因。而男主角的爱就像野兽舔舐食物,贪婪,不顾一切只为占有。当人性中最美好的温情不复存在,那么执着也只能演变为疯狂,没有包容的爱,必将会走向荒芜。


    如我所料,男主角苦心经营的一切并未留住女主角决然离去的脚步,而他也因纵火杀人被捕入狱。两年后两人于新桥再度相见,女主角已产生了要与这样混乱的关系划清界限的念头,恼怒的男主角与其争执,因激烈的碰撞两人不慎掉入河里。我想这时女主角才发现,她已无法逃离这种可怕的情感重量,除非彻底将其粉碎,可她没有这个能力。最终她选择了妥协,被救起后与男主角一起乘船离去,巴黎和往事被他们抛在身后。


    虽然很多观众称被他们深深感动,但我始终无法对此产生认同。一是卡拉克斯隔靴搔痒的艺术形式,对情感冲动又肤浅的刻画,既无法使观众产生真切的共鸣,又缺乏触及灵魂的魔力,只是尴尬地悬在半空中,供艺术青年们意淫和遐想。二是我不欣赏他们的极端,亦不喜欢这种刻意的,大起大落的戏剧化人生。米兰昆德拉曾说: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男女主角正是这种轻飘飘的,没有重负的灵魂,他们对生命没有责任感,却又总是在寻找能够使自己更为真实的方式,于是一段剧烈的情感便成为了最好的寄托,他们之间的爱不是自然的力量,而是欲望与矛盾碰撞的产物。相比之下,我永远喜欢淡泊真实的人生,水到渠成的爱与关怀。或许我一辈子都成不了所谓的艺术家,但起码能与这种危险与不安保持距离。若真的有人经历《新桥恋人》中的爱情,那不是早早夭折便是滋生害人的巫蛊了。

     5 ) 夜歌

    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结束了,比起国内媒体一般黑来,我们这里还有娱。

     

    过了巴黎时间的六点,也就是北京时间的22日零点,我终于可以从伤痛中暂时走出来,和朋友一起去钢琴酒吧。

     

    很久没出门了,自己心情不好,碰上国内的天灾。都快忘了巴黎的浪漫是什么样子。又看到了塞纳河,游船,天上云彩很多层,夕阳穿过,折射的光线很美,河面金光闪闪。

     

    从12号到21号,我已经连续哭了10天了,不敢看那些标题就煽情的东西,不敢看任何一张现场照片,不敢看陈鲁豫的现场报道,只是看网友们的帖子,就日日泣不成声。

     

    那天的晚会,王菲出来唱一首歌,她和杨乃文、陈奕迅都是我喜欢的歌手。主持人问陈奕迅,他一开口,还什么都没说,我的眼泪就哗哗往下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天确实泪点很低。

     

    在圣米歇尔喷泉等了一会,人到齐了。我们去找酒吧。

     

    好多家都挤满了人,早就没了座位,人们都端着酒杯站着。

     

    终于发现一家有空桌子的,门口还摆了一块木板,上书九点开始切尔西和曼联决赛。进去坐定。震耳欲聋的音箱放送着法国足球评论员激情的解说。

     

    我们四个每人点了一杯,我还是选择最爱的1664。

     

    他们三个互相认识,我却不认识那个哥伦比亚男生和法国女生。他们讲着共同认识的人的笑话,我听人名就听得头大了。就偏头看电视,绿茵场上的拼杀。

     

    刚好曼联的一个队员头球攻门,进了。解说员的尖叫和酒吧里的人尖叫。似乎这家酒吧的顾客都是红魔的,我只看到欢笑,没有悲伤。

     

    蓝军几次反攻,电视里一声声叹息也通过音箱放大无数倍。

     

    哥伦比亚人问喜不喜欢足球,圣榄和爱美丽都不喜欢,他也说不喜欢。问我,我说我是为了齐达内来法国的。

     

    球赛结束了。音乐表演开始。吧角落里有一个小舞台,就在我们的桌子对面。一个人打鼓兼主唱,一个人弹电吉他配和声。一开始看到他的吉他背面是黑色的,我还说他的吉他大小跟我的差不多,一转到正面,大红色的,就不像了。

     

    英文情歌和法文情歌,很pop,很欧美,很即兴,配合得不错,三流以上。我听着听着,竟是发呆了。爱美丽问我是不是累了想睡了。的确我今早两点半睡的,八点半起床去上课,但是最近都是这样,严重睡眠不足。

     

    我只是在写诗,脑海中写,而且是古典的诗。又填了一首卜算子:

     

    乌丝染秋霜,与愁费较量,那日为谁理红妆,一笑折春光

    只今卸了劲,目盲心亦惘,争奈云绿与霞黄,他乡作故乡

     

    不久前还开闹了校园的花都谢了,看着满地落英缤纷,第一次感到春逝。春天,美丽也很短暂。今晚我就在巴黎的酒吧里,和来自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人们喝着啤酒,听着白人男子唱英文歌,心里填着一阕中国的古词。很奇怪的搭配,但是事实。

     

    喝完酒,我们在新桥上走。新桥恋人已经离开这里了。电影结局似乎是欢喜的,他们又走在了一起,但是男主角的手已经废掉一只,他们之间也经历了很多东西,不再单纯了。

     

    踏上我最爱的艺术桥,坐在木板铺就的桥面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看到几个我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邻居,想想巴黎真是小。喊他们时发现他们的名字我一个都叫不上来,于是无声,只留下张开的嘴对着寒冷的暮春之夜。

     

    坐地铁,回去了。车厢里穿着红色队服的一伙人大声地欢呼,歌唱。已经是半夜了。

     6 ) 转《新桥恋人》笔记

    1、《新桥恋人》把背景设置在了1989-91年间关闭大修的“新桥”——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上;它于塞纳河最宽阔处横跨西岱岛,至今仍沿用着亨利四世1607年给它取的名字。故事的大部分场景都设置在桥的北段:一面闪烁着Samaritaine百货大楼不眠的霓虹,远处是卢浮宫巍峨的剪影;一面响荡着圣母院的钟声,凝重的司法建筑群无言矗立。——无疑,如果有什么地点天然为与国家力量对抗的个人提供栖息之所的话,那么就是新桥。它是一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漂浮的能指,奇妙地把商业、艺术、宗教和政治剪接在一起;而它身下塞纳河的流水,则是孤独心灵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2、导演显然有意在影片中留下拼贴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拼贴”,就是他的签名。Alex寻访Michèle过去的一段,他进入Marion的房间,看见四幅Michèle为她的初恋情人Julien画的肖像。镜头长长凝视着肖像,足以让观众看清楚这是位黑发、相貌敏感的男子。然而我们后来在地铁站见到的那位Julien却是满头金发。事实上,四幅肖像画的脸庞大约画的都是现实中的导演本人。
      此外,Alex从Marion桌上取走的红色封面手稿《米雪与朱利安,或豆蔻之恋》(Michèle et Julien, ou L’Amour de la Fille et du Garçon)显然暗示着导演1984年制作的影片Boy Meets Girl,而旁边还有一本蓝色封皮的书:《干涩的眼睛》(L’Oeil sec),则指向这部影片本身,因而富有“元创作”的色彩。更不用说导演具有自传意味的这三部曲(Boy Meets Girl,1984; Mauvais sang, 1986; Les Amants du Pont-Neuf, 1991)之间存在着的丰富互文:Hans、Alex、Marion、Julien都在前面的两部影片中出现过,而Hans回忆中他死去的妻子Florence,则既是第一部影片的女主角,又是导演少年时代的恋人,她的面容在三部影片中无所不在。
      文本、前文本与文本外的现实,都通过人物的记忆(被发掘或被阐述的记忆)铰接在一起。
    3、国家机器的修补力量通过镜头语言得到清晰的表达。影片开头,一辆小汽车碾伤了倒在地上的醉汉Alex的脚,后者晕阙过去——汽车象征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破坏力量,暗示出它与政治的共谋——于是Alex被巡逻车带往收容所,与许多其它带着刺青、伤口,孱弱衰老肮脏的肉体一起被洗涮干净,分格存放,统一包装。第二天,镜头中出现一条膝盖以下打着石膏的腿,医生仔细地用纱布把它打磨光滑,缠上绷带。“修好”的Alex获许返回社会,返回同样正在“修补”之中的新桥。
      然而“修补”并不意味着慈悲。有些“无法修补”的肉体就被放任自流、成为社会边缘漂浮的碎片。Michèle,出身富室,但在因眼疾离家流浪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家人似乎并没有付出努力来寻找她。然而,当出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可能治愈Michèle眼疾的时候,我们见识了国家机器无孔不入的力量:每一条隧道、每一根电线杆、每一寸墙壁,都贴满了Michèle未经破坏的美丽脸庞,在雨中如同梦魇。即便Alex将这些寻人启事全部付之一炬,Michèle依然在不经意中从电台广播里听见了这个消息。“回来吧!”整个社会都在召唤,“你是可以修补的!”
      修补术正是国家意识形态强大整合力量的体现。影片的高潮部分——庆祝法国革命二百周年的巴士底日那天,我们看见,九架战斗机排成锲形,在长空中拉出红白蓝三色烟幕。Michèle冲出地铁——鸟群惊飞,直升机、坦克、步兵、骑兵,在节奏感强烈的大提琴伴奏下各军种以整齐的阅兵队形前进。导演Leos Carax在1991年接受一次记者采访时承认,这里有一些影射Le Pen及其法西斯主义的意味;但并不仅仅如此,这一场景更是国家机器强大压迫力量的象征。 “个人意志”在这种压抑下窒息,正如Alex的脚被车碾伤晕阙之后,Michèle所画的他的脸:扭曲、变形,半边陷入模糊,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挤压,张着的嘴形成画面中央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黑洞。
    4、Michèle穿过军队、坦克的队列奔向新桥,奔向Alex;他们对抗这种外界强大恐怖力量的方式,就是沉入酒精忘却现实,或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狂欢。因而影片中长达二十分钟的巴士底日之夜也成了超现实主义拼贴的经典:导演使用了数十种完全不同风格的音乐,将拉丁舞曲、民歌、圆舞曲、小步舞曲、摇滚乐、说唱乐乃至交响乐,等等,不加任何过渡地剪辑在一起,而Michèle与Alex在满天灿烂焰火之中,随着不同的音乐改变舞步和节奏,用张狂的肢体语言尽情抖露他们苍白沉默的身体内部生命力的蓬勃。
      这个场景同时也标志出导演对类型化的彻底拒斥。影片开头似乎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甚至“造物现实主义”风格(如上面描述的收容所片断);之后,Alex所发现的潜文本——Michèle与Julien的故事,则具有罗曼蒂克情节剧的所有因素(初恋、生死不渝、背叛、情杀,等等)。而巴士底日之夜的场景表面上是写实的——Michèle说:“城中弦歌不断”,在市中心的新桥上欣赏国庆之夜的焰火歌声仿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实际却是一种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状况(各种音乐的拼接,塞纳河上美丽的焰火,偷窃游艇的典型喜剧方式),展现出超现实的诗意。在这个场景之后合情合理的叙事逐渐变得不可能,情节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喜剧与荒诞的色彩:Michèle与Alex用麻醉剂Alcyon窃取钱财,从而在海边沙滩上度过一段伊甸园的日子;老流浪汉Hans从口袋里掏出了几乎全巴黎——甚至包括卢浮宫——的钥匙(很有几分巴尔扎克的味道,不是吗?);还有前面描述过的,Alex的雨中噩梦,到处贴满Michèle凝视的眼睛;结尾,两人双双从新桥跳入塞纳河后,神秘的运沙船;等等。在场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空间以及情节合理性的裂痕。
    5、荒诞的拼贴同样体现在人物的身份上:Alex,吐火者,杂耍艺人,身手矫健的跛子;Michèle,上校的女儿,街头流浪艺术家,即将失明的画家;Hans,掌握了全巴黎的钥匙却无家可归的新桥国王。并且,如果说Michèle的流浪多少出于被动(由于失恋或失明,二者孰先孰后我们并不知晓),那么Alex与Hans的选择则是完全主动的。正如Hans所说:“这种生活,对于我,对于Alex,都是唯一的生活。”选择没有家庭、固定的工作和遮风蔽雨的住所的生活,所追求的只有一个,就是自由。
      自由,不仅是导演指导创作的主旨,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 导演说:“我只有一个念头,要讲述一种没有化妆、没有电话、没有卧室的爱情,一种纯粹、迅猛的爱的状态。……有的人,一无所有,处于爱的年龄,发现这仿佛是种吞噬身心的陌生病毒。”自由,就是不依赖于任何有形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凭藉。从这个意义上说,Michèle接受眼疾手术离开Alex是有理由的,因为眼疾使她日益依赖Alex,而后者因为害怕失去她企图使她成为新桥的囚徒。只有摆脱了从属地位,才能有真正的爱。
      然而这种自由,并不同于他们身后西岱岛上,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门楣上刻的、作为国家理念的自由。自由,与其让它承担起宗教的使命,不如只把它作为深藏在个人心中的信仰。(别忘了法国大革命的经典名句:“公民不自由,就强迫他自由。”正如Gottfried Keller针对现代民主社会的预言:“自由的最终胜利将是贫瘠的。”)是以,富有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在影片后半部分,Michèle在Hans陪同下进入卢浮宫看她“失明前还想看最后一眼”的画时,她径直走过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都懒得顺便看一眼——虽然这幅画论尺径远大于那幅伦勃朗自画像,因而比后者更加适合于她惨淡的视力。
    6、导演在影片中揭示的意识形态的载体,不仅仅是影像,还有音乐和色彩。除了影片开头巡逻车上穿制服者得意洋洋的咏叹调与老妇人哼的迷茫的儿歌——影片中间Michèle视力日益恶化,在早锻炼的时候她哼唱的也是这同一首儿歌——的对立之外,大提琴低沉辽阔的音色被选中成为“国家力量”的象征,而摇滚乐、低音吉他则是分别属于Michèle和Alex的音乐。红、白、蓝,法国的象征,这里也被指摘出了其中蕴涵的意识形态成分。飞行表演的红白蓝烟雾宣布巴士底日开始;而影片结尾,Michèle和Alex在桥上约会, Michèle穿着白色短大衣走下出租车(与开头相呼应),Alex穿着黑色外套走出地铁;午夜过后,桥上只剩下他们时,Alex只穿着红色毛衣在桥栏上翻跟头,里面露出蓝色套头衫领;而当Alex识破Michèle的谎言向她走去时,风吹开Michèle的衣襟,她里面穿的也是蓝色毛衣——红、白、蓝跌落水底。被运沙船救起后,他们脱下湿衣,换上干燥的衣物,虽然还是以白色为主,间有橙红蔚蓝,但已经不是明显的三色对比搭配了。
      导演所反对的并非自由、平等、博爱本身,而是反对将它们作为国家理想,从而剥夺了原本属于个人的价值判断权,蜕变为意识形态。这里,在色彩的变换中,同样体现了这一立场。
    7、意识形态无所不在。作为渺小的个人,为了对抗这种无孔不入的力量,唯一的手段,就是给自己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Alex在Michèle走后开枪打断了自己的左手无名指,通过这一举动,他拒绝了被修补——这一枪的时机颇为到位,我们看到,虽然拥有酒、麻醉剂、手枪,Michèle、Alex和Hans对社会的拒斥始终是和平的,没有陷入性、暴力和毒品的纠葛。只有Alex放火焚烧Michèle的寻人启事时,阴差阳错烧死了贴广告的工人(这一段导演的处理不可思议地平静),因此,第二天早上,也就是Michèle离开和Alex自残之后,巴黎警察以惊人的效率找到他,把他从梦中唤醒,逮捕、殴打、审判、监禁。
      在监狱里度过的三年使Alex的跛腿痊愈——狱医显然和收容所的医生一样能干负责——但残缺的手依然固执住爱的记忆。而Michèle虽然治好了自己的眼睛,并且嫁给了她的眼科医生,曾被Alex的火焰灼伤的心灵却保留住他清晰的身影。最终,就像萨特(Jean-Paul Sartre)的剧本《脏手》(Les Mains sales)的最后一句台词:“不可回收!”一样,三年后的新年午夜,他们相拥从修整一新的新桥上纵身跳入塞纳河的举动,仿佛大声宣告:“不可修补!”
    8、个人通过保护肉体与精神的“裂痕”与国家修补术对抗,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残、自伤的行为。因而“拼贴图”的主角必然是反英雄的形象:他/她的对抗方式是非组织、非暴力的,与“国家力量”的辉煌灿烂、意志坚强相比,他们渺小、不美。只有在对自己立场的坚持里,体现出一种孤独的不妥协,一种真正的英雄气质。
      因此,一个不可回避的困境是,在意识形态的象征因素被充分意识并彻底摒弃后,乌托邦也相应成为一片废墟——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它们本是一对相伴而生、彼此对立的兄弟。抛弃一切“错误意识”,也同时意味着抛弃乌托邦意识。“此岸-彼岸”的二元对立随之消失,乌托邦被“此时此地”(here-and-now)的幸福哲学所取代。拼贴作品中“此时此地”的力量是令人惊异的。它反映了对暂时性事件的更加平庸、即刻、日常的感觉,艺术家因此编织了一个浮动拆析的世界。临近尾声时Michèle所讲的“幸福人的故事”——“因为就是今晚!”正是这种哲学的体现。然而,随着圣母院凌晨三点的钟声敲响,提醒她外部世界的存在,她仿佛又忘记了自己刚刚所说的故事:“Alex,我必须回去了。……你对我要有耐心。有一天我会告诉你的,但不是今晚。……不,不,今晚不行!”
      “伊甸园”在人间寻不到位置:Michèle与Alex度过赤身裸体、天真无邪的几个月生活的“海边”并非一个具体地点,也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地点;而结尾他们乘运沙船离开巴黎,Michèle问船主:“你们去哪里?”回答:“直到尽头。”“哪儿?勒阿弗尔吗?”勒阿弗尔,塞纳河的入海口。这里指涉的显然也并非真实的、同样处在法国政府管理之下的勒阿弗尔市,而是取其位于陆地与大海之间的意义。就像“新桥”一样,它同样是一个漂浮的、不确定的能指。
    9、或许正是凭借超现实主义“轻盈”(légèreté)的伪装,我们才难以察觉最后一幕的沉重:在现实中的个人是无法战胜国家力量,或摆脱承载其合法性的一整套意识形态的,永远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死亡。在冰凉蔚蓝的河水中,经过一番挣扎,两人忽然互相凝视,上方传来螺旋桨有力的声音。这似乎暗示着,他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然而影片并没有结束。两人分别浮出水面,被救上这艘神秘的运沙船,见到两位神秘的船主,Michèle问:“你们是卖沙子的吗?”“不,我们只负责运送。”“这是我们最后一趟航行了。”另一个说。——“沙”是时间的象征,《圣经•约伯记》:“……必增添我的日子,多如尘沙。” ——Michèle要求:“能带上我们吗?”“可以。”“当然可以。我们安排一下。”于是,他们钻出船舱在沙堆上奔跑,如同跑过平原和山脉,来到船头大声歌唱那首在影片中第三次出现、然而情绪已经大不一样的儿歌,并快乐地喊道:“巴黎,你留在我心里!”但前方是什么?如儿歌所唱的,他们并不知道,只是随着塞纳河的波浪前行,“……然而塞纳河如此平静/永无忧扰/不分日夜/她温柔的流波/向着勒阿弗尔/向着大海/如同一个梦幻/滑过巴黎的神秘/和悲惨。”(节译自Jacques Prévert, Chanson de la Seine)
    10、影片中所展示出的世纪末情怀、意识形态的死亡留下的真空,只有审美的形式能够填补。有的批评家虽然认为这部影片的叙事充满缺陷,但也承认其视觉效果足以弥补这一缺陷。事实上,“有缺陷的叙事”,正是拼贴的典型特征;而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却是作品本身得以超越日常、易逝的材料碎片确立其艺术价值的保证。正如影片的这最后一幕所暗示的,漂浮的“碎片”不再孤独,它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获得了意义;伤痕依然存在,但影片本身作为一件“拼贴”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永恒的价值。 (END)

     7 ) 我爱你,所以才不愿你幸福

    “但云是黑的!”Alex羞涩又迫不及待地接上michelle的话,幸福得想颤抖——这一刻,诞生了一部出色的爱情片;当Alex在地铁里看到m的大幅寻人海报时,电影成功蜕变为一部出色文艺片(如果硬要这么说的话)。

    M终于可以有机会治好她的眼睛。如果是一般的偶像剧导演,那么多半会让Alex无私地瞒着m去报警(因为在偶像剧的潜规则中女主角都是suppose铁了心和男主角同甘共苦的),然后他遁起来,躲在桥墩后面看着m哭喊着他的名字被警察带走。又一个多么伟大的“我爱你所以我放手”的爱情啊啊啊!

    到这里我甚至都准备看着他怎样执行自我牺牲的无私工程了,但他远比我想的要单纯,他想方设法阻止寻人消息传到m耳朵里。他只想留住她。作为一个流浪汉,Alex自然什么都给她不了,hans说他们这样人不配要爱情。Hans是对的,他的每一句话alex都听的懂,当然也包括他劝m离开新桥去过好生活的那段。他怎么会不明白m离开他可以幸福得多呢?如果之前m主动放弃幸福来到桥上,那么在alex看到海报那一刹那,他就开始着手扼杀她的幸福。

    很心酸地看到,Alex在m慢慢变瞎的那个过程中是多么喜悦。他希望她变弱,这样她就离不开他了,至于他接下去要负担的,他全不在意。就像比诺什在《布拉格之恋》中热切地盼望路易斯变弱一样,当他最终放下手术刀变成一个彻底的农民时,她才安心才快乐。

    气场太悬殊的两人相爱,“想让你幸福”的愿望通常来自强的那个,较弱那一方攥着的,是彻头彻尾的占有欲,想使对方变弱的占有欲。

    我爱你,所以才不愿你幸福——这实不是诅咒,但只有我给你的幸福才是玫瑰,而在没有我参与的世界里,你的幸福就是毒刺。

    “没有我你会过得更好”大概会毫无悬念地排上最恶心分手理由的头条,因为太多的Alex们可以告诉你,这不是真相。更恶心的是,说这句话的人往往因为“逃避”而反被套上“勇敢”的帽子。这些人大概要被alex鄙视死了。他不敢向m表白,不敢违抗hans,但他在点燃海报的那一瞬间,突然伟岸得无以复加。

    什么叫勇气?如果Alex当时放走了m,他不会失去手指,不会受牢狱之灾。m治好眼睛后会对他怀有深深的感激和不忍,随后两人各自过着生活。但Alex的极力挽留,使他的生命和存在对于m来说沉重起来。m在Alex出狱后的圣诞节拒绝和他马上做爱而被绝望地拖入冰冷的水底,她就知道Alex的人生已经重重地压住她了。

    最后两人“泰坦尼克”似的站在船头直奔远方,片尾曲荡气回肠。在身后腐烂的不只巴黎,还有那批着勇气外衣的苍白逃避。

     短评

    自己一个人看,别集体看,不然会有人受不了结果让你受不了。

    5分钟前
    • superfei
    • 推荐

    放烟火的夜空中欢欣狂舞的一幕太帅了

    10分钟前
    • toba yang
    • 力荐

    病娇爱情故事(偏恶性那种) 也算是法国传统艺能了 枪堵门 放火烧 必须用酗酒和流浪来缓解的失恋 从未爱过你 永远也得不到 高速运动的镜头 癫狂的肢体语言 占有 躁郁 失魂 落魄 残缺 脏乱 在爱的高潮死去 爱就是新桥般不堪的样子

    11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

    1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Le jour vint où le ciel était blanc et les nuages noirs 天是黑色的,但云是白色的。历久弥新的桥上,苟活着不败的恋人。大提琴如泣如诉,脚步声阵阵,火焰炽烈,河水冰凉。其实我私下里一直怀疑这样霸道的爱情....而桥上的涂鸦“有人爱你”却是足以打动你心的东西。 (2002年跨年午夜探索影厅)

    18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卡拉克斯拍出了那份独属于法兰西的决绝的浪漫,痴狂的爱情。天空是白色的,但云是黑色的。在患难与绝望中相遇,一起呼酒买醉,吃一条偷来的生鱼,画一个我眼中的你,在塞纳河的漫天烟火中自由狂舞,喷火,纵火,在烈焰中悲鸣,沉入河底,以铁达尼号的姿势。ps:揭眼罩-鱼,吐火-阅兵蒙太奇。(8.5/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

    24分钟前
    • RIC
    • 还行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个人也爱你,那么你就说:今天天空是白的。然后我会说:但云是黑的…这样你就知道那个人爱不爱你了”风餐露宿也要爱,一起喝到烂醉、河上快艇滑水、海边硬着裸奔…至今看过最代表性“疯狂而又浪漫”的法式爱情。“我教你不用吃药怎么入睡:跟我一起睡”、“这是我们的最后一趟,我们会一直开下去” 爱情就像一道光,在某一瞬间无比闪亮。“梦里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该去见他” 痛苦使我们疏远,但没人可以教我忘记…

    2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在美國式的佈景上佈滿法國式的骯髒,在法國式的步調下步入美國式的天真--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最糟糕的組合。

    33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桥上烟花一幕激动人心,但电影整体有种从大格局跃入小胡同的遗憾。

    3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卡拉克斯为巴黎献礼反倒拍出了这么一部脏乱颓的片子,导致和比诺什分手,赔钱后十年隐寂,但这就是他最好的电影,契合了这部的价值观为了爱的可以不惜一切。以前看后就印象极深的德尼拉旺也同场重看并谈及幕后故事,再次看到那灿烂的烟花真是太美了。资料馆25周年胶片。

    40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我打赌你不只看一遍。如果只看一遍,你会经常想起它,不能释怀。

    43分钟前
    • 悠儿殿
    • 力荐

    小情小调,小打小闹。

    45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4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十颗星。感觉新桥恋人之后其他爱情片都是多余的,这电光火石的爆裂的爱,居然能这么精准又概念化地拍出来。在桥上,在地铁站里,两段天差地别的舞,红蓝白变成幕布。和《亚特兰大号》的对位妙极了,连小猫都复刻了。“我看不到地平线,我的眼睛现在看不到这么远了。但你...你第一次看到海,可你却只看着自己的脚。要回桥上去,我们要回去那座桥。”卡拉克斯太特别,他不像任何人。

    53分钟前
    • 迟到王
    • 力荐

    三年一次,就在今晚。不论貌似团圆的结尾如何安慰观众,其实过程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爱的真相便是自私、占有和相互伤害。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1991年的一部文艺片,耗资1.2亿法郎,拖垮了三个有黑道背景的投资商。。。于是这个卡拉克斯在接下来的20年,只拍过一部长篇,和两三部短片。。。。。。╮(╯▽╰)╭富小子意淫穷人的爱情

    1小时前
    • 百八十米
    • 推荐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怪异的爱情电影,第一时间想到的对标作品是高达的《狂人皮埃罗》。真正的爱情电影只能是一个梦,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首先它是一个梦,而电影是最好的造梦机器。在梦里,情绪优先于逻辑。如果不是剧中人把这种感情称为爱,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关系,它是无法归类,完全超出我认知的。我不知道当初编剧怎么写,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观众怎么看。我感到自己的双眼被严重灼伤,几近失明。他们是两个疯子,两个没有未来的人,两个断绝了与世界的关联的个体。他们一无所有,他们面目可憎,他们毫无约束,但他们也有爱的权利,任何人都有,但结果无法保证。到底是女人要的太多,还是男人要的太多?爱情让我们深受折磨,驱使我们做出难以置信的自私的举动。法斯宾德的一个片名,早已为《新桥恋人》写好结局:爱比死更冷。

    1小时前
    • 晚不安
    • 力荐

    这是一段默片式的爱情,有意义的字词都是写下来的,心意用大笑,呻吟和舞蹈来传达。巧妙地借用《亚特兰大号》,将Michel Simon安到Denis Lavant身上。复刻落水段落,却非夫妇照面,将原作不伦的暗流变为正统,所以两人只能驶向大洋。王家卫辩证地继承了Carax的高速运动模糊镜头,将摄影机和人变慢,外界便模糊起来。Carax讲恋爱中的“超人”状态,王家卫讲失恋中的非人状态。此片也构成Pola X和Holy Motors片中的幽灵——不可唤回的爱情。这才是所谓“作者宇宙”,有的星体死去,有的开始燃烧。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应该去见他。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只能活一次,却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和她在一起。

    1小时前
    • 紫松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